知乎热门话题:孩子过于内向,属于“空气型学生”,我该怎么办?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大超

最近,知乎上一则话题热度非常高,题目是这样的:“女儿6岁过于内向,属于班里的空气型同学,3岁起给孩子报了各种社交类兴趣班,没有效果,我该怎么办?”

在题目之下,题主详细地描述了自家孩子的情况。题主家的孩子属于“惜字如金”型,平时上课回答老师提问,声音都像蚊子哼,无论怎么鼓励,都没有明显进步。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也很被动,人家不找她,也绝对不会主动找别人。

但是,题主也看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没什么问题,而且热爱画画、手工,做事很专注。

题主很疑惑,对这样的孩子,她应该停止干预,放任她的天性自然发展呢,还是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干预,让孩子变得更外向、活泼起来?

这个世界对“内向”的误解太深

其实,题主的疑惑来源于普通人对内向性格的误解。

很多家长都认为,外向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更强,更讨人喜欢,长大后也更容易有出息。

而内向的孩子呢,因为不善言辞,而容易遭冷落和排挤。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内向孩子就真的不如外向的孩子吗?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中首次提出内向的概念,他说:

内向者会受到内心的思考与感受的世界的吸引,外向者会被人与活动等外在生活所吸引;

内向者专注于他们理解的周围事物的意义,外向者扎入事情本身;

内向者通过独处充电,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时需要充电。

通俗地讲,就是说:内向并不是缺陷,只是孩子性格的特点。

发展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凯根曾经测试了 462 位婴儿,并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

研究发现:在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能通过孩子的行为,来预测他未来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的。

也就是说,孩子内向还是外向,更多地是受基因的影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既然是与生俱来的个性,也就没有优劣之分。

内向个性的三大潜在优势

内向不仅不是缺陷,而且内向性格的人,还有很多外向性格的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著名作家苏珊·凯恩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一名,还被CNN、《福布斯》、《巴伦周刊》等著名刊物一致推荐。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内向性格的三大潜在优势。

  • 更具创造力

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多数的艺术家、发明家都是个性内向的人。比如爱因斯坦,天生内向、孤僻;比如比尔盖茨,从小不愿意主动与人接触。

这是为什么呢?

在研究了很多内向的人之后,苏珊·凯恩发现:“内向的人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使他们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他们更善于将外部的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成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如果没有这些内向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将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肖邦的《夜曲》、哈利·波特系列等伟大的创造和作品。

  • 更具有领导力

很多人都觉得,外向的人更擅长和他人打交道,看上去更像是“天生的领导者”。

但实际上,内向性格的人在领导力方面同样具有优势。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陌生的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叠衣服比赛,看哪个小组在10分钟内叠好的T恤数量最多。

不过,他在每个小组中都安排了两名演员。在有的小组里,这两名演员表现得很被动,只是听从小组领导的指示。而在一些小组里,两名演员则更积极主动,向小组领导提议用创新的方法完成任务。

比赛结果发现:内向型队长更愿意听取建议,当他们搭配喜欢主动提意见的队员时,该组的成绩更好。而外向型的队长,则更喜欢听话、执行力强的队员。

由此发现:内向型人才在领导原创性的工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更愿意倾听队员的意见,能激发队员主动工作。而外向型的领导在处理事情时,可能会更加固执己见,渐渐失去来自他人的宝贵意见,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 更具有自控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137名大学生做出选择,是在一个星期后获得20美元,还是一年后获得1000美元。在这些人做出选择的同时,心理学家又对他们进行了性格的测试。

结果发现:外向者更倾向于立即满足,也就是选择一星期后获得20美元;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倾向于延迟满足,即选择一年后获得1000美元。

实际上,延迟满足是自控力的一种表现。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往往更愿意为着一个长期目标而不懈奋斗,不轻易放弃,因此更有可能获得成就。

总之,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具有自身优势。如果我们总想着去扭转、改变自己的个性,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内向不是缺陷,而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因此很难被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内向性格,并发挥它本来的优势。

内向的人

如何超越性格限制

除了尊重内向性格,我们也要学会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要短暂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比如,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当众演讲;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应邀参与多人聚会。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个性暂时做出调整。

可是,内向的人常常会发现,每次需要改变个性去参加这些活动,心就特别累。很多内向者甚至会故意回避参加这样的活动,因此也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发展的机会。

如何让自己在超越个性时不那么心累呢?方法是:给自己创建“恢复壁龛”。

所谓恢复壁龛,就是能让自己恢复自我的地方。比如,在参加完一场热闹的聚会之后,我们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听歌休息,这就是在为自己创建恢复壁龛。它能让我们尽快摆脱“心累”的感觉,恢复生机活力。

在学会创建恢复壁龛之后,我们还可以和自己签订“自由特质协议”,让自己不再回避需要超越个性的场合。签订自由特质协议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和自己约定,只要我超越了自己的性格,完成了某个目标,我就能为自己换取独处的权利。

举个例子,假设你因为工作不得不去参加一场集体晚宴,而你个性内向,平时最怕的就是这种活动。这时候,你可以和自己签订“自有特质协议”:如果超越了性格,在晚宴上表现出色,我就给自己创建恢复壁龛——找个安静的地方独处一天。

通过创建恢复壁龛和订立自由特质协议,我们能在发挥内向优势和超越内向个性之间灵活切换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爱因斯坦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内心沉静,绝不墨守成规,思考不受外界影响,想象力的驱策使他能够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是个怪人,一个可敬的叛逆者”。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内向者就是不爱和别人打交道的“怪人”,但他们却没有发现,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内向者会关注自身、反思自己、把内在的敏感转化为对世界的洞察力。

因此,不必为自己的内向感到自卑,它不是缺陷,只是一种个性

也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强硬地把他推到人群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更恐惧,甚至排斥与人交往。

只有尊重、接纳内向个性、发挥它的优势,并学会在特定场合中超越性格限制,我们才能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竞争力,成为一个个性独立且乐观自信的人。

点击关注“正心正举”视频号获取更多智慧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