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罢钓归”还是“渔船罢钓归何处”——解惑不可自己先糊涂

有朋友记忆中有残句“……雨……晚未休”,公开提问求原诗。

这个问题虽然问得突兀,但本身还算正常,奇怪的是网络上的一些回答,录之并多说几句。

网络最多解答:

【明】陶宗仪《风雨归舟》

山雨溪风晚未休,

萧萧落叶满汀洲,

渔船罢钓归,

何处眼底狂澜正可愁。

意思:

山雨一直伴随着溪谷吹来的风,到晚上都还未停歇。

萧萧的落叶,落满了水中小洲。

出外钓鱼的渔船回来了。

满眼的狂澜波涛都让人如此的忧愁。

诗人表达了在风雨人生里,人生的小船不知该如何停靠。

按照这些朋友的回答,这是一首古体诗,或者词牌,但是词牌的话这种标题是不对的,前面没有注明词牌名,不符合词牌填写格式——当然也可能是懒,不过古代文人于这方面是不偷懒的,所以最有可能,这就是一首长短句的古体诗。

不过事实往往简单得可笑——这种最有可能,也挺荒谬的。

因为这原本是一首近体诗,是一首七绝。不知道是因为咱们古人不使用标点符号的缘故,还是某位同学突发奇想,利用古人不用标点这事,进行了创意性断句,改成了这种格式。

其实改动格式并没有问题,但是你作为原诗来解释回答别人的问题,那就有问题了。

原作当然还是元末明初文人陶宗仪的《题杨士贤山水二首·其一·风雨归舟》:

《风雨归舟》陶宗仪

山雨溪风晚未休,萧萧落叶满汀洲。

渔船罢钓归何处,眼厎狂澜正可愁。

除了“眼厎”的“厎”字,其它的文字都是一样的,估计这个“厎”字也是传抄失误了。这个问题都不算大,大问题是将格式从一首合律的近体诗改为长短句的古体诗,关键是意思也不通畅了。

陶宗仪这首作品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七绝,平仄严格,格律正确。

“渔船罢钓归何处”无论从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仄),还是从内容上(渔船收了钓网,该往何处去呢?),都是完整的律句和意思,没有必要,也没有道理强行分成“渔船罢钓归”和“何处”——再说明一下,这种没有必要的修改,作为没有句读的失误,或者强行分开,以求得长短句的吟诵效果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不能篡改了前人作品,然后作为标准答案来给提问者解惑。

当然,很多回答者也不过是在网上一搜,然后人云亦云,对近体诗,古体诗,词牌没有正确的认识。

至于意思呢,倒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厎”字古同“砥”,有砥砺,砥柱的意思,和“眼底”还是稍有区别,不过区别也不大。“眼厎狂澜”大概解作“目之所及皆是狂澜”。

只不过第三句的意思变化比较大,从“渔船回来了”,变成了“渔船收网下班之后,因为四处狂浪,一时不知何去何从”,从风雨之后提进到风雨之中,更切合《风雨归舟》这个程序进行时的标题。

这首七绝,格律规范,意思简单,其实并没有什么蛮多好解释的,前二句写景,描述具体很有感觉,后两句写归舟在风雨中飘摇,难以抵达,感觉是不错的。

反而是网络上谬传的长短句版本,以及对“厎”字的误抄,值得好好说说。

还是那句话,自己修改创作,自得其乐不是问题,但是用来给提问者解惑,谬之大矣。

附:陶宗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作除《辍耕录》外,有搜集金石碑刻、研究书法理论与历史的《书史会要》9卷,汇集汉魏至宋元时期名家作品617篇,编纂《说郛》100卷,为私家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种。还著《南村诗集》4卷《四书备遗》2卷,以及《古唐类苑》《草莽私乘》《游志续编》《古刻丛钞》《元氏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国风尊经》《淳化帖考》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