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ISH指南与中国高血压诊疗指南,3大不同速速来看!

作者:刘靖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新近发布的《ISH 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与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相似处包括:

两个指南关于高血压的定义都是血压≥140/90 mmHg,主要基于诊室血压测量。两个指南中都建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都不仅关注血压分级,也关注心血管风险分级,但是在心血管风险分级的细节上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其中一个不同点是血压分类方面。

在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中, 正常血压<120/80 mmHg,但是ISH高血压指南的正常血压<130/85 mmHg;中国高血压指南提出 正常高值的收缩压在120-139 mmHg,而ISH指南提出正常高值的收缩压在130-139 mmHg。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高血压分级方面,ISH指南简化分级,将高血压2级和3级合并为一个级别,而中国指南仍然分为高血压1级、2级和3级。

中国医生主要关注的治疗方面,两个指南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何时启动降压治疗?

在起始治疗问题上,两个指南都指出当 血压>160/100 mmHg时或者有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的患者时,两个指南都建议起始药物治疗。但是当存在低风险或者中危风险时, 中国指南建议需要更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改变1-3个月,如果此时血压未达标应启动药物治疗。但是在新的ISH指南中,生活方式的改变为3-6个月。我个人认它对于降压治疗方面略保守了。

第二,降压目标水平为何?

ISH指南提出降压治疗的基本标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患者的血压再降低≥20/10 mmHg,但中国指南是对于不同患者不同并发症制定目标血压,如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建议 血压首先降低到140/90 mmHg以下,若可以耐受的情况下,血压可降至130/80 mmHg以下。

在中国高血压指南中, 若为老年患者(年龄≥65岁),血压首先是降至150/90 mmHg以下,若能耐受情况,可降至140/90 mmHg以下。对于患者年龄很大(年龄>80岁),血压达标降低150/90 mmHg以下。

ISH指南仅仅将年龄分为两组, 65岁以下患者(中青年患者)应更积极的将血压将至130/80 mmHg以下,65岁以上患者(老年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第三,何为优化的降压方案?

在ISH指南中,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为四类药物(ACEI、ARB、CCB和利尿剂,特别推荐噻嗪样利尿剂)。对于β受体阻滞剂,仅建议使用在高血压合并以下情况,如慢性心衰、心绞痛、心梗后、高房颤和年轻的女性妊娠。 中国指南提出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包括β受体阻滞剂,都作为降压的初始治疗药物。

那么ACEI/ARB联合CCB(A+C)、ACEI/ARB联合利尿剂(A+D)和CCB联合利尿剂(C+D),这三类联合治疗哪类最好呢?

ISH指南推荐第一步首先优选A+C。A+C优于A+D的循证证据是从ACCOMPLISH研究得到的,A+C优于B+D是从ASCOT和ASCOT-legacy来看,而这些经典研究都是使用的ACEi,可能从机制上更好地契合了全因死亡下降的原因。

在中国,C+D一直有证据优势。CHIEF研究比较A+C和C+D的临床效应,两种联合药物治疗的血压控制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在FEVER试验中,非洛地平+氢氯噻嗪vs仅用氢氯噻嗪时发现,C+D的中风发生率要低很多。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表明A+D和C+D哪个更好。

无论是中国指南还是新的ISH指南都建议使用A+C方案。但是,中国指南推荐的联合方案更灵活一些,包括了C+D。当然我们也推荐C+B(β受体阻滞剂),因为这个联合药物方案是中国医生传统的治疗方案。

A+C的组合中,A是选择ACEI还是选择ARB?

ISH指南认为:“ACEI和ARB在RCT研究中的受益,在不同患者人群中并不总是相同。两种类型的RAS阻断剂之间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特征、药物可及性、费用和耐受性”。

近年来, 诸多荟萃分析一致证实了ACEI在降低心梗和全因死亡方面的显著优势,而ARB在降低心梗和全因死亡方面均无类似证据。ACEI+CCB联合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方面具有充分的证据,而目前ARB+CCB联合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证据尚缺乏。

在ASCOT、HYVET、ADVANCE中,使用ACEI为基础的治疗均观察到全因死亡风险的显著降低。当然ARB的开发在此后也可能是其证据不如ACEI好的原因之一。

中国指南和ISH指南的相同处在于血压的定义,血压测量方式(诊室外血压测量),评估的原则和治疗方案。当然两个指南是有不同之处,包括血压分级、危险分层和优化联合药物治疗的细节方面等。ISH指南非常简明、清晰,而且实用性强,尤其对资源不足地区更为实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