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体诗不要做“古人模仿秀”
1
写古体诗不要做“古人模仿秀”
来自一位诗人的劝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旧体诗的作者群体,多是年龄偏大的长者。尤其是,由于一些被传播出来的古体诗作品,观点陈腐,套话过多,让现在的年轻人,对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一般是敬而远之。
诗人赵缺却有自己的看法,掌握了诗词创作技术的现代普通平民,“只须不断提高文字水平、吟唱自己的生活及内心,就可以写出与唐诗宋词截然不同的作品。”
赵缺的古体诗诗集《无咎诗三百》近日正式出版。这部诗集,收集了赵缺过去20多年来创作的数千首诗词,屡经删改,最终定稿出版。张贤亮、汪国真、文怀沙、孔庆东等各界名家,都曾对此书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亲笔书写评论,给予大力推荐。
张贤亮生前这么赞美他:“最严谨的体裁、最细腻的文字,吟唱了最平凡的生活、最真实的情感,不愧是新国风扛鼎之作。”孔庆东赞赵缺:“诗含菩萨心,论似狂狷貌。大雅藐烟尘,远芳侵古道。”
赵缺的古体诗,初读极感自然流畅、平白易懂;再读又觉深邃含蓄、耐人寻味。在赵缺的旧体诗中,有一股叛逆、青春的气质。这是比较少见的。比如在《七律·于三十四岁生日有感》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无惧的青春自信:“平生得意只文章,久住京华不肯狂。天下有谁真有用,人间无我亦无妨。一时巨浪腾千尺,万古轻烟散八荒。欲与青山争妩媚,青山犹是少年郎。”
让人感到特别的是,在赵缺的笔下,生活中的日常俗物都可以入诗。在《五律·咏马桶刷子》中,赵缺这样写道:“壁角憎含臭,生涯欲抱香。去污何日尽,沾水立时忙。怒发冲三寸,微躯转四方。岂知天下秽,多在世人肠。”
在《鹧鸪天·手机》中,他这样写道:“不看池塘不看山,春风与我不相干。做些俗事消消闷,找个闲人问问安。新语录,旧名单,深宵读遍又重翻。也知某某成空号,存了三年未忍删。”生活情态很是亲切、可爱。
将“俗”物入古体诗,赵缺认为很自然,“写诗是一项技术活,技术到位时,无一物、无一事不可入诗。即便是马桶刷子,亦可成为咏物的对象。《庄子》有云:道在屎尿。马桶刷子为什么不能成为咏物的对象?在我看来,一边刷着马桶,一边吟着律诗,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古人经常用'风雅’来指代诗歌,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俗’是'风’的基础,'风’是'俗’的精华。我个人以为,中华主流文化的根基就在一个'俗’字。当然,我所说的'俗’是世俗、通俗,而非恶俗、媚俗。”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由于社会的时代、语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人写古体诗,是不是不可能超过古人?
赵缺认为:“当代诗人只须在创作时牢牢把握'真’(真人、真事、真物、真情)、'精’(技术精益求精)二字,自然有机会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佳作,又何必与古人一争高下呢?”
赵缺还说:“在唐宋时期,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官僚或准官僚(有意做官而未能如愿之人)。这是因为,创作诗词需要读书明理,拥有深厚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即使是博士生,往往也安心做一个平头百姓。掌握了诗词创作技术的平民,只须不断提高文字水平、吟唱自己的生活及内心,就可以写出与唐诗宋词截然不同的作品。”
在赵缺看来,要写好旧体诗,需要天分和真诚:“古语有云:'诗有别才,非关学问’。想要写好诗词,首先必须具有天分,然后就是多写多删、去芜存菁。除此外,真正的诗人还应书写真我、抒发真情。某些'诗人’一提起笔就会装腔作势,甚至进行自我催眠。他们会将自己想象成且歌且醉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归隐青山的林逋、放荡红尘的柳永……在我看来,这些人只是在练习'古人模仿秀’,距离诗词创作的正道还很遥远。”
当下是一个诗歌很热闹的时代。时不时一些诗歌事件引发大众的关注。作为一个诗人,对诗歌圈生态有深刻细致观察的赵缺说:“我早已见怪不怪。我曾说过,当代诗坛其实只有两大流派:'会写诗派’与'不会写诗派’。其中'不会写诗派’声势浩大、自称主流,并可分出两个支派:一支是缺乏技术含量的革新派,另一支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拟古派。总之,'缺乏技术含量’是目前伪诗、劣诗泛滥的主要原因。”
作者系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