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四中往事:我的母校情愫(上)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我的母校情愫(上)

文/ 芦景申

【精彩看点】母亲每周都是切好咸菜,再加上油和盐炒一下,给我装一罐头瓶子,节省着能吃一周。平时,父母给个两叁角钱,尽管食堂里的白菜炖豆腐一碗三五分钱我也舍不得买,还得省下钱买纸和本子……


记忆是岁月在脑海里的残留,有的完整,有的破碎,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不管是谁,心中都永远割舍不掉怀旧的情愫。

我1965年考入东平四中,成为初中九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从此圆了四中梦。当我带着神奇和强烈的求知欲走进校园时,我知道自己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求学生涯。

让人可惜的是,仅仅安安稳稳的学了一年课,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后来虽然复课闹革命,但有的学生仍在串连,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生产队参加劳动。有的学生尽管回到学校也是闲玩。

在那特殊的年代,三年的学习生活平添了许多况味。1968年学校办高中班,我被推荐上了高中,分到一级一班,直到高中毕业。我在四中上了五年学,青年时期基本上是在东平四中度过的。以致于我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一直到退了休,东平四中在我脑海里平添了重重的一笔。

记的学校大门有两个垛子,门很宽,呈八字形,有两扇铁制的栅栏门,涂以绿漆,上端一遛戟头朝天傲立,看上去既坚固,又壮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挂在右边垛子上的木质校牌,白底黑字的“东平县第四中学”,庄重沉稳,使学校增加了不少气派。

门里边左侧是传达室,有一位职工负责敲钟和送报纸。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排办公室,其两侧及后边便是一排排整齐的教室。

学校有两个操场,食堂前边是小操场,后来在西北角又建了个大操场,每个操场都有篮球架、单双杠、吊环、跳高架、沙坑等体育器械和设施。

大操场有跑道,每天早上起床铃一响,各班的学生迅速起床走到教室前排队,四人一排,由体育委员带队走到大操场,从北往南以班为单位依次排开,体育老师万庆峰站在队伍前边,先吹上几声哨,然后响亮地喊道:“立正,稍息!以班为单位齐步走。”在万老师一、二、一的声音下,同学们先是齐步走,接着小步跑,约半个小时早操完毕,同学们回到教室上早自习。

每天的早操,是万老师出镜最多的时候。当然,每个班的体育课,也是万老师一个人上。

那时生活物资非常短缺,家庭也都不富裕。学生每星期六下午回家拿饭,不管远近都是徒步走,星期天下午背着地瓜、窝头、煎饼等返回学校。有时家里饭不现成,带不足一个星期的饭,家长还得去学校送。

学生常带的饭是地瓜煎饼,因为煎饼放个五六天不会坏。一顿饭吃几个煎饼都有计划,到星期六正好不余也不缺。

拿的菜大都是咸菜。母亲每周都是切好咸菜,再加上油和盐炒一下,给我装一罐头瓶子,节省着能吃一周。平时,父母给个两叁角钱,尽管食堂里的白菜炖豆腐一碗三五分钱我也舍不得买,还得省下钱买纸和本子。

我记得一次父母给了我五角钱,装在钱夹子里掖了三个星期也舍不得花,可有天中午去逛接山集,竟让小偷给偷走了,气得我难受了好几天。

虽然过去生活差,学生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好,但学生们的心理都是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个个天真烂漫,课间休息时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同学们就餐时,大都是三五个人一伙凑一块吃,把各种各样的咸菜摆在桌子上,你吃我的,我也吃你的,谁带的饭好些就分给大家吃。有的同学带的饭不够了,同学们也均给他吃。

高中时春季的一天,我和一块吃饭的刘衍会、张家生商量,咱能否去南山逮蝎子卖点钱改善生活,他俩非常高兴,一拍即合。找了个瓶子,在一个下午无自习的时候,我们仨去了南山。

说是南山,就是四中南边的一个小山,离学校二三里路。到了山北的斜坡上,掀起一块块石头,发现蝎子就放进瓶子里,半个下午,逮了四十多个蝎子,去接山供销社卖了二角三分钱。别小看这二角多钱,我们仨分四次买了四碗莱,真的改善了生活。

从此以后,只要下午没有课,我们仨就去南山逮蝎子。既增加了点小收入,也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

今年春天,分别近50年的刘衍会同学打听到我的电话号码,立即坐公共汽车来到我住的小区,一见面,我们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席间,衍会同学还满怀激情地说:“景申,当年你提出逮蝎子的办法太好了,咱一周起码能吃三四次菜”。他还说,这件事已给孩子说了好几次,让他们都要永远记住勤俭持家。

回忆初、高中的学校生活,自然就会想起给学生排座位。老师按高、矮个排列,高的在后,矮的在前,这是一种传统的排位方法,为的是不影响视线。

可是,同学们愿意自由选择同桌,排位时都不大愿意和女同学在一个桌,和女同学交流的也很少,这可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们高一班有十个女同学,她们倒是很大方,因为有三个是东平四中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还有两叁个文艺骨干,平时很活跃,男、女同学之间很融洽。

我是个不大好说话的人,平时只是与几个要好的同学说说笑笑,基本上没有给女同学说过话,以致于今年三月份,同学牛之营让我进了“东四高一同学群”后,有个女同学在微信里问:“谁是芦景申?芦景申是啥模样?”

我在微信里写道:“那个坐在教室右边第二排,穿的最破,长的最丑的便是芦景申”。

更可笑的是,四月份在母校聚会时,夏庆芬同学明明和我靠着,后来在微信里还问:“四中聚会时,不知和我靠着的是哪位同学?”

因此,我在群里用微信对夏庆芬同学开了“批判会”,并且作了很幽默地发言。因夏庆芬同学是文体委员,我说她是光喜欢看漂亮的男生,不愿意看长的丑的,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惹得夏庆芬同学哈哈大笑。这确实是一段真实的笑话。

芦景申简介:大学毕业,曾留校当老师并担任班主任,后调入新汶矿业集团工作,先后任干事、副科级、科级、副处(县)级干部。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岳秀》、《黄山情缘》两部长篇小说,在《山东文学》发表长篇报告文学“杏林明珠”,在《中国综合医学杂志》和《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通讯和评论等,为别人撰写并出版了《与病魔同行》、《思念》等四部长篇自传体文学。

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康安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0)

相关推荐

  • 我的中学生活杂记——忆母校宜陵中学

    [往期选读] 宜陵老街风情     宜陵老大会堂侧记 说宜陵历史     记宜陵先贤 游宜陵老街     宜陵人说宜陵 我的中学生活杂记 ----忆母校宜陵中学 张生宏 我是1963年从宜陵小学考入宜 ...

  • 我的渔中情愫

    我的渔中情愫 □汪伟国 1982年9月,我很幸运地进入淮阴县渔沟中学初中部就读,那时的渔沟中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好学校,那时的小学毕业生都以能进渔中读书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记忆中的渔中是名副其实的重 ...

  • 张生宏 | 母校宜中印象

    [往期回读] 追忆我的岳母   我的干爸 丁中第一届学生求学琐忆 老父,你一切都好吗 走路   我和三姐   扁豆煮饭锅巴香 祖屋变迁记   回母校   腌咸货 稗子是是非非     丁沟中学草坪 本 ...

  • 东平四中往事:我的母校情愫(下)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我的母校情愫(下) 文/ 芦景申 [精彩看点]说起鹿老师,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吃不下饭,鹿老师知道后,自己花饭票让食堂炊事员师傅给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我心中永远的画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我心中永远的画 文/ 栗宜常 [精彩看点]段振业同学的汇西大鼓引来阵阵掌声:新疆歌舞演艺逼真:于保法和于润富身着白色的练功服,表演武术对打,潇洒倜傥 ...

  • 东平四中往事:难忘的母校生活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难忘的母校生活 文/ 尹承皋 [精彩看点]学校里文体活动多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开展班级歌咏比赛迎九大歌曲,我现在不仅记得歌词还能完整的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馈赠的三件礼物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馈赠的三件礼物 文/ 尹承海 [精彩看点]不慕浮华,惟存正念:心无旁骛.惟存初心:未染世故,惟存信念.母校馈赠给我受益终生的三件礼物-- 1976年7 ...

  • 东平四中往事:那山、那树、那缸(上)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那山.那树.那缸(上) 文/ 尹燕坤 [精彩看点]记得有一次,我从家里带了近30个豆腐渣窝头,放到宿舍去自习,等回宿舍睡觉,一周的干粮竟被"可恶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依然初见 之 向往四中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依然初见 之 向往四中 文/ 徐玉龙 [精彩看点]不上课时,总是在校园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在小学时受严格管制的心,在这新奇的环境中似乎得到了释放,心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依然初见 之 恩师群像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依然初见 之 恩师群像 文/ 徐玉龙 [精彩看点]当年学英语还算新鲜事物,很多同学都望而生畏.第一堂课侯老师为鼓励我们学好英语,给出了一个"草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依然初见 之 快乐时光​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依然初见 之 快乐时光 文/ 徐玉龙 [精彩看点]"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东平四中不仅是一个实体的校园,也是固化在每一个 ...

  • 东平四中往事:母校不了情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母校不了情 文/ 陈宗库 [精彩看点]一九六八年下半年,东平四中招收了初中十一级后,即由初中改为高中,年底招收了高中一级二个班.一九六九年底,招收了高中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