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特征有哪些?

  古玉气味鉴定:1.工具、方法:湿水。可用水点湿玉器,嗅其气味。2.适用范围:出土古玉。3.局限性:传世品,出土之后刷洗时间较长者。

  沁痕呈水流状,这是玉质软硬部分界限分明,软的部分受沁,硬的部分保持原样的现象。

  玉于墓 中受尸血浸侵,逐年产生暗红色,名为“枣皮红”。但从众多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中,带红色血沁的很少,即便尸体手中所握,七窍所塞之玉也尚未见带有血沁的玉,只是从宋以前的大型墓 或遗址的土层中,偶然发掘色赤如血的玉。有一些白玉局部渗染红色,尚留有部分白玉的本色,红白分明、鲜艳夺目,俗称“糯米豆沙”。这种白玉的沁色,在汉代、魏晋、南北朝及北宋的墓 和遗址中发现得为多。这种沁色是古玉中最为难得的珍品,广受收藏界人士的钟爱。

  由于沁色是由外而内沁入玉内的,有沁色的古玉一定会在玉表留下一些自然的痕迹。一般说玉器入土的时间越久,沁色也会重,但西北地区的土质干燥,玉器入土不易受沁;东南地区的土质湿润,玉器入土易被浸蚀。因此,古人有“东土不如中土,中土不如西土”之说。当然不管东南西北,这里也有入土地点具体环境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05年冬天,在中国玉器考古论 坛暨《中国出土玉器全集》首 发座谈会上,山西的考古学家介绍了他们发掘的西周□国墓葬,墓坑在地下17米,但是却没有受到地下水的浸蚀,可想而知墓葬里的玉器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考古学家却在清代墓葬里发现了受到较重浸蚀的玉器。

  时代背景下的时代风格是鉴定古代古玉的一把钥匙。古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把握同一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的状况,才能理解为什么某类型的古玉产生在此阶段而非彼阶段,进而了解这一时期古玉的总体时代风格。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正处于迈向中华文明的门槛阶段,玉“C”形龙、猪龙、“Y”形器、勾云形器等特殊造型,都是当时精神文化状况的直接反应,而绝非人们头脑一时的发热冲动和杜撰。现今人们没有体验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创造出符合当时人们心理的古玉,所以除了刻意模仿和臆测别无他法,所制作的“红山文化古玉”无非不伦不类,最多是形似而已。因此,研究并了解古代古玉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于学习者鉴定古代古玉是十分重要的。

  盘玉是手或肌肤与古玉摩擦,一些有沁色的古玉因人体的摩擦会产生颜色变化,这类颜色变化被人们称为“盘色”。一般来讲,旧玉久盘会产生熟旧感。如果旧玉上有沁色,久用手盘,颜色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沁色的玉久盘后会有细腻的光泽,一些收藏者在选择古玉时会依盘色看古玉的新旧。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东西,一般不是入葬时临时赶制的冥器,而是在使用多年,甚至是流传几代的,因此在使用中多经过盘摸,表面细腻,作品上面有很好的细光,这种细光虽经过埋藏及沁色,依然能够存在,且在玉表面的皮壳中属下层,在浮色之下。这种现象在红山文化古玉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沁色是指古玉埋于地下年久之后,受到某种物质的侵蚀而发生的颜色和结构的变化。由于玉材质地不同,埋入土中的时间、地点不同,以及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致,古玉沁色会有很多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