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游千年古刹“皇泽寺”,览武后则天“真容”

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西嘉陵江的西岸、乌龙山的东麓,隔江与广元城相望。

皇泽寺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据明代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载:“皇泽寺相传为武后创”,清代张邦伸《云栈记程》中也说:“武后秉政,建皇泽寺于此”。

也有人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当地政府又对该寺进行了改扩建,形成“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当时的皇泽寺,临江是“则天门”、“天后梳洗楼”、“乐楼”(戏楼),还有“弥勒佛殿”、“铁观音殿”等建筑。

其后屡有毁建,现存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已历1300多年的皇泽寺,主体建筑有大门、二圣殿、则天殿、大佛楼、吕祖阁、五佛亭等,寺依悬崖,下瞰江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

今年10月我驾车来此参观,拍摄了以下图片。文字资料根据“百度百科”编写。

二圣殿

进入皇泽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圣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二圣:唐高宗和武则天。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李治在当太子时就与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有染,即位后,他迫不及待地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但遭到一帮大臣的极力反对。李勣(徐茂功)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终于令他在655年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则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史书记载说:“麟德元年(664)后,每次上朝议事,帝坐于东间,后坐于西间,政无大小,皆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武则天卓越的政治才能。

殿内左右两侧,塑有高宗、武周朝时期的九位著名大臣,分别是李勣、李义府、魏元忠、李昭德、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来俊臣、上官婉儿。

则天殿

二圣殿后,是则天殿。该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与一般“民办”寺庙不同,皇泽寺这座由女皇御敕建造的“官办”寺庙内没有“大雄宝殿”,因此,则天殿就是皇泽寺的主殿。

殿内,有武氏家系图,史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huò)是太原文水人,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官路享通,武德三年(620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相当于建设部部长)。作为唐朝开国元勋之一,武士彠一直深受唐高祖信任并因此成为唐高祖时期的朝廷重臣。武德八年(625年)八月后,武士彠以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外放为官,本来唐高祖跟他说只外放半年,但不久(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李渊退位,朝中重臣全部换上了李世民的亲信,武士彠遭到排挤,从此没能重回朝廷。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登基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第二年(627年),武士彠改任利州都督。

关于武则天的出生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生于武德七年(624年),第二种说法是武德八年(625年),第三种说法是贞观二年(628年)。若按第一二种说法,则武则天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若按第三种说法,则生在广元。

无论如何,武则天都是在广元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李治继位后,武则天由“才人”、“昭仪”而“皇后”。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那一年,武则天已是67岁的老妇。公元705年,则天还周于唐,中宗继位。当年11月26日,武则天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殿正中,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石刻像高1.8米,由整块沙岩雕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只见这位唐代女皇方额广颈,神态安详,头戴佛门宝冠,身着僧尼衣袍,肩披素帛,项饰珞圈,双手相叠于膝,作法界禅定印。据说,这是武则天晚年之像,虽俨然佛家装束,却颇具人神兼备之气。

据说,这尊武后真容像在1949年曾遭劫难,被人从香案前推倒地下,将头身分离;1950年人们将其复原时,石像颈部却比原造像短了1.5厘米,加之衣饰彩绘褪色,更显老态龙钟了。所幸到1993年,泰籍华人苟寿生先生捐赠金箔800克,为这尊则天真容像换上了金衣,愈见流金溢彩。

殿内还有一尊武则天的石刻画像碑,碑上刻着女皇头戴冕旒,身着王服,云环雾鬓,舞带霓裳,是民国人临摹明代陈鸿恩所著《无双传》中之“金轮遗像”所刻,当是武则天为“王”时的神态。有一首古诗对其赞美道:“绝代佳人绝世雄,衣冠万国冕旒崇;须眉有幸朝宸下,宰辅多才到阁中。六尺遗孤兴浩劫,千秋高视仰丰功;残山剩水留纤影,依旧倾城醉雁鸿。”

大佛楼

大佛楼又叫大佛石窟,原本无楼,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该楼初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已坍塌。现所见之楼,系1980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所建之新楼;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先生题书“大佛楼”三字匾额于楼上。大佛窟高7米,宽6米,深3.6米,开凿于唐代中期。主佛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举胸前,右手施无畏印,体态雄健魁伟,表情庄严肃穆。叹“文革”劫难,其手指为“断指再植”。

主佛左右侍立迦叶、阿傩二弟子。迦叶袒右肩,左手执香炉,右手握拳下垂;阿傩左手捻串珠,右手上举,拇指中指相并。外侧观音,大势至二位菩萨,也都刻得眉目清秀,端庄慈祥。左右护法、金刚、力士等造像,惜风雨剥蚀,已面目难辨,但所见一肢一臂,仍旧雄姿英发,形态不凡。

细部

这座石窟内刻有一“供养人”像,在全国“佛界”中再也找不出相同的面孔。他身着官服,头戴唐制双翅官帽,双手合掌跪于佛前虔诚祷告,在大佛足下,显得卑微而又渺小。据张大千老先生考证认为,此“供养人”应为被废后的唐中宗李显,因希求复帝,以取悦母后,正为其母祈祷之。另一说法为章怀太子李贤。因李贤曾令范晔诠译《后汉书》,有影射皇权旁落之嫌而得罪于武则天,被废为庶人;后令李贤监造“皇泽寺”时,令石工将自己的像雕于大佛脚下以示忏悔请罪。

在迦叶脚下的供养人雕像

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位于则天殿之上、大佛楼左侧的中心柱窟(45号窟),为皇泽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处,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又名塔庙窟、支提窟,深2.76米,宽2.6米,窟约13立方米,窟室方形平面,平顶略弧,窟中央立方柱,由窟底直通窟顶,三壁各开一大龛两小龛。

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龛中凿一佛二菩萨三尊像。这些佛龛造像,刻法古拙质朴,坐佛褒衣从正面敞开,下缘垂于台座下;左右侍立菩萨,发作双髻,长裙曳地,阔幅天衣于胸前作V形交叉于双肩成双角若翼。

三面石壁上三大龛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像均身躯颀长,菩萨则面颐丰润,通身无璎珞,造像坚挺有力,富于体积感。三壁上部饰千佛。中心柱窟始凿于,但三大龛内的造像为后代改凿。

广政碑和广元府记碑

在皇泽寺,有两通看似平常,但却十分难得的碑石,这便是后蜀王孟知祥(孟昶)广政22年(公元959年)所刻的《广政碑》和清乾隆(公元1286年)广元路总管府总事王世明立石的《广元府记碑》。

广政碑

原广元皇泽寺建筑规模宏大。1954年修筑宝成铁路时,路基从皇泽寺建筑群中心通过,拆毁了许多寺庙古建筑,在开挖路基时,从废墟中发现并出土了《广政碑》。碑文为“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这通碑文,新旧《广元县志》都无刊载。碑文凡二十九行,行存二十六至二十七字,可惜下截残缺,约缺十字左右,文中凡遇“天后”或“后”字必抬头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重修新庙的年代距武后之死仅二百五十四年。这碑与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一诗是郭沫若考证武则天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之史料实物,足见此碑价值非凡也。

此碑现置于则天殿中。

广元府记碑

另一通碑为《广元府记碑》。碑高2.6米,宽1.38米,厚0.24米。原碑存于旧县衙原址,1974年10月移入皇泽寺保存。

这通“广政碑”距今已七百余年,碑刻文字923个,今碑文已无从辨认,所幸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广元县志》录有该碑文,为后人留下了一篇了解广元历史沿革的可贵史料。

据乾隆年间《广元县志》载:“今上皇帝龙飞之十八年至元丁丑(公元1286年)广元路从学教授章霪撰文广元路总管府知事王世明立石”。碑文中有“……全蜀咽喉,古今要地,山川神秀,而历代设置营建以及官制统属。仰尝求广元之义,其在易则曰广大配天地,其在春秋则谓一为元;今天下一统,其亦广元二字有以闻其先乎?……至元二十六年六月记”。从碑文中可解“广元”名称由来之一说也。

蚕桑十二事图碑

清代嘉庆年间,广元有一县今名曾逢吉。此人乃湖北京山人氏,举人出身,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以军功授昭化县令。赴任后深入民间探索富民之道,号召县民植桑养蚕,颇有政绩。逐渐得出植桑养蚕致富之理。四年后调任广元县令,仍一如既往地倡导栽桑养蚕,。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广元县境内所有道路两旁皆桑树成荫,绿色夹道。清道光七(公元1827)年,曾逢吉升任松潘知州,临行前,赶绘了这套极似连环画的石刻《蚕桑十二图》碑,告诫当地百姓及继任县令不要荒废了植桑养蚕造福百姓的事业。

蚕桑十二事图碑中《选桑椹》、《种桑》、《树桑》、《条桑》四图,展现了我国清代培植桑树的情景。这些办法仍在今天的植桑活动中被采用着。此外《窝种》《种蚕》《喂蚕》《起眠》《上簇》《分茧》《腌蚕》《缫丝》八图,一一展现了清代人养蚕、缫丝、纺织的全过程。这组石刻图碑的拓片被前国家纺织部和上海丝绸博物馆拓片收藏,成为我国十分珍贵的史料实物和古代科普创作艺术瑰宝。

(0)

相关推荐

  • 初见丨广元皇泽寺

    初冬时节,应好友之邀,前往川.陕.陇三省交界处的川北重镇广元市(古称利州).据说,广元利州有一处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 好友驱车来到广元已是下午3时有余,大家依然谈笑风生话犹未尽,沿着 ...

  • 四川广元皇泽寺:武则天“真容”石刻像,当年皇帝皇后同朝执政!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的出生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生于武德七年(624年),第二种说法是武德 ...

  • 广元皇泽寺

    皇泽寺是国内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广元嘉陵江畔,创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唐初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武则天称帝后,始赐名"皇泽",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qu ...

  • 川北行:广元千佛岩游记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离开阆中约1个多小时,就驱车到了广元千佛崖.千佛崖位于 ...

  • 广元传奇:“川主庙”原本祀李冰,后成武氏“皇泽寺”

    广元皇泽寺 来广元,游人鲜有不去皇泽寺的.因此寺乃国内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祀庙,还保存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文物价值极高,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入 ...

  • 「土耳其」游凡湖亚克达曼岛,千年教堂的浮雕壁画令人叹为观止

    凡湖位于土耳其东部.阿勒山西南,是土耳其最大的内陆湖.此湖是咸水湖,面积3,75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430公里,湖面最宽处长119公里,湖面海拔1,646米,平均深度约25米,最深处在100米以上.湖 ...

  • 「转」五千年来,最动人的泪都藏在这十首诗词里

    喜怒哀乐是人生四相, 所有人都会经历. 当诗人悲伤时, 他们把最深刻的感情融入到诗词中, 留下许多诗词绝唱. 今天诗词君分享十首诗词, 五千年来, 最动人的泪都藏在这些诗词里. 有一种眼泪,是历尽沧桑 ...

  • 「四川」安岳石刻巡礼

    圆觉洞 释迦摩尼龛 毗沙门天王龛 2020年在安岳旅游期间,我游历了安岳9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图片.文字分别汇总记录于8篇游记之中,今天最后一篇收尾于< ...

  • 「土耳其」游亚伯拉罕出生地圣城《乌尔法》,感受古老,留下遗憾

    尚勒乌尔法(SANLIURFA )是土耳其东南部尚勒乌尔法省的省会所在地,古时称为埃德萨,当地人一般简称为乌尔法(URFA),乌尔法位于幼发拉底河以东80公里的一个平地,夏季非常热和干,而冬天清凉潮湿 ...

  • 七绝·游千年古刹

    七绝·游千年古刹--慈云寺 图文/Ljm (平水韵) 长江滚滚眼中流,暮鼓晨钟耳畔悠. 眺远登高游古刹,空灵罄乐沁心头.     慈云寺:位于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对岸,南滨路玄坛庙狮子山. ...

  • 「美国」游红杉国家公园

    美国的红杉国家公园,是位于加州海岸近海处的大面积的海岸红杉,向内陆延伸后,则以山脉红杉为主.公园南北绵延近600千米至俄勒冈州边境.在红杉国家公园里,成熟的红杉树干高大挺拔,高度可达70~120米,树 ...

  • 「四川」中国最美的乡村——丹巴藏寨

    藏语称"百户人家的寨子"叫"甲居藏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的"丹巴藏寨"是甲居藏寨的代表. 丹巴藏寨距离丹巴县城只有8公里,是丹巴县最具特 ...

  • 「四川」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之墓里的国宝——24乐伎和谥宝

    位于成都老西门外金河岸边的"王建墓"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归葬之地,史称永陵.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也是国内考古学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 ...

  • 「四川」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1000米的盐井——燊海井

    燊海井是一口盐井,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13年方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至今已使用180多年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过10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