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黔、豫」追寻“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足迹
王阳明故居
修文阳明洞
王阳明墓
王阳明(1472-1529),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王阳明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冲破了当时程朱理学的传统藩篱,在明以后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被尊称为“一代大儒”、“心学大师”。其门徒遍布天下,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1]
王阳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历任南京兵部尚书(正二品)、加封光禄大夫(从一品)、柱国(从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务院副总理,正二品)等要职。他既为官,又倡学,随处讲学授徒,培养了大批王学中坚。据粗略估计,仅其嫡传弟子就可能达3000至5000人之多,遍及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广东、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王阳明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承其讲学传统,组织讲会,开设书院,四处讲学,孜孜传播良知之学,使得王学崛起海内,风行天下,并形成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泰州学派和黔中王门等王门流派,声势浩大,传承不断,成为中晚明思想界的主导。《明史》曾以“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之句评价和总结阳明学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
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一直把“寻迹心学大师王阳明”作为一个主题,以下是我去过几处与王阳明有关的重要地点:
“大师故里”——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市城区阳明街道武胜门路西侧,龙泉山南麓,公元1472年,一代大儒王阳明诞生在故居的“瑞云楼”。
王阳明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故居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期间,虽然经过多次改建、扩建,但其主体格局未有大的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余姚市人民政府持续投入巨资,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王阳明故居实施整体修缮。修缮中,设计师参照古文献《瑞云楼记》等所述,尽力恢复故居的历史面貌,使故居保持宏伟细腻的气息。现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四周筑有高大的马头墙围护,大小庭院错落有致,其典型的硬山造建筑风格与素雅的装饰,简洁大方。故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门厅、轿厅、仪门、大厅、主楼(瑞云楼)、后罩屋,其东西各有配房和侧屋。粉墙、黛瓦、青石墁地,具有独特风情的王阳明故居,堪称浙东地区书香门第宅院的典型代表。
王阳明书房
王阳明卧室
王阳明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于是,他的祖父为他取名“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阳明出生地--瑞云楼
瑞云楼为重檐硬山、五间二弄的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下明间檐下悬有史树青先生题写的“瑞云楼”匾额;明间前檐柱的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内檐柱的檐联为“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王阳明生前,多次回余姚省亲,正德十六年(1521),他重访故居瑞云楼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1]
“龙场悟道”——贵州修文阳明洞
王阳明心学的起点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逐步构建起“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龙场悟道”既是王阳明生命中的一次巨大转折,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重要转折,在居于正统地位的朱子学之外,开启了声势浩大的王学潮流[2]
阳明洞原名“东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东北的龙冈山上“阳明文化园”内,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读书悟道(俗称:龙场顿悟)和讲学之所,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是中外驰名的王学圣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哲理山洞。是王学追随者、研究者的拜谒圣地和文人学士游览必来之处,也是进行阳明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2006年,“阳明洞”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矫旨廷杖,由京城远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在他谪居龙场三年中,曾结庐研读于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从而构成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还创办了“龙冈书院”,遂将东洞更名为“阳明小洞天”,世称“阳明洞”。并受邀去贵阳讲学,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为中国儒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龙冈书院
龙冈书院
龙冈书院
是修文现有的唯一一个古树群。有“阳明柏”等名木古树50多种,阳明洞中有明、清、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最多的一处,书体行、楷、隶、篆各具风格。洞口上方最大一幅“阳明先生遗爱处”为明万历(1589年)贵州宣慰使安国享书。龙冈山上及四周,除有阳明洞外,还有王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和后来为纪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阳明碑苑、阳明园、阳明文化交流中心、阳明山庄等建筑。[3]
“传授心学”——河南浚县阳明书院
王阳明生前足迹遍布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广东、河南、山东、陕西等数十省市,在各地教书育人、传授心学,曾讲学任教的著名书院就有20余所,其学生门徒遍布天下。
河南浚县大伾山阳明书院,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南大伾山。该山山势巍峨,秀丽幽静,东麓天宁寺内的石佛坐像高达22.9米,被称为“中国室内第一大佛”。
山上有包括吕祖祠、阳明书院在内的道庙佛寺、亭台楼阁120余处。阳明书院系吕祖祠建筑群之一部分,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珑,完整无损,坊横额一面书“到此心清”,一面书“引人入胜”。东门面对陡壁悬崖,摩崖题记遍布其间,诸如“旧地重游”、“瞻彼淇澳”、“千仞岗”等等,内容丰富,字体苍劲隽秀。崖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入夏积水于此,明丽如镜。院内古柏参天,诗词歌赋之碑碣林立,颜、柳、欧、赵各具风格。北墙壁嵌有刘德新书之“似瀛洲”碑刻。院内存有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的《大伾山赋》、《大伾山诗》和王阳明画像碑等石刻。王守仁滞留浚县期间,曾在此讲学,后人遂称此处为阳明书院。[3]
王阳明讲学处
王阳明讲学出
王阳明手植柏
“魂归故里”——绍兴王阳明墓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
墓为阳明先生生前亲择,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花街洪溪鲜虾山南麓,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由墓道、平台、墓穴、墓碑、祭桌等组成,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自甬道至墓顶全长80米,宽30米,用花岗石砌筑,规模按照原样,垂带、纹饰一如古制。碑文“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八个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沈定庵题书。中设青石平台,便于远眺凭吊,墓旁有合抱古松数十棵,增添肃穆气氛,墓身左右林木葱茏,四季常青。占地2000多平方米。
王阳明不仅是心学大师,也是一名风水大师。鲜虾山的墓地就是他自己亲手所选的,也是王阳明风水理论最好的注释。他的墓坐北朝南,左有青龙(庙山),右有白虎(印山),前有朱雀(大岗山),后有玄武(鲜虾山),其来山两侧,有蝉翼,虾须水过,洪溪水兜,前方两边青山如仆人相侍,婉转至远天之外。
今墓系1987年由绍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图片拍摄于2020,2021的自驾旅途中。
文字资料参考:
[1] 引自:“余姚文明网”“宁波社科”,
https://www.sohu.com/a/194930490_100020910
[2] 引自:王阳明故居博物馆的展馆说明
[3][引自:“博雅文化旅游网”
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8/yangmingd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