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2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文:伟哥
二、问题的提出:“武王伐纣”解读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两千多年以来,这份年表一直成为史学界的一座丰碑。他不但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上古史所构建一个历史框架。直到今天,这份年表依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1996年由国家科委启动的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是建立在这份年表的基础上对华夏上古史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然而,这么多年来,有无数人在以此年表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华夏上古史进行过不同的研究,论文、著作已经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时至如今,却依然无人对上古史的真相有过一丝一毫的实质性进展。具体一点说,就是还没人能够真正证实“夏商周年表”上“夏朝”的存在。别说证实夏朝的存在成问题,就连“武王伐纣”的时间目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史学界有中说不出的尴尬。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依然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历史真相,是不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这个出了问题的环节没有被找出来,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路子研究,那么,永远也别指望找到真相了。
我们来看看史学界对“武王伐纣”的年代研究结果如何,江晓原的《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一书中对之前所有研究“武王伐纣”年代的结果做了一个统计表,列表如下:
序号 克商之年(公元前) 提出者及支持者
1 1130 林春溥
2 1127 谢元震
3 1123 胡厚宜
4 1122 刘歆、邵雍、刘恕、郑樵、金履祥、马端林、吴其昌、岛邦男
5 1118 成家彻郎
6 1117 胡厚宜
7 1116 皇甫谧
8 1112 刘朝阳
9 1111 一行、董作宾、严一萍、郑天杰
10 1106 张汝舟、张闻玉
11 1105 马承源
12 1102 黎东方
13 1093 葛真
14 1088 永野清一
15 1087 白川静
16 1078 胡厚宜
17 1076 丁骕
18 1075 唐兰、刘启益
19 1071 李仲操
20 1070 “殷历家”、邹伯齐、李仲操、张政烺、刘启益
21 1067 姚文田
22 1066 姚文田、新城新藏
23 1065 姚文田、哈特纳、白光琦
24 1063 山田统
25 1059 彭瓞钧
26 1057 朱右曾、张钰哲、葛真、赵光贤、张培瑜
27 1055 章鸿钊、荣孟源
28 1051 高木森、姜文奎
29 1050 李兆洛、叶慈
30 1049 王保德
31 1047 林春溥
32 1046 班大为
33 1045 倪德卫、夏含夷、周法高、赵光贤
34 1044 李丕基
35 1041 吉德炜
36 1040 倪德卫、周文康
37 1039 何幼琦
38 1035 萧子显
39 1030 丁山、方善柱、周流溪
40 1029 黄宝权
41 1027 梁启超、雷海宗、莫非斯、陈梦家、高本汉、屈万里、何炳棣
42 1025 劳幹
43 1024 平势隆郎
44 1018 周法高
对“武王伐纣”的年份,这里就列举了44个不同的说法,其时间排列的密度不少地方已经到了前后年的地步了。真可谓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然而,即便如此之多的说法,也并没有任何一个说法能够压倒众说,一统天下。相反,各个说法纷纷扰扰,谁也说服不了谁。用另外一句很伤人话说就是:谁都是蒙,没有哪个说法真正有证据!
很多人看着如此多的研究成果出炉,看着都觉得有一种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的感觉。当今史学界能人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一片大好形势。但请各位注意一个地方,所有的研究,只有正确的结果才有价值,错误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请原谅在下做一个很打击人的统计。名侦探柯南说过一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真相只有一个的意思就是,这44种“武王伐纣”的年份研究结果当中,至少有43个结果是错误的。43除以44,错误率至少达到97.73%。换句话说,这44个研究结论当中,至少有43个是毫无意义的,这方面估计是从来没人想到过的吧。即便如此,这还是假定有一个正确结果的前提下做的概率统计。如果去掉这个假定前提的话,我估计大家所接受的实际结果是:错误率:100%。所以,截止到今天为止,所有对“武王伐纣”的研究结果价值为零。
光从这个“武王伐纣”事件的历史年份定位就可以看出,目前史学界对上古史的研究已经陷入困境,无法再深入一步哪怕是接近或者窥探历史真相。很简单一个逻辑:仅仅一个“武王伐纣”事件的年份,在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情况下都不能解决,你还能指望他们解决什么?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
之前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思考,但我估计没有。因为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一个又一个的学者都是一个猛子扎进去,然后就没有冒出水花来。就像列举这个统计表的江晓原,也是一头扎进去,然后就不知所终了。
如果一个历史问题提出四十多种说法仍然无法解决的话,那么,想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可能了,其中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这个历史本身,而是应该去查找无法解决问题出在的哪个环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武王伐纣”这个历史事件上,史学界各人纷纷展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旨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别人的观点错误。但遗憾的是,如此长久以来,众多的观点都没有一个人的结论正确。找不到正确结论,自然存在问题。如果不是论证有问题,就是证据有问题。在经过如此多位学者如此多的观点论证之后,能够被排除的因素也基本上被排除了。这么多因素被排除,但问题依然存在,难道还有别人未曾注意到的地方?
既然提出四十多种说法都找不到“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那么这就不是历史本身出现了毛病,而是历史之外的某个地方出现问题。而这个历史之外的某个地方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它一直被人当成真理看待。因为没有怀疑过,所以,一次又一次,人们都栽倒在同一个地方而不自知。
在刑侦破案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所有其他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对各种因素进行逐一排除,最后只剩下一个地方从没有被怀疑过--这个地方就是“夏商周年表”本身!
“夏商周年表”本身有问题!
自古以来,没人对年表本身本身提出过质疑。甚至,连念头都没有过。所有研究“武王伐纣”年代的人都是建立在相信这份年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人对这个基础进行怀疑。所以,我的看法是:问题就出在“夏商周年表”上,尽管这个看法是多么的匪夷所思。
自司马迁以来,这份“夏商周年表”一直被史学界奉为上古史的圭臬,史学界所有的上古史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份年表之上。然而,并没有一个人利用这份年表找到历史真相。相反,建立在这份年表上的所有研究成果倒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这份年表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以史学界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结论和这么大的分歧。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明白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如果研究久久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研究材料出了问题。一个建立在有问题的研究材料上的研究,怎么可能找到结果呢?比如某人进行亲自鉴定,结果发现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妻子极力辩解不可能,于是引发多方怀疑和各种说法。尽管很多人有很多种说法,却就是没人想到有可能DNA样本弄错了,只需要重新做一次就行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夏商周年表”存在问题的话,那建立在年表上的任何研究都不会正确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夏商周年表”有没有问题呢?
有没有问题,我们来进行一个分析对比就知道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留下来的先秦典籍有哪些:
《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周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史籀篇》、《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世本》、《论语》、《曾子》、《子思子》、《孝经》、《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鹖冠子》、《慎子》、《申子》、《商君书》、《韩非子》、《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尸子》、《吕氏春秋》、《燕丹子》、《鬻子》、《管子》、《晏子春秋》、《楚辞》、《司马法》、《六韬》、《孙子》、《吴子》、《尉缭子》、《甘石星经》、《连山》、《归藏》、《山海经》、《周髀算经》。
上面列举的是先秦古籍约60部,其中绝大多数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真正要说到三代的著作,大抵也就《诗经》、《竹书纪年》、《甘石星经》、《周易》、《山海经》、《周髀算经》等极少数几部而已。就连《尚书》都算不上三代的著作,顶多只是三代文章的编选本而已。另外《逸周书》行文不类三代之口吻,倒像是战国至西汉的文字而已,故不列入。
我们对比一下著作数量,跟春秋战国的著作相比,三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少得可怜,只有寥寥几部,而且就文献保存情况来看,都还行文错乱、残缺不全。从保存角度说,别说是上述几本三代的著作,甚至就连春秋战国时代的绝大多数著作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残缺现象。甚至更多的著作都已经散佚,不可追寻了。
还别说三代的著作,就连上述的先秦时期的著作,也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完好无损地流传流传背下来。这些著作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残缺。不要说先秦时期,甚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也同样都有残损。当初《竹书纪年》被挖掘出来的时候,还不是现在这个样,但也在随后的不久,就散佚了。甚至到清代,《红楼梦》都只是一部没有尾巴的小说。通过历史留下来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完璧保存下来的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作品都在岁月的侵扰下出现残损。作品出现残损,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所以,能保存完整的作品反而是极为稀有了。而自先秦乃至汉魏流传下来的著作,能找到没有出现残损状况的,我敢说:没有,一部都没有!
对比看看“夏商周年表”的保存情况,就显得很让人奇怪了。从五帝时代到夏朝,到商朝,到周朝……经历3000多年的时间,竟然没有残损缺漏的现象,尤其是两个朝代之间的过渡,竟然能够无缝对接。跟上面那一堆残损不堪的文献典籍对比,“夏商周年表”竟然是出奇的完好。一边是经历3000多年还完好无缺的三代年表,一边是仅仅几百年就遍地残损的诸多先秦文献。你们说,这种现象正常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是不大相信在整个先秦典籍全面出现残损缺漏现象的同时,“夏商周年表”还能独善其身。而且更为夸张的是,别的著作也就是一人一时写的作品。而“夏商周年表”则不同,他是跨越了三个朝代,历经三千多年的文字记录。别人一时写的作品尚不能保证完好无缺,这历经三千多年的年表又如何保证完好无缺呢?
“夏商周年表”是有问题的,他的问题就是因为他表现太完美了,竟然没有残损缺漏现象,这很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世上不存在如此完美的东西,如果一件东西太过完美,那必定有假。“夏商周年表”如此完好无缺,这非自然传承的现象,唯一的可能就是它经过了后人的修饰。史料在自然传承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这种那种残缺的现象,只有被后人修饰过的历史,才会存在这种“完美无缺”的情况。既然有被人修饰的成份,那么,建立在这份年表基础上所研究的“武王伐纣”自然也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了。
如果“夏商周年表”有问题,那么其中记载的事件年份就肯定不对。而年份不对的话,就不可能在那个时间出现史料上所说的那些天文现象。而如果对史料上记载的天文现象强行解读的话,那结果自然就相当精彩了:
——于是,历史事件竟然解出哈姆雷特的效果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