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忠告: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不是钱和人脉,需牢记这7字

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因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他是中国儒释道集大成者,是心学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他的心学,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他使很多的人发现了自己,获得了幸福完美的人生。

迄今为止依旧有许多人视王阳明为自己精神导师,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王阳明曾忠告,需牢记7字,方能达成理想的境地。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从一出生开始他便注定不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曾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不过王阳明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甚至到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后来家里来了一个高僧,一见了王阳明便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后来祖父便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给他改名为“守仁”。

虽然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又是状元。但是王阳明对于科举似乎并不上心,相反王阳明整日研究黄老之术。弘治元年(1488年)家里给王阳明娶了一门亲,可是在结婚的当天,王阳明便玩起了消失。

原来这天王阳明在闲逛的时候路过了一座道观,看到道士在那里打坐,王阳明便向对方请教,道士便向王阳明讲起了“养生术”,两人就这样一块打起坐来了,直到第二天王阳明的岳父来找他,才把王阳明叫下山。

王阳明为何对世俗功名,对男女情爱都那么不上心呢?因为王阳明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了他父亲那样的高官,而是成为想孔子那样的圣人。

有一回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问王阳明,你的理想是什么?王阳明便直言我的理想是做圣人。王华好歹也是状元,一听王阳明的话当场就惊的眼睛都瞪了出来。虽然他的状元确实难考,全国4年也才出一个。但是圣人可是千年不出的,王阳明凭什么敢定这么大的志向?

一个人有理想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一定无法成功,因为他连方向都没有更别提到达了。王阳明的成功是经过了生命最低谷,在龙场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经受了无数的打击和折磨后悟出来的。

王阳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对于人生的种种疑问从此豁然贯通。

在悟道之后,王阳明在龙场这个地方开起了讲堂,很多人甚至专程从远方赶来听王阳明讲课。在谈及成功的时候,王阳明曾说了七字真言,分别是“行、勤、知、底、心、诚、耐”

所谓“行”即言出必行;所谓“勤”即业精于勤;所谓“知”即自知之明;所谓“底”就是坚守底线;所谓“心”就是用心;所谓“诚”即是真诚;所谓“耐”就是耐心。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在授勋宴会上,讲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边只7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被称作为圣人,便是因为他的心学影响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我最喜欢读王阳明,因为他能教给我修心,能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出路,能让我学到很多人生的智慧,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都得不到!

王阳明的心学远不止此,他的思想自从诞生以来,影响了千秋万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门徒”,他们完善、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

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我买了两套,一套自己闲来时读一读,净化心灵,一套当礼物送给了朋友,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王阳明的思想折服了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章太炎、以及西乡隆盛、稻盛和夫等无数中外名人。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过:“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人生早一点读王阳明,也就少走一段弯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