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亲戚的头等大事,是寻求引领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

【家教智慧 第727期】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是省城一家大医院的主任医师。

他说,他之所以从医,是小时候走亲戚,遇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医生亲戚,那个亲戚看着他拿着剪刀剪纸人,便握着他的小手说:“哟哟哟,你看这双小巧手,真是一双天生拿手术刀的料啊!”

原来我的同学很爱好剪纸,但从那以后,他不再剪纸了,而是找各种医书看。高考时,就报考了医学院……

“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生活在封闭的“套子”里的,总是要与他人交往的。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也不是孤立的个人独自成长,而总是在受着周围环境他人的影响。

在他们接触的所有人中,有些人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不怎么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甚至永远被忘记了;但有些人,却可能影响甚至改变着孩子的一生。在心理学上,后者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能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这个重要他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生可能只见过一次,或许只说过几句话,但却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就像我的那个同学,小时候一句“真是一双天生拿手术刀的料啊”的一句夸奖,便改变了他的爱好,让他的双手从此与手术刀结缘。

当下,我们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干大事。但是许多孩子对此却充耳不闻,家长说多了,他们就会捂耳朵。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不仅是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作怪,而是“学习好”“考大学”“干大事”这样的话语,对他们来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太虚无缥缈了。

要激发起孩子的上进之心、学习动力,首先当为他们的未来设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

不要以为,孩子崇拜的偶像仅是歌星、影星,其实,他们心底深处很明白,对他们来说歌星、影星仅是一种精神安慰,他们其实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寻觅着自己未来人生的“偶像”。

这个偶像不仅要具有超强的能力,更要在孩子的生活圈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受亲朋好友的尊重;还要具有“可变现性”——就是对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距离感,就是他们熟悉的普通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其“第二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一定要对他有感情,这个人曾经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而所有这些,必须是“自然的”“偶然的”,非是人为安排所能凑效的。因此,这样的“偶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平时里,孩子天天上学,接触的人不是同学,就是老师,接触的“外人”是非常有限的。

春节走亲戚,众多的亲朋好友相聚,是亲情的大聚会,也是各行各业才人和能人的大聚会,则是孩子遇到他们人生“重要他人”的最好好机会。

孩子可以接触很多很多的人:有写得好的,有画得美的,有歌喉动听的,有身手矫健的;有从政的,有经商的,有当兵的,有养殖的;有博士,有硕士,更有大学生,也有中小学生;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有品质差的,更有品德高的……

在亲朋聚会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你看XX,原来如何如何,现在怎样怎样,你要向他学习,发奋努力,将来也会像他一样……”这样的教育,人就站在面前,比书本上人物鲜活,比空洞的说教直观,对孩子有着极强的现实感染力。这里面说不定就有人成为了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孩子的未来辉煌人生就可能就此奠定。

过年带着孩子走亲戚,不仅是为了让孩子继承我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培树孩子的亲情;也不仅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习增待人接物的能力,更可以让孩子在众多的亲朋好友间寻找影响、改变他们人生的“重要他人”。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