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心湯水】氣候突變易誘發心臟病及中風 中醫推介2款強心補氣血食療【內附食譜】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往往在冬季特別常見,不少長期病患者因氣候突變、未做足禦寒措施而導致病發,其實這類病人本身已體虛易受寒,生活、飲食習慣都必需要留意。持續調理身子,即使寒流突襲,身體都頂得住。
雖然香港剛迎來史上最熱的立冬,但註冊中醫師徐思濠指天氣經已持續帶有涼意,一般身體強壯的人士未必覺得有太大變化,但老年人、氣血不足及缺乏調理者,其實好容易被輕微的氣溫變化所影響,受冷後出現一系列身體徵狀。「手腳四肢不溫,消化功能及食慾下降,較易周身骨痛、無精神。從中醫養生防病的立場看,有這些現象就是身體不平衡的反應,應提早作防禦、改善體質。」
臉色舌色反映心臟狀況
徐醫師提醒,因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有機會令部分本身慢性病患者的血壓升高,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心臟病發、中風等,要特別小心。「若平時多作體質補強,做到強心通脈的話,就可令身體的陽氣提升,血脈循環自然改善,減低病發危機。」
心臟狀況可從臉色、舌色觀察得到,徐醫師指若臉色蒼白或萎黃,舌頭淡白無血色,即代表患有虛症、血氣不足,常見於氣虛血、曾失血過多的病人身上。「因血虛而心神失養,人體得不到滋養的話,這類人士傾向會手腳冰冷、易疲累或無神,更有機會出現心悸、心驚。」都市人常常長時間工作、缺乏休息,大多傾向臉白舌白。
▲ 註冊中醫師徐思濠指脈搏過快或過慢同屬異常,一分鐘不足60或超過85下都要注意,若節律不均,時快時慢或中間有間斷,都有機會是心血管問題。(程志遠攝)
另一種則為臉色、舌色都偏暗、甚至帶紫,顯示病人血液循環差,血液運送氧氣的功能不佳,因而誘發血瘀。此類人士多為膽固醇、血脂高,或本身患有心臟病的病人。
血液內雜質多,故循環變差、導致臉和舌現紫瘀色,這類人士常見會有心口翳痛,或刺痛的不適反應,少做運動又嘴饞者易有。
面對上述情況,中醫會循「虛則補之、實則卸之」的原則做治療,若臉色白、氣血虛,就用補氣益血、強心的方法,補益體內不足的物質。若血瘀帶紫,則要強心活血、通脈,改善循環。
配合中藥、食療調理身體,而因應季節變化,若身體徵狀因受寒而加劇,會再加上熱療如溫灸、浸腳、薰蒸的方法,以溫補陽氣來散寒,人體受熱、血管放鬆後,血液循環自然就會改善,徵狀亦會紓緩。同時間,病人的保暖禦寒措施都要做足。
▲ 烹調時需小心留意,縱使食材有效,但若長期食得過鹹,血液黏稠風險會增加,變相反而加重心臟負擔。(iStock圖片)
強心要食紅色、甘味食材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和神志,故人體的血液循環情況、神志與思維清醒與否,都與心臟有關連。若想循食療為心臟做保健,徐醫師指因五色入五臟,赤紅色的食物即與心對應,但顏色以外亦要考慮味道,非每種紅色食材都有效。「赤紅色食物可入心經,顏色外也要顧及味道,赤紅色兼甘味的食物,就具入心和滋補兩個功效,可補益強心。」
紅肉如牛、羊性溫兼滋補,適合體質虛夾寒的人士,其他食材另如杞子、川芎、紅棗、紅豆或龍眼肉都可。
▲ 近年流行的茶療材料玫瑰花、洛神花都是紅色,不過各帶辛或酸味,雖有活血、通血脈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但補益功效卻未如甘味食材佳。(陳智良攝)
有人認為食療應「以形補形」,心臟狀況差就吃豬心進補,徐醫師指兩者的確有關,豬心有「藥引歸經」的原理。「用豬心煲湯的話,同時都會放入其他藥材,其實正借用豬心將藥效引到心臟,在食補的立場有用,但在醫療上就未必有效。」
而所謂「以形補形」,中醫的解釋是利用食材營養去滋補形體,具一定功效。「動物心臟肌肉是纖維蛋白較重的心肌組織,人體心臟的纖維組織也是相若,故在此立場下,食療的療效就會較好。同樣地,吃雞腳、豬腳會對人體手腳有幫助,因動物、人體的手腳內裏都有好多關節液、筋、軟骨組織,是對應的營養物質。」
兩款強心保健湯水(3至4人分量)
▲ (被訪者提供)
1.田七去瘀通脈湯
材料︰熟田七、杞子各3錢,淮山、黨參各4錢,赤靈芝2錢、蜜棗3粒,另可加瘦肉或雞。
製法︰將所有材料加入3公升水,水滾後轉慢火煲兩小時。
功效︰適合臉色和舌色淡白,以及血管有阻塞,患三高易中風者,可益氣活血、去瘀通脈,扶正強心。
▲ (被訪者提供)
2.參芪益氣扶正湯
材料︰紅參、黃芪各3錢,淮山4錢、沙參各5錢、百合1両、大棗4粒,另可加豬或牛腱半斤,或雞一隻。
製法︰將所有材料加入3公升水,水滾後轉慢火煲2小時。
功效︰適合正氣不足及神疲乏力的人士,可補氣血、強心脈。
記者:吳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