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死后却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费解。

西安西北80公里的乾县梁山,就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墓道两旁排列真人大小的石雕像,墓前两侧,西面为“述圣碑”,是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的歌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的墓碑,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是整石雕成的,碑额上九条蟠龙盘绕,碑两侧是升楷图,碑座正面是一幅狮马图,雕刻十分精细,为历代墓碑之罕见。可就在这精美异常的石碑之上,竟然没有一句正式的题文。

女皇武则天为唐高宗树碑立传,对自己却树碑而不立传,自唐以后,人们因碑“无字”,感到十分遗憾,纷纷在上面添补自己的题文,表述对女皇立“无字碑”的看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功德之高,无法用语言表达,故以“无字”示人。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掌权达50年之久,对唐朝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政治上,发展了科举制度,使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门垄断;经济上,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说,她的统治稳固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自己感到罪孽重大,撰写碑文更容易招致后世的否认,所以才以“无字碑”传世。

传言武则天心狠手辣,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唐太宗的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一路走上了皇后宝座,最后竟然称帝,这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对。同时,她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消除异己,还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等。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价。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武则天十分善于“纳谏”和“用人”,很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也对此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她信仰佛教,为此大肆铺张,奢侈浪费。在她的统治后期,朝廷政治也开始日趋腐败。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十分不好写,还不如干脆立一块“无字碑”,任由后人去评价更好。

总之,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给后人出了一道难题,至今人们还是猜不出这位女皇的真正用心。

多闻物语

墓碑,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不仅历史学、考古学要研究它、利用它,对于文学、书法艺术,墓碑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历代帝王树碑立传,自古以来已成惯例。

奇怪的南美人像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直是印第安人的家园。可是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那就是在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有人发现了一些其他种族的头像,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墨西哥的特南哥,有一个奥尔梅克文化时代雕刻的翡翠人头像。虽然鼻部已经破损,但是从它扁平的脸形,并不凹陷的眼窝、眉毛、前额和颧骨的特征,人们还是能一眼就看出,这并不是印第安人的头像,这分明是一个中国人的头像!在危地马拉也曾发现一个石雕人像,也明显地具有中国人的特征。太不可思议了,难道中国人曾经到过美洲,又或者印第安人曾经到过中国不成?

在危地马拉发现的一个雕塑头像,鼻梁又高又直,下巴上蓄着长长的胡子,看上去像个欧洲人,有人认为这是古代腓尼基人的雕像。历史上的确有古代中国人曾到过美洲的说法,也有史前腓尼基人曾到过美洲的传闻。但是,那些毕竟都是还没有证实的假设。

在墨西哥的委拉卢克斯发现的另一个石雕人头像,一看就是个非洲黑人,那厚厚的嘴唇,圆圆的前额,明显地表现出尼格罗人种的特征,与美洲印第安人的相貌完全不同。有人认为,那黑人可能是古代腓尼基人船队中划桨的奴隶,就算这是事实,又有谁会专门为一个划桨的奴隶雕刻头像呢?

一般来讲,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如果没有见过其他种族的人的模样,又怎么能雕刻出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种族的人像呢?这些没有在美洲生活过的人的雕像怎么会出现在美洲大陆?他们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在蒂瓦纳科的太阳门旁边,伫立着48个巨石人像,一开始人们以为它们是祭神的仪仗队或侍石,就像通常的神庙前的石像一样。可是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48个石像容貌各不相同,有的嘴唇厚,有的鼻架高,有的鼻梁矮,有的耳朵大。

这让很多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感到好奇,经过仔细考察,他们发现,这些石像实际上表现了地球上人类各个种族和主要民族的形象。这就是说,这些石像是制作者们在掌握了人类各个人种和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

如果说中美洲其他地方零星出现中国人、非洲黑人和腓尼基人的石像,还可以理解。可是,蒂瓦纳科著名的太阳门旁边伫立的48个巨石人像,它们的制作者们又是怎样知道人类各个人种和民族的情况的呢?难道仅仅是凭空想象的吗?不是想象的话,又怎么会如此巧合呢?

多闻物语

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7个国家:中国、美利坚、孟加拉、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这些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以上。

王恭厂大灾变

在我国的明朝时,坐落在京城西北角的王恭厂是一个火药库。这个火药库在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五月初六早上,发生了一起奇怪的灾难。

据史料记载,那天早上人们突然听到一阵巨响,像打雷一样越来越大,而且还把20多棵大树连根拔起,有的树根朝上,有的树梢朝上,卷带着沙尘向东北方向滚去,留下的大树坑有好几丈深。而在西安门一带,天上掉下了好多铁渣,像下雨一样;宣武门的西边一直到刑部街,附近的厂房、民居全都轰然倒塌。在这场灾害中死去的人有姓名可查的就有几千个,没有姓名可查的不计其数,还有好多家庭全家人都死了。

最令人奇怪的是这场灾变出现了受害者“不论男女,尽皆裸体”的特异现象。在灾变中受伤、死去的男女,都是全身赤裸,身无寸缕。其中有一个侥幸存活的,他的衣帽鞋袜也在瞬间全都飞走了。在《日下旧闻》中记载到,那天坐轿出门的京城妇女,身上的衣物全都在瞬间消失,好像被什么东西拿走一样,从空中飞走了。明代的黄煜所写的《碧血录》也记载着,元宏寺街有一个妇女坐轿经过,一声巨响掀去轿顶,女子身上的衣物尽去,赤身裸体坐在轿内。

众多历史典籍中关于灾变时人们“寸丝不挂”、“赤身裸体”的记载不胜枚举。那么,人们的衣服到哪里去了呢?在史料中记载说,在巨响过后,衣服都飘到西山去了,挂在那里的树上,以致昌平教场的衣服都成堆了,甚至连金银首饰都有。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亘古未闻的怪事呢?究其原因,众说不一,大致有四种说法:

“地震说”:据有关文献记载,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灾变虽未被官方明确为地震,但灾变前后种种迹象与地震前后现象有许多相符之处。且史书文献中与地震有关的记载也很多,如:“大震一声”、“殿震”、“震撼天地”、“时息地震”、“震后”……可以推断,这场王恭厂灾变,是因地震直接促发火药库爆炸而引起的。但这种说法却很难解释衣衫尽毁而身体无损的事情。

“龙卷风说”:龙卷风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特点。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的王恭厂灾变,就其灾害范围看,好像是龙卷风所致。可是这次灾变前后伴随着许多地震前后的征象,比如:在西南方有巨大的响声,还有“鸡犬不宁,振物有声”。灾变后第三天又有巨大的响声等。所以龙卷风说也难以解释这些现象。

“陨落说”:有人称这次灾变是由于宇宙中有星体冲入地球大气层所引起的。虽然星体陨落所产生的现象和这次灾害有一部分吻合,但是,也难以解释灾变前后的种种地震征象。

“火药焚爆说”:这次灾变中心正是王恭厂火药库。所以,灾后就曾有人说:“王恭厂不戒自焚,致都城之扰。”但当时的普通火药能否有这样巨大的威力,也难以考证。

上边的四种原因也都只是推断,到底是什么导致的王恭厂这次奇怪的灾变,还需要专家们进一步的考证。

多闻物语

宇宙天体冲入大气层时,其前方空气受到强压而温度陡然上升,使陨石表面物质熔化和汽化并发出亮光,同时还伴有巨大的霹雳声、雷鸣声和爆炸声。陨石落地后,形成陨石坑。

巴格达电池

在巴格达的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块2000多年前的电池。这个电池的外观很不起眼,就是一个简陋的小陶罐。但就是这个很不起眼的小陶罐却被誉为是考古学领域最为惊人的发现。

这个小陶罐是在1936年出土的。当时,铁路建筑工人在巴格达附近施工时,偶然挖开一座古墓。据考古学家考察,这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250年安息时期的一座陵墓。经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就有那个神秘的陶罐。陶罐内装有一根封闭了一端的铜管,一根铁棒和一些沥青的碎屑。

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沃尔特·温顿,对这只陶罐做了仔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铜制容器内放上一些酸,这个陶罐就成了一个能产生电压并释放电流的简单腔体。如果有几个这样的陶罐,并把它们串联起来,那么这些陶罐就会组成一个简单的电池组,所产生的电流可以使电灯泡发光,电铃发声,甚至可以驱动一辆小型电动车。

温顿确认这个小陶罐就是电池,可是为什么只有一块呢?如果是几块在一起,就很容易解释它的作用,孤零零的一块,很难猜测人们会用它来干什么。

这个神秘的陶罐作为一个电池,工作得相当出色。美国有科学家曾经进行过实验,对陶罐的复制品做测试。复制品模型的确可以产生电压为1.5伏的电流,并且18天后电流才消失。尽管如此,仍然无法解释,在2000多年前,到底是什么人,用这个电池做了什么事情呢?

科罗拉多大学的保罗·凯泽指出,这个陶罐的使用者极有可能是古代巴比伦的那些医生,他们用它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伊拉克博物馆实验室主任、德国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认为,陶罐是用来电镀金属的。他认为,将若干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从里面发出的电流可用来电镀金属。这种观点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因为,在很早的时候,伊拉克的工匠们就开始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给铜首饰包银。这种技术早在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因为古代伊拉克的工匠们对于他们自己掌握的技术很保密,所以才没有流传下来。

虽然在巴比伦的泥板上,有一些关于制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是除了真正懂得制作彩色玻璃的行家之外,几乎没人能够看懂泥板上的意思。同样的道理,关于电镀的技术,很可能也是以这种神秘的手段在向下代流传。

不过,真正的谜底恐怕真的很难揭开了。

多闻物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一种新的动力源—电力,逐步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并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金字塔之谜

提起埃及,就会想起金字塔。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著名的胡夫金字塔。这座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20多万块巨石,其中每块石头都有一人多高,大概有2500公斤重。

对于金字塔,最直接的疑问就是,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起来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要想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也是很困难的。而且,不得不说明的是,在金字塔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根本就没有类似的巨大石块。

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曾提出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当然,他所谓的“人”,其实说的是外星人。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他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证据: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1英寸长的人发,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工人在操作时不小心将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

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代考古研究业已经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古埃及人怎么会舍弃天然的石头不用,而用复杂的操作方法制造那么多的石头?

不仅金字塔的建筑过程是个谜,塔的本身也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让人们迷惑不解。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以10亿所得的数字,正好是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能够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的塔高除以塔底面积又正好等于圆周率。所有这些奇怪的关系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含义呢?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金字塔似乎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物体,就会产生某些奇异的效应。

法国人鲍比,是最早发现金字塔具有神秘力量的人。他进入大金字塔内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较高,但残留于塔内的生物遗体不仅不会腐烂,反而会脱水变干,保存久远。因此,鲍比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去考察金字塔。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甚至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人就会神经失衡,意识也变得模糊。

关于金字塔的不解之处有很多,仍然在等待着人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多闻物语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当时国王称法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350公里。

英国圆形石林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在前人看来不可企及的事情,现代人都一点一点做到了:宇航员可以乘航天飞机自由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中国也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将中国人送入了太空;无人宇宙飞船可以前往火星探测那里是否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因素;众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通过精诚合作,完成了“生命之书”,破译了人体基因编码的序列……这一切都说明现代科学的发展如此迅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对自己的祖先在科技相对落后时期留下来的一些遗迹,人类仍有无法解开的谜团。其中坐落在英国的圆形石林就是谜团之一。

圆形石林也叫做巨石阵,位于英国伦敦索尔兹伯里地区,是人类早期留下来的神秘遗迹之一。它是由几十块巨石围成的一个大圆圈,其中最大的石块足足有6米之高。据估计,圆形石林在这个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石林。一些科学家认为圆形石林是早期英国部落或宗教组织举行仪式的中心。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这个石林是一个天文观察台,古人们有可能是利用它来进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以确定季节变化的。

至于建造这座石林的年代、耗费时间以及修建过程,科学家经过多次考察后,大概推断出它可能最早于四五千年前开始动工,前后经历了数百年,整个工程才基本完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据研究人员估计,这座圆形石林总共花了3000万个小时的人工,大致相当于10000人工作一年。

也有专家认为,圆形石林建造的时间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600年之间。直至公元前1500年时,也就是距离现在有3500年的时候,人们才不在那里举行活动。

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圆形石林发挥作用的时间可能更加长久一些。根据在圆形石林中发现的一具男子的骨架测定,那是2000多年前的一名男子,这表明,在2000多年前,圆形石林还在发挥着作用。

现在,英国政府还开始了对圆形石林的修复工作。圆形石林已经成为了英国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到那里参观游览。对这座由巨石围成的石林,每个游客都会赞叹不已,说这是古人创造的奇迹。

令人惊异的是,圆形石林中的巨石,正好和夏至时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一线。现代的英国公众就曾经在圆形石林中举行过纪念夏至的活动。在圆形石林中参加纪念的人都认为,他们现在的纪念活动和当年英国古代的巫师活动、宗教仪式非常相似。

而随着对圆形石林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建造圆形石林的石头来自威尔士。然而,在古代,科技相对落后,各种运输工具都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威尔士人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呢?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关于圆形石林的谜团将会一步一步被解开。

多闻物语

基督教传到英国后,为了让英国当地民众尽快接受,当时的教廷将基督教义融入当地的民俗中去,其中之一是教廷把一些基督教节日设立在原有的民俗节日之上。

木乃伊之谜

一部《木乃伊归来》的影片,让很多人对神秘的木乃伊产生了兴趣。事实上,不仅在埃及金字塔,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坟墓里,也有许多保存非常完好的木乃伊,只不过都没有埃及的木乃伊出名而已。埃及大大小小的坟墓大概有5000多个,坟墓里那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表明,在6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制作木乃伊的技术。

1953年,在北撒哈拉的古代墓地里,美国考古学家爱默里教授发现了一座法老的大墓。这个大墓有一个主墓和72座陪墓,排成三行。墓中躺着许多奴隶的尸体,除了金银珠宝之外,墓中还有谷物、油类和香等陪葬品。

这种现象说明,埃及人相信:人死了以后还会再次拥有生命,所以才在坟墓里放上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在来生继续过从前的生活。

如此看来,古代人保存木乃伊是相信肉身可以转世,所以才不惜花费任何代价去做。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谁把肉体再生的思想灌输给未开化的人们的?人们又是怎么知道,要想使人体在几千年以后复活,就要保存人体的细胞?这可都是些现代人才有的思想啊。

1965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罗伯特·爱丁格提出了一种设想:为了延长生命,人可以把自己冷冻起来。这样,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细胞仍然活着,而生命活动的速度则会减慢到原先的亿万分之一。

目前,这个设想还只是幻想,不过有些迹象表明这是可能的。现在每个大诊所都有一个骨库,可以在低温的条件下把人骨保存好几年;新鲜的血液可以在-196℃的低温下长期保存;而活细胞在液氮温度下几乎可以永久保存。

1963年3月,俄国拉荷马大学的生物学家断定,已经死了好几千年的埃及公主梅纳的皮肤细胞具有生命力;印加人时代留下的冰川木乃伊,在理论上也是能够复活的。

可是,问题在于,古代人是怎样知道人体细胞在经过特殊处理后,生命活动的速度会减慢到亿万分之一,就可以一直存活下去?

有人认为,神秘的复活思想起源于宗教观点,法老曾经说,要为自己造一个千年不坏的墓地,这样神就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他重新唤醒。

也有人认为,可能史前的太空来客,拥有比我们先进的知识,他们已经有办法处理尸体,能让尸体在几千年后重新活过来。人们推测,这些太空来客到达地球后,把他们保存尸首的方法传给了地球人。所以,地球人兴起了保存尸体的活动。这就是到处都可发现木乃伊的原因。

但是,这些毕竟都只是推测,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待考察研究。

多闻物语

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下游,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多个国家,全长6600多公里。

失踪的灯塔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荡然无存,连遗址也几乎没有,只有一个庞贝大石柱孤零零地竖在一人高的石座上。看着这孤单的石柱,人们不禁要问:其他文物都跑到哪里去了?闻名世界的最高灯塔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失踪的呢?

公元前2世纪,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亲眼看见过灯塔的盛况。他在著作里,把亚历山大灯塔与当时埃及、希腊、巴比伦的七个建筑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后来有人对亚历山大灯塔做过进一步的描述,并画出了精细的图样,让我们看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灯塔的概貌:

灯塔建造于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47年,监督者是托勒密国王普图莱梅·菲莱代夫,设计师是希腊人。塔高134米,比现代最高的日本横滨灯塔还高28米。塔共分4层,底层是四方形的基座,高约69米;第二层是八角形塔身,高38米,每面都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层是圆形环廊,中间置一大铜盘,燃烧柴火,靠近大陆一侧的廊边架设一面大铜镜,将火光反射到海洋上;第四层是雕像,用圆柱在环廊上托着塔盖,顶端屹立海神波塞顿的全身像。整个灯塔全部以纯白色大理石砌成,缝隙用熔化了的铅液浇铸,坚如磐石,塔身外围筑环形驰道盘旋到炉室,供马车拉运燃料。这座灯塔实际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楼,内设300间厅室,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空前绝后的灯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显耀亚历山大帝的赫赫战功。亚历山大塔建好之后,塔顶的薪柴一直燃烧不息,从此地中海航船有了导航灯,海难事件明显减少。这个灯塔一直工作了15个世纪,在这期间,亚历山大城经历过多次地震,但是灯塔仍岿然屹立。但不幸的是,公元1302年的大地震期间,亚历山大城遭毁灭,灯塔也未能幸免,顶截坍落。公元1375年的又一次猛烈地震,致使全塔毁坏。后来随着地层沉陷,法罗岛以及附近海岸地区慢慢沉入海底,灯塔也随之淹没到海水之中。

由于见不到实物,谁能相信2000多年前,人们能够造出那样庞大宏伟的灯塔?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海洋学家不断追寻灯塔的踪迹。终于,1978年,美国和埃及的考古专家历尽艰辛,从亚历山大城东海港的水下找到了灯塔的遗骸。经过大规模的发掘,消失的灯塔渐渐露出真面目,从残骸可以证实历史上有关亚历山大灯塔的记载。

更重要的是,在灯塔附近还发现了公元3世纪地震时沉入海底的一大批文物,其中就有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里奥巴特拉的王宫,以及她的情夫、罗马统帅安东尼的宫殿,还有许多小型的狮身人面石像。

今日的亚历山大城的海角还立有一座新灯塔,但却远不及古灯塔壮观。虽然古灯塔的遗骸找到了,但我们仍然不明白,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方法造出了如此宏伟的灯塔呢?

多闻物语

巴比伦空中花园、罗德斯岛太阳神雕像、摩索拉斯王陵墓、阿尔忒弥斯神殿、宙斯神像、亚历山大灯塔和埃及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

长耳人像之谜

传说复活节岛上曾经住着长耳人,但是这些人是不是岛上的土著呢?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又是怎么来到岛上的呢?对此,有很多种猜测。但是在岛上家家户户都有一种叫做毛阿依·卡瓦卡瓦的小雕像,这种小雕像或许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岛上的居民的情况。

毛阿依·卡瓦卡瓦是一种男性木头小雕像,只有30厘米高,雕像上的人身体消瘦,肋骨外突,腹部凹陷,却长着一对长耳朵,还留着一把山羊胡子。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也还保存着这些小雕像。关于这些小雕像是谁雕刻的,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有人认为,这种长耳雕像代表的是复活节岛上最早的居民。据说那些人是经过了漫长的海上航行后,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到达复活节岛的。但是,复活节岛上的人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第一批迁移者的身体都很健壮,在航行的路途中又带着足够的食品,因此,他们不可能像雕像上那种形象。

这些独特的木雕像几乎岛上每个居民家中都有,并受到人们的崇拜。如果这种雕像代表的是复活节岛上的早期居民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雕像上推断出,复活节岛上的早期居民都长着一对长长的大耳朵。而且在岛上,确实也有很多关于长耳人的传说。岛上比较普遍的传说有“长耳人”哈纳乌·耶耶彼和“短耳人”哈纳乌·莫莫科,以及关于“长耳人”和“短耳人”之间的战争传说。

那么“长耳人”又是什么时候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对此也有很多种说法。

著名旅行家基利莫齐断言,新的“长耳人”是同当时的一个叫霍多·玛多阿的领袖一起来的。但也有人说“长耳人”是同稍后的一位名叫图乌科·依霍的首领一起来的。对于外人的争论,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不同意他们之中的任何一种观点。

问题在于,“长耳人”到底是谁呢?

其实,复活节岛上的人一直以来都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据最先发现复活节岛的罗格文上将等人讲,他们到达复活节岛时,发现岛上的某些居民的耳垂一直拖到了肩部,还有的人在耳垂上挂着白色的圆饼形耳环。

不仅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在距离复活节岛有数千公里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而且在南美的印加人的神也都有长耳垂。

有的人说,这种把耳朵拉长的习惯是对于神的一种崇拜。因为在印度,长耳是佛的特征之一,所有的菩萨塑像都有着长长的耳垂。不仅佛有长长的耳垂,而且其他的神也是些“长耳垂”。

所以,有很多人据此推测说,美拉尼西亚人和复活节岛人的祖先很可能就是从印度迁居来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推测,到目前为止,到底长耳人是从哪里来的还是一个谜。

多闻物语

印度迈索尔有一座30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戈麦捷什瓦拉,它于公元938年完工,比复活节岛的最大雕像还要大,其耳垂一直拖到肩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耳人”。

珊瑚石城堡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一座迷宫般奇特的珊瑚石城堡,它浩大空旷,怪石矗立—厅堂、喷泉、石雕,精巧玲珑,千姿百态,让人感觉好像走进了扑朔迷离的仙境一样。这座城堡是怎样建成的呢?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城堡呢?

原来,这座城堡的主人是一个名叫李特斯·奈克的人,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1887年,李特斯·奈克在俄罗斯出生。在青年时代,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名叫安娜·萨哥弗茨的少女。他为这位姑娘的丽质倾倒,不久后,他们相恋了。可是在他们结婚的前夜,这位美丽的少女却突然离弃了他,投入到另外一个人的怀抱。李特斯·奈克被这突然的打击折磨得痛不欲生。他非常伤心地离家出走了,最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定居。虽然他身在别的国家,可是心中仍然痴情地怀念着曾经的恋人。

后来他决定建造一座城堡,送给曾经心爱的那个人,以表达自己的深深眷恋。于是,他在住所附近的岩床上凿取一块块的珊瑚石,经过20年,终于建成了一座美丽的露天城堡。这座城堡中有着各种精致漂亮的摆设:一座精巧地刻着火星和土星的石碑;一张刻着佛罗里达州地图的石桌,而桌面恰好位于欧伊克米湖的位置上,周围荡漾着清水;在一张心形的石桌中间种着当地最为名贵的花卉,旁边的小石桌上有一棵生机盎然的小棕榈树,周围摆放有几张小石椅。

此外,他还用珊瑚石制成了日晷仪和北极星望远镜。这两件天象仪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日晷仪有不超过5分钟的误差,能在一年之内的任何时候显示时间。那座北极星望远镜的前面有一块珊瑚石,在与人站立高度持平的位置上钻有一个直径25毫米的小孔,后面的7.5米高的石柱顶端钻有一个大孔,人们可以在晴朗的晚上,通过小孔观测到北极星。

城堡的石门重达9吨,像童话故事中那种用咒语才能打开的藏有很多金银珠宝的洞穴门。然而只要轻轻一推,这个门便可以慢慢打开。

每天有很多人前来参观这座美丽的城堡,每位游人都会赞叹这座神奇的城堡,在此之外又产生很多疑问。邻居们都认为李特斯·奈克是在夜晚独自建造城堡的,可是如此浩大的工程,一个没有先进起重设备的人怎么能够完成呢?单单吊起那个重达9吨的石头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有的人甚至推论,李特斯·奈克可能通过天象仪观测外星人的行踪,他们有可能在这里住过,并且帮助李特斯·奈克建造城堡。还有人猜想,李特斯·奈克掌握了远古的建筑技术,所以能够完成这座伟大的艺术城堡。

不过,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一切都随着主人的逝世而湮灭了。

多闻物语

这座迷宫般的珊瑚石城堡给人们留下很多不解之谜。城堡带给参观者美的享受,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李特斯·奈克对爱人的眷恋。

神秘的太极村

“太极村”指的是我国浙江境内的一个古村落俞源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所以称俞源村为“太极村”,是因为俞源村的布局恰好就是一副完整的太极图。而且村中民居的布局也是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与1974年在河北宣化辽墓中出土的星象图的排列完全一致。

专家们考证后发现,村口的太极图,与围绕村子的11道山岗正好组成了“黄道十二宫”。村子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是按照“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的方位排列的。7口水塘的排列形状则是北斗七星,与山溪、山脉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而俞姓家族的宗祠则坐落于北斗七星的斗内。

这么神奇的村庄布局是有人有意安排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呢?如果是人为设计的,那么又是谁设计了这么精确的太极图呢?

据村里人讲,俞源村的布局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亲自设计的。据说,俞源村俞氏的第五代子孙俞涞年轻时与刘伯温是同窗好友,两人关系密切。刘伯温辞官回家时,前来探望俞涞。当时俞源村的村民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村中不是旱情就是涝情,还时有火灾和瘟疫发生。俞涞便请刘伯温帮忙想想办法,看是否能改变俞源村的这种境况。刘伯温经过仔细勘察后,认为俞源村本身是有灵瑞之气的,只是因为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了,才把灵气都带走了。

如果将村子中的溪流改成弯的,设计成太极图,再和俞源村周围的11道山岗相呼应,就可以形成黄道十二宫,这样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并且,他还把村庄的布局设计成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的形状挖出了7口池塘,要求俞氏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说这样就可以保证村中居民安居乐业。

令人惊奇的是,从此之后,俞源村真的风调雨顺了,村中居民都安居乐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不仅在明清两代富甲一方,而且还出了200多位大官,附近的人都认为俞源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不仅如此,俞源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必定会下雨,就是有大旱的时候也不例外。而村中“声远堂”的8条木雕鲤鱼还会根据季节不同而变换颜色;村口太极图“阴鱼”中有一棵白栎树已经有600多年的树龄了,但是到现在依然枝叶繁茂,被称为是浙江的“白栎王”。

据说,俞源村像这样神奇的谜团有二三十个之多,生活在俞源村的村民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外人更是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专家认为,俞源村的布局可以营造良好的风水环境,具有朴素的生态学意义,是古代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体现。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并没有真正解释太极村的神秘之处。

多闻物语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精通风水之术,在民间传说中被描绘成仙风道骨、足智多谋的人,是个诸葛亮式的传奇人物。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一代绘画巨匠达·芬奇给后世留下了一幅绘画巨作—《蒙娜丽莎》。这幅被称为世界绘画宝库中极品的绘画,也给后人留下了许久都解不开的谜—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从这幅画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500年的时间,美丽的蒙娜丽莎也在画中静静地微笑了500年,对她那神秘的微笑,人们也一直争论了500年。现在,我们归纳人们的争论,无外乎为这几种:

1.“蒙娜丽莎身着丧服”说:

根据传记作家瓦沙利所言,画中的蒙娜丽莎的原形是拉乔康达夫人。当时,拉乔康达夫人的女儿刚刚夭亡,夫人思念女儿,故而常常穿丧服。而达·芬奇在画画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夫人的忧郁和思念,使夫人的容貌更加妩媚,经常让音乐家、作曲家、喜剧家围绕着夫人,为她表演节目,演奏音乐。

2.“牙病”说:

意大利医生苏拉诺认为,蒙娜丽莎之所以有如此迷人的微笑是因为她有磨牙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她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微笑方式。

但是英国的考古学家却不同意苏拉诺的观点,他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她的牙齿又黑又黄,所以在笑的时候才不敢露出来。据这位考古学家说,蒙娜丽莎的原形是一位叫做伊莎贝拉·阿拉冈的年轻女子。据记载,这位妙龄少女非常的漂亮,但唯一遗憾的就是她的牙齿又黑又黄,所以伊莎贝拉在对人微笑的时候从来都不敢露出牙齿。

3.“假象”说: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位名叫利文斯通的神经学家研究发现,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并不是她本人所具有的,而是达芬奇用绘画手段所造成的一种假象。

他利用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向人们解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通过两个独特的区域来观察世界的,其中的一个叫做中央区域,另一个是外围区域。人类在观察事物,尤其是看人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看人的眼睛。因此,当我们看蒙娜丽莎的时候,也就会不自觉地注视她的眼睛,这也就是说,我们视觉系统中的中央区域集中注视着蒙娜丽莎的眼睛,而注视蒙娜丽莎嘴角微笑的就会是外围区域。而由于外围区域不能够准确地标注出细节,所以使得反映在视觉系统中的影像比较模糊,这样就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很神秘。

但是,如果你的视觉系统的中央区域转到了蒙娜丽莎的嘴角,也就是说当你直视她的嘴角的时候,一个清晰的影像反映在你的视觉系统中,故而刚才那种神秘的微笑也就不明显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利文斯通还对蒙娜丽莎画像进行了专门的技术处理。他用电脑把图像上的阴影过滤掉,使图像上的所有细节都很清晰,这时,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也就没有了;而再把阴影加上去之后,那神秘的微笑就又重回到了蒙娜丽莎的脸上。

不过,达·芬奇在创作时是怎样考虑到这些的呢?至今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多闻物语

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一生之中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古代曾有过核战争

约5000年前,在古印度河流域有一个古老的都市—摩汉乔·达罗,这座城市分为西侧的城塞和东侧的广大城区,城区中可以住3万人以上。

在这座城市中,家家户户的房子的二楼都有冲洗式的厕所,使用后的水可以经过墙壁内的土管排放到下水道,每户人家排出的水先贮存在污水桶里,再通过小路上的排水沟,最后排放到大街上的下水道里。这种下水道是用砖制成的,上面盖有石盖,而且还用土把它掩埋起来。

除了上述堪称完善的下水道设施之外,有的人家甚至还装备了那种给高楼投掷垃圾使用的垃圾桶。各个地方还分别设有定期清扫用的升降工作口。

在遗迹中的房间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有着怪异形态的遗骨,其中有令人惨不忍睹的儿童遗体。这些遗骨有的脸朝下;有的横躺着压在其他的遗体上;有的用手捂着脸,好像在保护自己;有的是经过挣扎扭曲的身躯;有的正在水井旁洗刷东西。

这些现象可以证实,这些遗体并不是埋葬在坟墓里,而是“猝死”在房间中的。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么多人同时猝死呢?

根据古遗迹以及远古历史研究考证,人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在摩汉乔·达罗曾发生过核战争。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兰卡曾发生战争,而经研究推测兰卡就是摩汉乔·达罗。

为了进一步寻找古代核战争的痕迹,英国两位考古学家大卫·勃特和威恩·山迪,于1978年前往摩汉乔·达罗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在距离遗迹中心不远的地方,到处铺着一种被称为“托立尼提物质”的有光泽的“黑石”。而在经高温熔化又凝固的矿山中,各种各样的碎片混杂在一起,有因为异常的热气而粘在一起的砖块碎片,有扭曲成玻璃样子的壶的碎片等。这个地带被本地人称为“玻璃化的市镇”,并被视为神圣之地,成为禁止入内的神秘场所。

这里的特殊性使人们很难对此进行深入的挖掘调查,大卫二人并没有因此放弃,经过努力,他们从那座“玻璃化的市镇”带回了几个标本进行分析。第一件是壶的碎片,是从外侧向内侧加热又急速冷却形成的。黑石则是由石英、长石及玻璃物质所形成的一种熔点在1400℃~1500℃的矿物。

从形成空洞孔的外观来看,这些标本应该是在极高温度下,极短的时间内形成的。而在窑洞或普通的火中,是不具备这种“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数千度高温,又急速冷却”的条件的。

大卫在调查过程中,曾经发现了一些在一瞬间崩溃的砖造建筑物的痕迹,以及因高温而烧毁的砖块,这些足以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强烈的爆炸。因此,他认为这里是一个古代核战争的战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中,唯一能在瞬间释放热波和冲击波的爆炸物只有核子武器。

尽管如此,这些推论至今还没有办法获得进一步证实。所以一切还在研究之中,我们期待尽快揭开这一谜团。

多闻物语

摩汉乔·达罗仍然有许多难解之谜。发动古代核战争的是哪两个敌对势力?为何非发动核战争不可呢?古代人又是如何拥有核武器技术的呢?

远古地下隧道

像那部很出名的《地心游记》所描述的一样,传说中,地下世界有着无数的洞穴、隧道,那里埋藏着古代文明,埋藏着宝藏,甚至还有像电影《神话》中那样的“不死人”。长久以来,这种充满着诱惑的传说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和探险家,他们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不知疲倦地对这些传说中的“地下世界”进行着探索。

17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发现了一条地下隧道。为了防止破坏,这些被发现的地下隧道的入口不久就被秘鲁政府封闭并严加看守,后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在此之前,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进入过这个隧道。在隧道中,丹尼肯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据他说,在隧道中还有很多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隧道中的屋顶被加工得非常平整和光滑,还有一个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大厅和许多通风井,这些通风井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个,以保持隧道中的气流通畅和干燥。丹尼肯说,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在许多民族的远古传说中都曾提到过的金书。

根据丹尼肯的描述,我们很难想象,那种严密、宏大与神奇的隧道是在远古就已经造成的。丹尼肯毫不怀疑地认为:那个隧道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丹尼肯拍下了几张隧道的照片,但是他不愿意向外人讲述更多关于隧道的事情。不过,他认为,这个神奇的地下隧道是用高科技开凿成的,其中有很多技术甚至连现代人类都无法企及。

无独有偶。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会见刚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进行考古研究回来的戴维·拉姆夫妇时,拉姆夫妇也告诉总统说,他们发现了传说中守卫墨西哥地下隧道的白皮肤的印第安人。

远古的地下隧道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即使存在,它又是怎样开凿或者只是天然形成的呢?对此,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地质学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

1946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在《古代南美洲之谜》一书中断定,由史前文明人开辟建造的地下长廊首尾相接并有许多支岔,可纵贯欧、亚、美、非各个洲域,并进而得出地球内部曾经乃至现在仍存在着“地下王国”的结论。威尔金斯的观点立足于世界各国考察的结果,尽管只是一种假说和推断,但说得有根有据,对人很有诱惑力。

一些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推断,地下隧道很可能是传说中的亚特兰提斯人的杰作。在远古文明的后期,亚特兰提斯人为了防止可能的灾难毁灭他们的文明,便事先开凿了这些地下长廊。长廊工程异常宏大,分别通向美、非两洲。灾难发生时,亚特兰提斯人经过长廊逃往非洲和美洲,也有一部分人就一直生活在长廊中。

关于远古地下隧道的传说还在继续着,各种推测和争论也都莫衷一是,最后结果会是怎样的,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

多闻物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要说对于广袤的宇宙,即使是对于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很多时候,我们一样也显得那样懵懂无知。科学在发展着,未知的世界正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布列塔尼半岛石柱群

见过石柱群吗?那是由许多根石柱一根接一根地排列,形成的残缺的圆形建筑。在英国东南部,有一座历史名城—索尔兹伯里,距城郊约几千米远的地方,有一片著名的巨石阵—石柱群。那里曾经是石柱群的经典,但是,两个世纪前,考古学家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上挖掘出呈不规则排列的巨大石柱群。与之相比,英国索尔兹伯里的石柱群就显得逊色很多了!

布列塔尼半岛的石柱群,被英国考古学家海丁翰教授称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建筑,无论从它们的重量、数量、高度还是存在时间来看,都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世界巨石之最。这片石柱群,如今仅存2471根,被农田分为36片,以12根为一排向东延伸,远远望去,犹如一队接受检阅的雄壮士兵。

从岛上的卡奈镇出发,由西往东走,迎面就会看到散立于沼泽、森林间的巨大石柱。这些石柱之间的距离并不规则,石柱的高度有的竟然达到9米,石柱的石面大都被削磨得光滑亮洁。这些石柱由西向东,越变越小,直至完全消失。

巨大的石柱群已经让我们感慨,但更让人们迷惑的是,在18世纪以前的历史记录中,竟找不到关于这片巨大石柱群的只言片语,这让很多考古学家感到很奇怪。人们无法从文献中探知它的形成及作用,更觉得这片石柱群神秘莫测,因此,开始了对它的种种推测。

那么石柱群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考古学家们推断,石柱群可能是原始人用来计算日食、月食周期的。根据科学家计算出来的数据,石柱群不仅能确定季节的更替,还可以计算月食和日食的日期。有的科学家则推测,这与古代祭神的仪式密切相关:每年夏至,太阳会升到石柱群上方的中心,人们便来此拜祭。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和太阳神更好地沟通。

19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卡纳克发现了对蛇崇拜的遗迹,便联想到那一条条逶迤延伸的石柱,也许是蛇的模拟图形,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

还有一种说法:在公元前56年,卡奈镇守护神可内利,为抗拒凯撒大帝的罗马大军入侵而亲登镇北山丘。在奇迹般的神力帮助下,最终将追赶他们的罗马人封死在原地,变成今日的石柱;更有人推测,这个石柱群其实是晒鱼场、市场、旅馆、妓院的遗址;最离奇的是,还有人说这是外星人造访地球的飞船基地。

对于石柱群的建造方法,考古学家们像对待金字塔一样,有着许多推测,但其谜底仍有待于进一步揭开。

目前,虽然石柱群的所有奥秘并未揭开,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过放射碳14断代考核,这些石柱群早在公元前4650年便已经存在了。也就是说,它们是新石器时代伟大的创造。据此,考古学家推断,也许当时的人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愚昧和落后,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技术其实已经相当发达。

多闻物语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从事纺织,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一夜消失的文明

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在他所著的《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亚特兰提斯岛的全貌。据说这个岛上的人们所拥有的文明,比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明还要高出很多。但是,这个拥有高度文明的亚特兰提斯大陆,却在一夜之间沉没到了海洋之中,成了历史上神秘的“一夜消失的文明”。

距今12000年前,亚特兰提斯岛位于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但是它的面积却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要宽广。亚特兰提斯岛不仅海岸险峻,在岛的中央部位还有宽广肥沃的平原适合人们居住,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

波塞多尼亚十分富裕繁华,市中心是王宫和波塞顿神殿。波塞顿神殿全部都是用黄金、白银、象牙和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装饰而成。岛屿上的其他建筑物都是用白、黑、红三色的石头建造,既美丽又壮观。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双层的环状陆地和三层的环状运河,既可灌溉田地又可防御外敌。而最外侧的运河有500米宽,可以通行大型的船只,这些人工的大运河又都和外海相连接,连接的水路都有100米宽。这些运河和海港是亚特兰提斯重要的运输枢纽,也是亚特兰提斯最为繁华喧闹的地区。而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还设有冷泉和温泉,居住在当地的人们可终年享受冷浴和温浴。除此之外,还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英国神学家史考特·艾利欧德曾说,亚特兰提斯在100万年前就已到达文明的巅峰期,那里的人们不仅拥有超能力,还拥有现代人所不能企及的科技。在100万年前,亚特兰提斯人就已经能够运用化学方法生产金银,还能够制造出各种人工谷物和家畜,比现代的克隆技术都要先进。

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不仅会使用飞机,还开发出了空中军舰。这种技术确实是现代人也称奇的超文明。

美国预言家艾德加·凯西也认为,亚特兰提斯当时的文明程度丝毫不比现代差,在他们的世界里不仅有各种合金建造的飞机、船舶、潜水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梯等等在他们那里也已十分普及。而亚特兰提斯的能源系统却比现代还要先进,在他们那个年代,亚特兰提斯人已经知道了怎样利用太阳能,还会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不仅如此,他们还掌握了利用镭射来给交通工具提供能量的方法。

如果亚特兰提斯真的具备如此能源系统的话,那么,亚特兰提斯文明就是一个拥有远超过现在地球技术的高度文明了。

可是,拥有如此高度文明的亚特兰提斯岛却在一夜之间全部沉入到了大海之中,销声匿迹,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这又给人类留下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多闻物语

回顾人类的进化,我们能够发现,人类历史中常会发生突然的大变化,原因到现在仍无法解开。高度文明真的曾经发生,又突然消灭过吗?这些都需要人们去进一步的探索。

谁是荷马?

《荷马史诗》是西方古典文学的起源之一,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马克思曾经评价《荷马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那么如此伟大的《荷马史诗》到底是谁写的呢?有的人认为它的作者是盲人荷马,也有的人认为它是由一群人集合而作,还有人甚至怀疑根本就没有荷马这个人。长久以来,对于《荷马史诗》是谁写的,到底有没有荷马这个人,产生了许多的猜测和争论。

《荷马史诗》的诞生地是在古希腊,而古希腊人也都一直认为,荷马是生活在大约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的一个双目失明、到处游吟的歌者。在古希腊人的眼中,荷马有点像卖唱的艺人,飘游四方,把自己的诗朗诵给大家听,来换取食宿。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荷马出生在现在位于土耳其境内的海港士麦那,并且曾受到爱琴海的希俄斯岛的居民的多年崇拜和景仰。亚历山大学派的文人学者也都认为荷马是《荷马史诗》的唯一作者。

然而,18世纪初的哲学家贾姆巴蒂斯塔·维科却认为《荷马史诗》是希腊民间诗人集体智慧的产物。自从贾姆巴蒂斯塔·维科提出自己的论点以后,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便开始在学界争论不休。

一些德国学者经过潜心研究后发现,荷马史诗在前后的风格、情节和用语方面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由此他们认为《荷马史诗》并不是荷马一人创作而成的。他们认为,荷马只是最初的一位作者,而在后来可能又有其他的游吟诗人吟诵和加工过荷马的诗歌。在后人的吟诵和加工之后,这些诗歌被流传了下来,并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有人认为,《荷马史诗》最初比较短,确实是由荷马创作的,但流传到后来时,后代的口头表演者又对这些诗歌重新进行了加工,成了现在流传下来的《荷马史诗》。

亨里克·谢里曼在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进行考古挖掘后发现,特洛伊战争发生在青铜时代末期(公元前约1400~公元前1200年),而《荷马史诗》中的《伊里亚特》中所描写的特洛伊战争和考古的文物很多都是不相符的。比如士兵使用的武器,诗中的描述和考古挖掘出的文物有很大的差别。不仅如此,《伊里亚特》中描写的事物大部分属于黑暗时代,而在那时还没有发明文字。

亨里克·谢里曼的考古研究使得《荷马史诗》的形成年代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假如《荷马史诗》真的是产生在黑暗时代的话,那么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荷马又是怎样记录下这些诗篇的呢?

对此,20世纪初哈佛大学的教授米尔曼·帕里认为,《荷马史诗》是荷马根据别的游吟诗人口头吟唱的有关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编集而成的。人们非常喜欢听他的吟唱,记住了那些锦绣一般的诗句。这些伟大的诗篇通过口头流传,为后人所记录保存,才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多闻物语

无论如何,我们至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曾经创作、吟唱并记录下了这些史诗,从而使今天的我们能够去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人能和植物沟通吗?

你听说过人和植物进行沟通的故事吗?其实,早在16世纪的时候,德国有位名叫雅可布·贝姆的方士就声称他可以和植物进行心灵沟通。他说当他全神贯注地注视一株植物时,自己的意念就可以与植物相通,甚至可以与植物融为一体,成为植物的一部分。

美国一位名叫维维利·威利的人,也用试验证明人和植物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她从公寓花圃里摘回两片虎耳草的叶子,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对其中的一片叶子,她倾注了很大的关注,每天起床后都看看那片叶子,祈祷它继续活着;而对另一片叶子则不闻不问。一个月后,她不闻不问的那片叶子已经开始干枯了,而她每天注意的那片叶子却活得很好。这些奇怪的现象就像是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抵抗着自然法则,使不会语言的植物和人类进行心灵的沟通。

对于这种神奇的现象,科学家也进行了严密的科学试验。

加利福尼亚的化学师马塞尔·沃格尔也按照威利的办法,从树上摘下了3片叶子做同样的试验。结果和维维利·威利的试验结果一样:被注视、鼓舞的叶子活得很健康,而被忽视的叶子却干枯死掉了。

通过各种试验,沃格尔发现:植物可以获知人的意图,但不同的植物对人意识的反应也不同。有的较快,有的较慢,有的很清楚,有的则模糊不清。而且植物好像也有反应灵敏和反应迟钝的时期,在每天的某一个时刻,它们非常活跃,可以和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但是在迟钝期,它们就像人累了似的,会犯困,不想动弹,甚至还会发脾气。

在此基础上,沃格尔开始了新的实验,看能否获得海芋科植物与人沟通联系的准确时刻。结果证明:沃格尔和海芋植物的反应,似乎与他和爱人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反应有同样的规律,在两者互相有心灵感应的时候,会像人类表达出的热烈情绪一样,有一种能量的释放。

沃格尔还发现,植物似乎能够听得懂人类的谈话,如果它们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会有反应。经过研究后他发现,植物对谈论生理问题比较敏感。比如说,有一次沃格尔邀请了一些物理学家、医生和计算机程序工作人员在自己家中聊天,大家想要看看植物对什么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学者一直谈了大约一个小时,植物都没有反应。而当有人提出谈谈生理问题时,与植物相连接的仪器上的图像立刻就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猜测,谈论生理问题可以激发植物的某种生理能量。

另外,植物也像小孩子一样对于鬼怪故事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如果你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对着植物讲鬼怪故事,它们也会特别地注意那些故事中的恐怖情节。

从上面可以看出,植物和人是可以进行沟通的,而且植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有意识的。因此,我们就不应该总是用我们人类的标准来看待它们。沃格尔的研究为植物界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但怎样进一步开发它,让它为人类服务,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

多闻物语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地方有待人类进一步去探索,或许植物乃至于万物,都拥有人类所未知的某种能力。

哥伦布的字谜图

大家都听说过哥伦布,但并不一定知道哥伦布那奇特的签名形式。像斯芬克思之谜一样,哥伦布的签名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想象。

哥伦布在签名的时候,总是喜欢在X上面写上S,在M的上面写上A,然后,在A和Y的上面再分别写下两个S。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使用一些很奇特的圆点,有时还会加上直线,连他的遗嘱都是用这样的一种签名方式。哥伦布还要求继承自己遗产的孩子也要按照自己的这种方式来签名。比如说,哥伦布在1498年签署的一份继承书上就使用了这种签名,还在继承书中具体描述了他的7个字母的形式。即把XS、MAS和YS上下严格对齐,这样整个签名明显构成三角形状。

哥伦布的这些签名形式到底都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哥伦布签名时为什么总是在S两边各加一个圆点,而在其他字母两旁却不加呢?而且还在他的遗书中专门强调这种签名方式?有人说这是基督教神学的象征,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宗教符号。

对于这个谜团,不少学者根据中世纪末期欧洲文化的传统和哥伦布的思想文化修养,做出了各种解释和猜想。

希伯来的神秘学学者毛里塞·戴维在他的《谁是哥伦布》一书中,就把这种字母呈三角阵式排列的签名解释为一句宽慰哥伦布心灵的祈祷语。据戴维研究:由于哥伦布是犹太人,而犹太人每逢礼拜或为死者哀悼时,都会祈求上帝的佑护。而这个就是犹太人的祈祷语。

1927年,葡萄牙学者安萨拉克在他著作的《安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签名释义》一文中,把哥伦布签名的含义解释为“万军之主、神圣和唯一的上帝”。

美国学者莫里逊从哥伦布的基督教信仰方面推测,认为其签名中的7个大写字母相应是7个词语的缩略语,即“Servus Sum Altissimi Salvatoros Xpistos MariaeYibs.”这句话中每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表着“我是圣母玛丽亚的儿子,最崇高的救世主基督的仆人”这句话,而最后一行则是哥伦布本人的教名,只不过这个教名是用希腊语写下来的。

而史实也表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历史学家也证明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活动,的确是为了基督教的扩张而进行的。而且在哥伦布的思想中,还有很多中世纪骑士护教精神的成分在内。字谜图突出说明了哥伦布在其他地区传播基督教的行动。

虽然人们对哥伦布神秘的签名形式做了研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观点,大家也只是根据历史资料对哥伦布当时的心理和性格做了一些猜测。因此,哥伦布神秘的7个字母之谜到现在也没有被破解。

多闻物语

人写字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所处时代的审美标准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也可能仅仅只是一个人的习惯而已。

动物收养孤儿之谜

在人类社会中,收养孤儿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可是,你知道吗,这种行为并不单单为人类所独有,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很多类似的行为呢。

在非洲肯尼亚的桑布鲁国家公园,一只年轻的母狮收养了几只幼小的长角羚羊。就这样,原本应该是猎者与被猎者关系的它们,成为了一家人,而且非常亲密,让人惊叹不已。

普通人只是觉得好奇甚至感叹,而科学家们却对这种行为感到困惑不解。要知道,在这个地区,长角羚羊是狮子的主要猎物,但母狮对这几只长角羚羊的百般呵护却颠覆了这一切。

不要以为狮子的行为只是一个例外。在自然界中,类似的收养行为还有许多。比如说,在灵长类动物中,“强制”的收养行为就非常普遍,不但是同类,甚至连小狗也会被收养。不过,灵长类动物的收养行为一般是从“绑架”开始的,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长期的亲密关系。

在沙特阿拉伯西部,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场。由于这个垃圾场恰好处于600多只埃及狒狒的活动范围内,所以狒狒们经常到这里来寻找食物。

这个狒狒群是一个以成年公狒狒为中心的群体,它们与一群喜欢争风吃醋、戒备心极强的母狒狒生活在一起。为了确保后者安分守己,公狒狒首领总是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陪伴和追逐上面。

在狒狒群中,雌性的地位由它们加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象,公狒狒首领便会变得非常耐心。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它会放弃首领的尊严,长时间地为对方梳理毛发,显得温柔异常。

不过,要想找到合适的母狒狒并不容易。所以,公狒狒首领常常会冒着被推翻的危险,去勾引其他公狒狒的家眷。在这种情况下,激战经常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即使战胜了其他的公狒狒,也并不意味着就成功了,尤其是在母狒狒有了孩子的情况下,更是变得困难异常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配偶,公狒狒首领经常会寻找一些薄弱环节,以便让母狒狒屈服。

到底怎么做呢?绑架母狒狒的孩子是一个好办法。在通常情况下,一只成年公狒狒的体重可达25公斤,而未成年狒狒的体重只有它的一半,根本不是成年公狒狒的对手。当成年公狒狒得手之后,痛失爱子的母亲只得屈服,而不敢与之对抗。

这种行为还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是为了成家。但在塔伊夫地区,除了抢夺小狒狒之外,公狒狒还常常绑架一些小狗。而它们对小狗也非常宠爱,丝毫没有伤害的意思,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我们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可是,后面的这种收养行为是否动摇了进化论的根基呢?对此,生物学家还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多闻物语

严酷的丛林生存法则要求所有的动物都必须自强自立。可是,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呢?是巧合,还是纯粹的无私奉献?这是一个谜,期待着人们研究并做出回答。

船员失踪迷案

1872年12月4日正午,英国商船“简·格拉栖亚”号执行从纽约至意大利的热那亚的煤油运输任务。当他们行驶到北纬38°20′、西经17°37′的时候,发现了无人操纵的“玛丽亚·谢列斯塔”号在海面上摇摆。

“简·格拉栖亚”号大副杰瓦带两名水手登上了“玛丽亚”号的甲板,发现船上的情况是一片狼藉—前货舱是打开的,舱口盖板朝天放在甲板上。舱底已积了不少的水,大约有1米深,乱七八糟的绳缆散在甲板上,有的还甩到了舷外。后货舱也敞开着,但盖板正常地放在旁边,里面同样进了不少的水。船尾的塔楼都关着,窗门不是用帆布遮着就是被钉死了。

船长室的舷窗莫名其妙地开着,所有的东西都是潮乎乎的,大副住舱的舷窗倒是关着,所以显得干燥,一切摆设井然有序,但水手舱里的木工工具箱打开在地毯上。“玛丽亚”号航海日志上面最后一页的日期是1872年11月24日。

休息舱的餐桌上放着汤碟、餐具,在灯座旁还有一架缝纫机,放着一件未完成的小孩衣服,地板上还有玩具。写字台上放着一块记事石板,上面写着:1872年11月25日晨8时,船的位置在圣玛丽亚岛东南偏南3海里。在书桌的下抽屉,还有一个镶有珍珠的首饰盒,里面放着戒指、手镯、镶有宝石的珍珠项链及许多小首饰。

储藏室里还放着很多食品,库存量足够全船半年食用。在船首绑住的木桶里是充足的淡水,仅有一只木桶的绳索松开了。但后甲板上救生艇不见了,4人小艇也不见了,左边的舷梯扶手被拆掉了。

起初,当人们开始调查时,认为可能风暴让“玛丽亚”号船长决定带上家眷和船员弃船逃生。但是调查委员会了解到,在11月的最后一周时间里,亚速尔群岛海域不曾发生过任何风暴。同一时期,至少有15艘以上的船只曾在同一海域航行。

后来又有人认为,在“玛丽亚”号上可能发生了暴动和谋杀。因为人们发现一把刀的刀身上有许多褐色的污迹,这可能是暴动中牺牲者的血迹。另外,他们还在甲板的各个角落找到了许多这样的污渍,在右舷的扶手上也有。但褐斑的鉴定结果却表明,刀身上的污渍不是血,在甲板和帆布上的斑迹是铁锈、橄榄和某种汤汁的混合物。而且,据调查,“玛丽亚”号的船员不仅技能精湛,而且品行良好,这些水手不大可能制造暴乱。

1873年3月12日,对事件的调查暂告结束,调查委员会宣告解散。由于没有定论,人们对这一扑朔迷离的船员失踪事件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设和推测。

1884年初,侦探作家柯南道尔,以“玛丽亚”号事件为主体,构思了一部小说。作家的丰富想象,使读者都认为小说描述的是事实,“玛丽亚·谢列斯塔”号从此成了不吉利的代名词。

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无论写得如何惊险、刺激,对人们了解这起大西洋神秘事件的实际情况没有太大帮助。那么究竟那里发生了什么呢?遗憾的是,始终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多闻物语

2005年7月,英国一名专家援引新证据提出郑和领导的船队比哥伦布先发现了新大陆,比麦哲伦早100年便绕行世界一周,也比英国的库克更早到达澳洲。

鲸集体自杀之谜

鲸是海洋里最大的生物,是海洋里的霸主,可是有时候,它们竟然会“集体自杀”,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事实。

197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滩上,250条鲸不知何故突然游入浅水中,而当潮水退下时被搁浅在海滩上的鲸很快就死掉了一批。美国海岸警卫队员们和数百名自愿救鲸者采取了种种措施想要把它们送到大海中去。但是因为鲸太大了,虽然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救活搁浅在海滩上的200多条鲸。

在没有任何人驱赶和捕捞的情况下,鲸为什么要离开大海,自取灭亡呢?对其原因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它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

鲸不像我们人类一样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的,虽然它们也长着大眼睛,但视力都很弱,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如果一头巨鲸的身长有20米的话,那么它就连自己的全身都看不到。

那么鲸依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寻找食物呢?原来,鲸也像蝙蝠一样具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鲸在海中遨游时,能够发射出一种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就是依靠这种超声波来判断前方是不是有食物和障碍物的。

因此,有的人就说,鲸“自杀”也是超声波惹的祸。他们猜想,鲸在追食鱼群时,随着鱼群游进了海湾,而海边的海岸线或者海湾的斜坡对鲸发出的超声波又进行了反弹,但是反弹回去的超声波有很大的误差,鲸也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前方的地理环境了,有时候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声,鲸因此迷失方向,酿成丧身之祸。

1975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洛捷特基海滩,有一群逆戟鲸集体搁浅,动物学家在它们的内耳发现了许多圆形的昆虫。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是这些寄生虫破坏了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使它们不能正确收听回声,所以才导致在海滩搁浅。

美国的胡德拉教授和西蒙德斯教授却认为鲸集体自杀是由于人类的原因造成的。他认为水下爆炸、军舰发动机和声纳的噪音引起了鲸的集体自杀。

胡德拉教授的这个论点是根据1989年10月的24头剑吻鲸自杀现象而得出的。据说当时那利群岛正在进行军事演习,军事演习所产生的巨大声音使海中的鲸受不了而集体自杀。相同的事件在1985年也发生过,当时在海上进行军事演习时,有12头鲸冲上了海滩。而1986年,在兰萨罗特岛进行军事演习时,也有4头鲸冲上浅滩搁浅。

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科列德博士也认为,军舰声纳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扰乱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导致鲸集体冲上海滩自杀。

对鲸的自杀之谜,有着种种的推测,相信科学家对鲸的基本生物原理及其环境进行更多的研究之后,一定会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判断。

多闻物语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为哺乳动物,但体型比海豚大。鲸嘴形较短,前肢进化呈平鳍状,后肢退化,有背鳍,尾巴宽大且平,体形呈流线状。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原子弹了。原子弹的基础就是利用了核反应堆内部的裂变反应。我们都知道这项技术是20世纪才被科学家研究出来的。那么你是否相信,在20亿年之前就已经出现过核反应堆呢?

据说20亿年前,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曾存在着一个大型的链式核反应堆,而且还运转了很多万年。

传说中的那个核反应堆就坐落在奥克洛,这是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铀矿的名字。法国研究核计划所需要的铀,都是从这里提取的。可是在1972年,当这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一家法国的气体扩散工厂时,人们却惊异地发现这些铀矿已经被利用过,因为这些矿石中的铀含量低于矿石中铀的自然含量。

法国政府对外宣布了这一发现后,一下子就震惊了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可是研究的结果和法国的发现是一样的,这里的铀矿石确实被使用过了。科学家们将这一研究成果于1975年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一个会议上进行了公布。

那么,这个铀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谁对这些铀矿石进行过利用呢?难道在很久以前就曾经有过核反应堆吗?

法国的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勘察后,在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废物。这些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心中充满了疑团,因为铀矿石发生核反应是需要特殊的条件的,在天然的条件下,铀矿石不可能自行发生反应,除非在铀矿地区有石墨和重水。但是,在奥克洛矿区周围,既没有石墨也没有重水,而且这些条件是从来都不大可能具备的。因此,天然的铀是不可能自己发生核反应的。那么到底是谁利用过这些铀矿石,从而使它们发生了核反应呢?

另外一些科学家经过勘察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很久以前,这个地区有存在核反应堆的可能性。我们知道,U235的半衰期为7亿(7.13E8)年,U238的半衰期为45亿(4.51E9)年。而在这个铀矿中,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变了。这就说明在很久以前,天然铀矿的浓度比今天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铀矿石的浓度使得它们能够在一般的水中发生核反应。而当时,在奥克洛附近是有水源的,由此在很久以前这里可能存在着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座大自然造成的核反应堆的构成非常合理。这座绵延几公里的天然核反应堆在发生核反应时,对于周围环境的热干扰仅仅局限在了反应堆周围的40米之内,而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也没有扩散,也被限制在了矿区周围。种种现象都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不得不称赞大自然的神奇,他们还对这个矿区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找出它在核反应中的奥妙之处,作为人类研究核反应问题的借鉴。

其实,还有很多人猜测那个巨大的核反应堆是史前文明留下的遗迹,有人猜测说,在距今很多万年前,地球上可能存在过超越当今文明的人类文明。

多闻物语

对于古代文明,现在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谜团,像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还有中国的“悬棺”之谜。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之举,有待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家去做更深入的探索。

先知的动物

我们都知道,蚂蚁成群地搬家,就意味着要下雨。其实,不只是蚂蚁,很多其他的动物,也都有这种“先知”的本领。如果猪在上午叼草,这就暗示36小时之后可能会有雨,午后叼草,预示着20小时后会有雨;如果你去放羊,天都快黑了,羊群依然着急地吃草,没有丝毫回家的意思,那就预示着明天会下雨;如果你家里养着鸡,到了傍晚的时候,你发现,鸡不停地在地面上来回走动,有时还会抖动羽毛,就是不肯上架,那么,你看着吧,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了。怎么样,很羡慕它们吧?

但是,让我们感到诧异的并不是这些下雨之类的小预示,而是动物甚至能够预示很大的灾难,比如说海啸、地震等等。

1972年11月12日傍晚,德国的帝萨克森北部,人们看到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森林中的动物们都成群地从森林中跑了出来,动物们都跑到田野上,挤在一起,惊慌的表情充满了每一个动物的面孔。动物们的怪异行为使得人们非常迷惑: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森林里出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吗?

第二天上午9点钟,真的出事了。一场特大风暴袭击了这里。在这场风暴中,很多参天大树都被连根拔起,森林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居住的房屋也有很多都倒塌了。但风暴过后,人们进入森林考察,却只发现了37具动物的尸体。

斯里兰卡东南部的亚拉国家公园,是当地最大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很多大象和美洲豹生活在那里。2004年,一次罕见的海啸袭击了斯里兰卡,汹涌的海浪涌向陆地,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有不少人员伤亡,但奇怪的是,海啸过后,竟然没有发现一具动物尸体。对此,动物学家们认为,动物也许能感知到这场灾难,所以提前预防了。

动物们果然很神奇,但是,更神奇的是:除了能预报短期的灾难,动物们甚至可以预期很久以后才发生的灾难,真是让人感到费解。

1967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动物保护区,有12匹斑马,竟然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长出了一层厚厚的毛,毛里面还有一层细细的内绒毛,就好像是特意准备了一件和以前不一样的“大衣”。5个月后,这里进入冬天,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斑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在那个冬天,这个地区遇到了30年罕见的严寒。

除了严寒,动物们还能预感大旱。有一年,南非的格努斯大羚羊,突然像疯了一样,将自己的亲骨肉都给咬死了。牧民们很奇怪:虎毒还不食子呢,这些大羚羊怎么了?

几个月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来临了,很久都没有下雨。牲畜们要么渴死了,要么饿死了,很多的小牲畜们都被活活渴死了。看到这悲惨的一幕,人们终于明白了羚羊们为什么发疯了。

是什么使动物可以提前“预知”,难道动物比人类更聪明吗?这就要靠科学家们的研究来揭开谜底了。

多闻物语

“人是万灵之长”,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和测试,除人类以外,下面10种动物最聪明:大猩猩、猩猩、黑猩猩、狒狒、长臂猿、猴子、细齿鲸、海豚、大象、猪。

速冻巨象之谜

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苔原地带中,发现了成千上万只冰冻的史前哺乳动物。专家指出,这些动物死后立即冻僵,以后一直保持着冰冻状态,使得它们的肉和长牙都保存得十分完好。考古学表明,这些动物生活于距今2万年以前。它们身上的肉新鲜如初,很显然是被“速冻”的。

这些动物使我们想起1979年在毕莱苏伏加河畔冻土里发现的半跪半立的古代长毛象一样,这只古长毛象的毛发里却还藏着鲜花,生长鲜花的地方怎么会出现速冻的情况呢?

不过,真正让人惊奇的是,毕莱苏伏加河流域发现的那头象,其肌肉既鲜嫩又富有弹性。而以往或其他地方发现的被深埋冰藏的古动物,却都是骨肉难分,粘成一团。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差异呢?古长毛象的新鲜肉质是怎样保存的呢?它又是怎么死的?

曾经有人猜测是由于这头长毛象在找寻食物的时候坠落冰川死亡,之后便被这天然的冰库冻藏起来,从而经历万年能够保持肉质新鲜。

可是,事实上,在发现这头长毛象的地方只有由土壤和淤泥形成的冻土苔原地带,而且,西伯利亚在一万年或者更久以前并没有冰川。

于是又有人提出,长毛象是在它生存的上游冰川失足掉入河中,然后顺着河流被冲到下游而被淤泥埋起来的。可是这头长毛象是在离河流很远的苔原上找到的,而且它保持着站立或者半跪的姿势,完全是一瞬间死亡的样子。根据食物冷冻学家所说,一般情况下,速冻大概400千克的肉需要-45℃以下的温度,而要速冻重达23吨有着厚皮毛的活着的长毛象,估计要-100℃以下的低温。但是自地球上出现生物之后,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低的温度,而在西伯利亚的气候中,更是决不可能出现速冻古象。

况且这头长毛象的毛发中还藏有金凤花,而这种花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的。于是有人根据这种情况又产生了其他的推断,难道是这头长毛象在悠闲地吃着金凤花的时候,突然袭来了有着极低温度的狂风,一瞬间包围了长毛象,使它的内脏器官以及血液立刻冻结,以至于在几秒钟之内死亡,几小时之后成为坚硬的“塑像”,从此年复一年地沉入地下?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气候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这种推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假使是那样的情况,那么所有的动物都会遭遇这场灾难的,而不只是这头长毛象如此不幸了。

种种的猜测和推断都因为没有合理的依据而不为人所相信。这头古长毛象的肉为什么会保持万年新鲜不变呢?这可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多闻物语

有些科学家从冰冻完好的猛象身上,收集研究11000年前的感冒病毒;而有些科学家则正在尝试复苏这种史前巨兽的基因,实现“侏罗纪公园”之梦!

动物冬眠之谜

在自然界中,动物冬眠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

加拿大有一种山鼠,每次冬眠时间都很长,一年之中将近有一半时间在冬眠。当冬天来临时,这些小家伙便早早地钻进掘好的地道中,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开始呼呼大睡。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呼吸非常缓慢,脉搏也异常微弱,整个身体看上去都是硬邦邦的。这时,即使你用力地踢它们,它们也没有丝毫反应,就好像真的死去了一样。

要说睡得死,还得看松鼠。人们曾经找到一只处于冬眠中的松鼠,当将它拿在手中时,头部软绵绵的,就好像断了气一样。无论你怎么摇晃,它的眼睛也绝对不会睁开一下,甚至用针也刺不醒它。当人们将它放在火炉边烘了大半天之后,它才缓缓地张开了眼睛!

而说到有趣,就得数黑熊了。在冬眠的时候,它们的呼吸很正常。如果外面的天气比较暖和的话,它们甚至会从冬眠中醒来,跑到外面晃悠几天才回来,然后继续自己的美梦。而雌熊在冬眠的时候,经常会用一层厚厚的雪覆盖住身体。当它们醒来的时候,身边就会多了几只可爱的熊宝宝—原来,它是利用冬眠生小熊。

其实,动物的冬眠,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付不利环境的行为。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则是引起动物冬眠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冬眠,动物不仅可以有效地应付食物匮乏的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抗菌抗病能力。人们发现,那些经过冬眠的动物,在醒来之后,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素质,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显然,冬眠对于这些动物的生存是非常有益的。

动物学家们发现,在冬眠时期,动物们的新陈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是它们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却依然保持着充分的活力。人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所谓低温麻醉、催眠疗法等,都是从动物冬眠中获得的灵感。

鸟兽等温血动物通过冬眠熬过漫长的寒冬,那么像昆虫这样的冷血动物又是怎么办的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昆虫学家还是发现了昆虫越冬的一部分奥秘。大家知道,在冬天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给汽车添加防冻液,以免汽车的散热器结冰。令人惊奇的是,昆虫采用的方法居然和这种方式非常相似。

在冬天,昆虫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防止身体被严寒冻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昆虫们采用的办法就是努力将身体内液体的冰点降低下来,从而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具体怎么做呢?就是通过产生大量的“防冻液”,将体液的成分加以改变,以达到降低冰点的目的。温度越低,它们释放的防冻液就越多,这就有效地防止了身体被冻僵的危险。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每当到了春天的时候,这些昆虫体内的防冻液就消失无踪了,这些物质到哪里去了呢?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多闻物语

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是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长达200多天;最短的则是俄罗斯的黑貂,每年只进行20天的冬眠。

(0)

相关推荐

  • 行吟水浒之四十四——昏德公赵佶(五首)

    昏德公赵佶(五首) (一) 瘦金书法流传久,工笔鸟花色调清. 可叹风流为国主,金人却道昏德公. (二) 元和年里一通碑,字里行间神道飞. 枉信天仙堪治世,五国城里不能归. (三) 迷恋书法与寿石,强敌 ...

  • 江苏南京志公殿与宝公塔

    志公殿与宝公塔位于中山陵园灵谷寺景区松风阁西侧,志公殿位于宝公塔之南约80米处,两者南北呼应,相映生辉. 志公殿始建于1934年,面阔3间,赤柱红墙,屋面覆盖小瓦.殿内正中没神龛,供奉着宝公结伽趺坐的 ...

  • 跑者李军:雪山之旅-塔公草原雅拉雪山

    从深圳驱车来到四川的西部没有特别的目的,就是想找个地方放空自己,停下来回顾一下这几年的生活学习. 来到塔公草原有种久违的感觉,这里有股神秘的力量让我要停留下来,近距离去感受这里的一切. 于是拿着相机来 ...

  • 《孝经》18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 尼 居 . 曾 子 侍 .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德 要 道 . 以 顺 天 下. 民 用 和 睦 . 上 下 无 怨 . 汝 知 之 乎 . 曾 子 避 席 曰 . 参 不 ...

  • 珖说不停第1期/书谈:读《维京传奇》了解关于维京人的兴衰

    维京人时常出现在影视作品和游戏里,初中时从一本世界历史读物里了解到维京人,但可惜的是这本世界史似乎没有对他们描写的特别清楚,只知道他们是一群海盗,至于其他内容因为描述不多,所以让我对维京人不甚了解,甚 ...

  • 《甚爱与常爱》(下)

    丽丽的预产期是5月15日. 一天,丽丽愁眉苦脸地说:"老公,现在孩子入学是有年龄限制的,限4月30日前出生,咱家宝宝的预产期太尴尬了,得晚一年入学!咱择日剖腹产吧,4月28日如何?" ...

  • 《甚爱与常爱》(小小说)

    丽丽是我的妻子,花了两年时间才追到手.她活泼美丽.性感妩媚.气质高雅,令我魂牵梦绕.为了把她拿下,我使出了浑身解数,陪她哭.陪她笑.陪她吃.陪她玩,不知许下了多少诺言才打动了她. "你爱我吗 ...

  • 爱途虎 爱武汉 线下首次会晤

    中秋佳节,家好月圆 终于等到和武汉虎友的首次会晤 到了大武汉,果然不一般 段子手般的出租车司机 秋名山车神般的车技 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马路 也能开的飞起! 目测会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见面. 天时--凉爽 ...

  • 增广贤文 | 爱鼠常留饭,怜蛾灯罩纱。

    未富先富终不富,未贫先贫终不贫. 少当少取,少输当赢!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欲多伤神,财多累心! 布衣得暖真为福,千金平安即是春.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宁做太平犬 ...

  • 青山学油泼面,喜欢宽面条or细面条呢?做法都在这里,爱吃面的收下吧

    一[陕西油泼面] 用料:面粉500g,盐适量,温水适量,菠菜适量,油50g,辣椒粉30g,臊子肉40g,醋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大葱适量,蒜适量,姜适量,鸡粉少许 做法: 1. 面粉加盐温水和面后 ...

  • “这日子没法过了”,常说这话的不是爱矫情就是爱拧巴

    日子,每个人都以不同或相同的方式进行着. 身体.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爱情.友情,吃饭.穿衣.娱乐,读书.学习.思考--不管当下是什么样的日子,都要一天一天地过下去. 还没起床呢,好事者A就来问我: ...

  • 纪录片《 张爱玲》05 生的悲凉 ,爱的艰难(下)

    张爱玲从小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尤其喜爱<红楼梦><海上花列传><醒世姻缘传>等古典小说.后来在母亲的坚持下,进入了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接受西方教育.生性敏感又极富洞察力, ...

  • 爱的时候好好爱,放不下就努力追。

    2019/8/19 星期一 你还想他吗?你想挽回他吗? 前几天私信上有不少朋友问我,分手了,怎么才能挽回前任.在之前的节目里也说了不少怎么追求男神啊.鉴别出轨啊,恋爱保鲜啊,这些小技巧,那今天就跟大家 ...

  • 【我为春天写首诗】王爱菁 || 常忆柳郎情谊厚。一别几年时日久。有心当借此东风,全说透。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王爱菁,微名:艾菁,出生于江南小城赣州,退休教师.<赣南诗联>会员.爱好诗词,愿向诗坛高才学习,提高创作水平,为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贡献绵 ...

  • 一首凄美动人有着高原风情的爱情诗《袈裟下的红颜》让人回味无穷

    一首凄美动人有着高原风情的爱情诗《袈裟下的红颜》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