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干预,对于一个人自我功能的完整有多重要?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每次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注意力的集中或者说专注力是怎样养成的。假如一个孩子在玩耍时,家人任其一个人投入专注尽情地玩耍,不做任何干预;假如孩子在写作业时,家人任其一个人涂涂写写画画,就算作业写错、书本涂鸦,不做任何干预;假如孩子在吃饭时,家人任其汤汤水水菜饭,稚嫩的手如同在玩游戏,不做任何干预;等等。这样的孩子不论做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人干预他,他做任何事都能如此地投入和专注,他会注意力不集中吗?所以说,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家人过多的干预造成的。
现身说法,或许是最有事实根据的。我在原生家庭中排行第二(关于家庭排行对一个人的影响,请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家庭排序之谜》),姐姐爱生病,妹妹爱哭闹,处于中间的我不哭不闹,疲于家庭生计和孩子照料 的家人,自然就对我这个不哭不闹的孩子疏于照顾,后来据邻居们回忆说,我小的时候乖得很,放在座篮子里,东望望西看看,无人理睬就睡着了,诚然,这样的养育方式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孩子的忽视,我从小是一个不被关爱的孩子。
这种不被关爱让我体验到爱的缺失,经历过许多年的无感以及机缘 才最终获得实现和渐趋圆满。而在不被关爱的同时,却让我获得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不被干预。常和人说,我从小就像一株植物一样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修枝剪叶,长成了它最自然的样子。更有幸的是,奶奶是主要的照料者,而她是天然的道家思想:无为自然。她永远衣着素净、情绪平和。
这种不被干预带给我的人生财富是:
一、做事非常地投入和专注,而且非常地享受这个做事的过程,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有一种惊艳源自于专注。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不要和自己的短处较劲,专注于发挥自己 的长处,将长处发挥到极致,你想要的会来到你身边,你会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二、离潜意识近,明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活得很真实,尊重内心的感受,听从内心的呼唤, 能为自己活着,能做真实的自己。本我和超我基本上不会打架,自我不会为难,所以内心平和而少有冲突。
三、从小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与自己相处,有相当的独处能力,在40多年的生命中,从来不知道孤单寂寞无聊为何物。
四、活在自己的感觉里,而非活在他人的看法评价中,也非活在世俗的功名利禄中, 一个人可以独自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只为一座城的舒适与安逸。
五、发自内心地热爱生命,自觉生命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就算遭遇困境,也会觉得困境是暂时的、生命是美好的。
六、保持了一种求知和探索的热情,对于心理学、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这个世界和居住于这个世间的人,充满探索的兴趣。可以连续4个小时不离凳子弹古筝;阅读占据了大部分的空余时间;可以仰望天空的底色和云彩的变幻;可以凝视一片树叶的纹理和一只蝴蝶的翅膀;等等。
七、边界感清晰,我的理解:边界感是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完整性。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允许他人随意侵犯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从小不被干预,所以绝不会干预他人,允许生命的存在方式有多种可能性。
小孩子就像一株植物一样,它的生长只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它再不需要别的什么了,难道它还需要一天摇三摇?它还需要一天浇三次水?它还需要一天施三次肥?让孩子自然地成长吧,按它自己本来的样子,它可以长成一朵花、一棵草、一棵树、一片云、一滴雨,花草树云雨是自发形成的,“自发形成”对于一个生命而言,有多么地重要!因为这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他独一无二的生命,这才无愧于他生而为人的使命:成为他自己!
人生是一个认识自我和寻找自我的过程。有的人自我没有形成,他的自我只是一些碎片的拼接,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什么是碎片?因为这些碎片源自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它不是完整和真实的。自我功能的完整是指什么?他的自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悦纳的自我(也即核心自我)。不被干预,便成其完整。无为而治,治国育人,普遍适用。
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的一段话很好地描绘了“核心自我”:
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立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