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思想语录(四十八)
学习是人的天性
第一,人以学为本。
人类历史不断证明,个人的学习水平决定了人的能力水平、发展水平。不同人的学习,以及在学习内容的距离,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全体社会成员的学习水平,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内容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二,教育应适应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是人的天性,人有这一天性的需要,才出现了家庭教育,家长盼望孩子学得更好一些,便引导孩子学爬、学站、学走、学跑,更大一点些便学说话、学识字......为适应这一需要,出现了私塾,为适应这一需要,出现了学校。健康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校长为本。正确的处理这一关系就应该是局长为校长服务,校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即为自己真善美的发展与社会真善美的发展服务。
第三,理想的社会塑造理想的人。
人是一个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主观世界要天晴日朗、要理想化,总体而言需要社会关系理想化。共产主义必然到来,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臆断,而是他们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揭示出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断强化这一信仰,为人类理想社会而奋力工作,只有理想社会才能将现有的人都塑造成理想的人。
第四,不用理想的标准要求现实社会。
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吸引着许多人为之努力、奋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为这个遥远的目标奋斗值得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区别志士和庸人的主要标准。一切志士仁人都是为集体、为社会的理想而努力,常将个人能否见到成果置之度外,于是激发出了人性中的自豪感、成就感。为社会主义理想努力做事,而不计较自己是否能生存在理想的环境中。我们在搭建的符合自己的教育舞台上,就容易确定符合师生实际的发展目标。脚踏初级阶段的实际,根植祖国的土壤,我们才能除却妄念,不再空想,忘记牢骚,埋头做事,从而扶植起一个乐观进取,积极有为的自我。
秦远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