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帮靠棒球改命的少年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近日,马伊琍、李冰冰、王一博等艺人先后在其个人微博力荐即将在全国院线公映的纪录片《棒!少年》。

▶️滑动看艺人观影感受

在此之前,《棒!少年》已拿下第14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其获得的颁奖词为“流畅的剪辑超越线性的时间叙事,与完备的电影技术的高水平融合,在动人又诚挚的成长故事中,彰显了人性的温存与希望。”同时,它还拿下“最受观众欢迎奖”。

▶️《棒!少年》在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现场。(左:爱心棒球基地创办者 孙岭峰 右:马虎)

国内少见的棒球题材、叫好又叫座……这些不全是《棒!少年》受到众多推荐的因素,更热血的原因就写在海报上——“叫板命运”。

镜头对准了一帮被命运抛弃的少年。如果这是一部少年热血漫画,他们就是主角团,出身贫困,各有不幸,但他们幸运地抓住了棒球,努力练习,尝试挥棒逆命。

但导演许慧晶及其团队不满足于记录少年成长,讲述一个向上拼搏的励志故事。他们的野心更大,从少年的身份和家庭切入呈现出留守儿童、乡村贫困、亲情缺失等议题。

⚾️

挥棒迎击命运的少年们

2016年,前棒球国家队队长孙岭峰在北京市郊创立了爱心棒球基地,他希望通过棒球改变一班少年的命运。这帮少年的身份特殊,可能是孤儿,是服刑人员子女,是残疾人子女……他们几乎处于困境当中。

▶️“强棒天使队”

幸好,棒球给予了少年们一个新的人生选择。他们组成了“强棒天使队”,在70多岁的教练张锦新的指导下从零开始学习棒球。大致情节好比少年漫画的走向,一班热血少年心怀梦想,刻苦训练,朝着冠军努力,期间有冲突和矛盾,也遇到了现实问题——基地球场和宿舍面临拆迁。很快,他们将代表中国出战少年棒球联盟世界大赛。这是少年们挥棒迎击命运的好机会。一棒击中,棒球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上会抛出怎样的弧线?

▶️教练张锦新和小队员们在棒球场上。

在众多“困境少年”之中,导演许慧晶选择了以马虎和小双的成长故事为影片基调。这两个人物非常巧妙地调和了影调。

在马虎来到基地之前,基地的规则是固定的。所有人在球队里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物关系相对平和。新入队的马虎打破了原有规则,努力想要融入集体,却像一个火球似的不被其他队友所接受,自身形成了矛盾关系。许慧晶认为,“(马虎)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物,可以像一个树干似的,将所有的枝节全部串起来。”

▶️马虎身上有那种外放的情绪。

马虎有一种抓人眼球的魔力。面对固定机位,他突然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马虎,今年12岁,来自十字路口,就走丢了,就让爱心棒球基地的人见到了,谢谢大家”,然后鞠了个躬;被师爷罚站时,他不服气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远处正在教训其他队员的师爷发生奇妙的隔空对话,那边,师爷说,“应该把你们都训练成一匹狼”,这边,马虎生气地对着许慧晶的镜头抱怨,“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

▶️马虎“顶嘴”师爷的镜头

马虎爱唱歌,打完架被教练训话后,他一边洗手一边跟着基地里的音乐生气地唱“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回到老家被奶奶训话后,他一边走一边唱“我要像梦一样自由”。

▶️马虎训练照

如果说马虎是外放的,另一位主人公小双是一个对照。小双是队里的投球手,他心思细腻,性情敏感。许慧晶最早是被小双的眼神里的茫然状态所打动。他怯怯地,话不多。

球场上,师爷说小双不够自信,缺乏猛劲儿;私底下,小队员说他“不阳光”。但小双也有他的情绪外发。在美国的比赛输掉后,他崩溃大哭,嘶哑着嗓子着对马虎说,“你知道这么一次比赛多难得,还有咱们对得起关心咱们的人吗?”

还有一次则是他回到老家后,棒球基地的创始人孙岭峰来看他,希望能带他回基地。小双拒绝了。孙岭峰走后,大伯走进屋瞪着小双,小双哭喊,“我就是不去嘛,你想往死里逼我是吗?”

相比马虎,他更敏锐地感受着他者对于自己的评价与看法,大部分的时候,这些情绪淤积在他的内心中,也不会像马虎那样莽撞又直接地表达出来,然后自我修复。

▶️小双训练照

⚾️

面对困境时,

少年为何选择不同?

影片最后,小双选择离开球队,马虎选择怎么融入了这个球队。是什么东西造成两个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同时面临困境时,作出不同的选择?

导演许慧晶说说:“我觉得更深的问题是亲情的缺失。他们内心需要这种亲情的连接。所以我们要理解马虎的家人性格都很外向,虽说也面临各种问题,他还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环境里面长大,更多缺失的还是他妈妈的不在场。至于小双,他一出生他爸爸就去世了,妈妈走了,哥哥没有见着就送人了,然后身边亲人陆续去世。在他十几岁的生活里面,经历的东西太多了,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马虎的故事是一个男孩如何融入团体的故事,但小双的故事涉及体育、机制、原生家庭,把影片的背景拉向了一个更深的层面。“小双有更大众的一面,那是一种沉默的状态。马虎是折腾别人,小双是折腾自己,可能大多数的人是都像小双一样,折腾自己。”

但许慧晶没有选择在片子中深入展开一些现实议题,比如在这种以体育训练作为阶级跳跃的形式里,孩子和棒球真正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个体系之中,成年角色对于小队员、对于棒球又有着什么样的期许和情感?以及影片中,棒球基地因为拆迁而多次搬迁的现实背景,等等。

许慧晶有自己的考虑,他希望影片首先更大范围地抵达受众,“如果想让大家更多地去讨论、去关注什么,首先要传播出去。”《棒!少年》中,体育运动和孩子的题材具备天然的传播基础。观众隔着两个少年的故事间或能感受到现实问题的存在。

▶️《棒!少年》双主角,左是马虎,右是小双

⚾️

城市画报 × 许慧晶

城市画报:怎么想到《棒!少年》的片名?

许慧晶:一方面直接的意思就是棒球少年;另外,从我的理解里面,我觉得它是有一个拎棒子的少年的意思,就是拿着棒子就上台,然后去——

城市画报:对抗世界是吗,解读空间还很大。

许慧晶:对,填空式的。这是我理解的意思,然后英文翻译是 Tough out 。

城市画报:最早看到马虎,他身上什么东西打动了你?

许慧晶:我们第二次拍摄的时候,马虎才去到基地,一去就很“炸”,和人自来熟。他也会不停地让我们拍他,展示各种技能,翻跟头、唱歌,捣乱……他的表现欲非常强,摄像机无法离开他。

城市画报:最后的呈现上,对于小双似乎没能足够深入,是因为他还没有完全能够打开自己吗?

许慧晶:我们有很多东西都剪掉了。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内容是把它当成背景去使用,而不是让它成为主要内容。同时如果我们从小朋友的视角走,小朋友关注更多的是他这个年龄段他所经历的事情。关于外界的变动,大家更多是被动接受,而不是直接地遇到。

▶️投球手小双

城市画报:这样是否会回避掉一些问题?像你过去的作品,比如《妈妈的村庄》指向都非常明确。

许慧晶:那倒没有,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方式。我们做片子,要考虑这个片子初衷是什么,最终想让它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希望这个片子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带来一些可能性。

城市画报:他们是指?

许慧晶:就这群小朋友。能给我们拍摄对象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他们可以健健康康地成长到18岁,或者给他们带来更长远的正向影响。

城市画报:剪辑过程中,有什么坚持一定要放的画面?

许慧晶:像马虎学短视频里跳“摩托摇”,我就特别喜欢。最后我们还是做了一个小的变体,让它继续存在。我觉得那是属于马虎的11岁儿童时期的音乐,非常特别的一个喜好,代表他自己的东西。以及开头小双坐在山里石头上的画面,我也想尽各种办法将它放进来,我觉得那也是属于他的世界,就跟马虎一样,那是属于他的、绝对最具有安全感、足够让他放松,能呈现个人内心世界的一个地方。

▶️马虎很有表现欲,在跳短视频里的舞蹈

▶️小双静静地坐在山里石头上

⚾️  讲讲 ⚾️

为改变命运,

你有做过哪些勇敢的事情?

来评论聊一聊!

以上内容节选自

《城市画报》2020年10月刊

《对话<棒!少年>导演许慧晶:影展和市场,我都想要》

本文有改动

✒️

文/夏偲婉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夏偲婉

微信编辑 / 区明坚

实习生/ 刘晓华 杨锦英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