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想起雪花飘舞的岁月/唐剑雨
责任编辑亚静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题记 刘亮程《寒风吹彻》
不知为什么,总爱在雪花飘舞的季节强烈的思念向日葵花开时的样子,大片大片的金黄仿佛绽放在了心里,暖暖的感觉很是舒服。后来想想,是不是心里的雪积得太厚,一看到下雪,就总是盼望着阳光四射,总是盼望着春暖花开。
不管欢迎与否,2020年的冬天还是到来了。
妻子将晒进阳光的冬衣冬被准备好,嘱咐孩子多喝水,防止感冒。我也给远在东北的父母打了电话,嘱托他们多保暖,外出别滑倒了。妈妈在电话里说东北的雪太大了。
这几天,初中高中的同学群、朋友圈都在晒雪景。还有的同学找出了孩提时代堆雪人,坐狗爬犁,打“冰猴”,舌头沾在铁大门上的小视频发到同学群里,好不热闹。记忆一下子就被勾起来,就像家乡正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飘落……
下雪的时候,总能想起小时候贴在家里墙上的那张年画:大雪后的清晨,手拿扫帚的军属老大爷披着羊皮袄推开自己家的房门,看见外面厚厚的积雪不知被谁清理得干干净净,老大爷笑了。在门后躲着几个脸蛋儿被冻得红红的,但依然笑得像花一样的“红领巾”。
这幅年画的名字叫《谁又替我把雪扫》。简单的一幅年画,那个火热年代的精神风貌便跃然纸上。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喜欢照着墙上年画里面的字学习写字,所以对这幅画记得特别清晰。当时这幅画还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也是那个年代小学生们拥军优属、扶贫济困美德的生动体现。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都会对这幅画记忆深刻,一幅年画曾经温暖了几代人。与那些“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没有社会公德心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想起飘雪季节,让我最难忘的是那个年代每年“送公粮”的场景。
隆冬时节,寒凝大地,农村的土路早已被冰雪覆盖。大人们挥动着长鞭,赶着马车,在二龙山粮库后面早早就排起来长长的送粮队伍。人欢马叫的氛围里,他们在焦急的等待着验收、过磅、入仓、开票、回家。那时候估计没有什么天气预报,或者有也没有人听,都是出门看天气。有时候赶上西北风,冒烟雪也没办法,即使在风雪中等成了“圣诞老人”也要耐心的等待,有路远的来的时候星星还在天空闪烁,等到回家时已是万家灯火。
排队等待还不是最让人难受的,让人难受的是粮库的化验员验收那一关。那些化验员很有权,送粮的人都围着他们转,说着客气话,陪着笑脸,还时不时的递上一只香烟,但心里也在不停地打鼓。到底能不能验收,能不能顺利卸车、开票,都是他们一句话的事。他们手里的金属粮探子好似尚方宝剑。那些化验员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副对联是这么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因为粮库和我念的中学只有一墙之隔,有的老师就把这副对联用到了学生身上。不恰当是肯定的,因为传递的价值观一下子就跑偏了。多年以后的同学会上,有一位混得挺成功的同学吐槽起来这件事,表情还是挺复杂的。
农民兄弟春种秋收,为国家缴纳公粮,有时候为了顺利验收,还要托关系找人意思意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关系硬的人家的公粮能顺利过关,还是一等粮,水份低。偏偏你家的就是等外粮,拉回去晾晒好后再来,真是气得干翻白眼。那个年代,有一首知名的笛子独奏乐曲叫《扬鞭催马送粮忙》,清脆悠扬,令人心情爽朗。我想肯定指的是送公粮顺利的喜悦心情,不顺利的那真是垂头丧气暗叫娘。
有一年,我记得爸爸把公粮拉回来心情很不好,正赶上天下大雪,爸爸进院的时候,眉毛,头发,胡子都结了霜,嘴里吐着白气,活生生一个白胡子老人。爸爸心情低落到一句话也不说,妈妈也急得不行,只有好言安慰。要知道这种形式的“退货”对我家来说真的很难过,主要是扛不住来回折腾。想起爸爸因为送公粮遭的那个罪还是挺心酸的。
妈妈含辛茹苦供我读书,她说,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念,将来就往粮库考。哪怕你不能当个化验员,最起码咱家用个麻袋都方便一些。那个年代,估计农民用麻袋比较紧张呗,哪知道妈妈这么简单的愿望都没有实现。有时我想起来,真的觉得挺对不起老妈的。以至于现在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还笑着问问老妈家里缺不缺麻袋?
雪过天晴,春风化雨。 直到2006年,农村取消了送公粮,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地还有了补贴,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中央1号文件连续多年都关注“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产品价格在今年又连续涨价,广大农民的小日子就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那种温馨和谐的幸福经常滋润在欢天喜地之中。
回想送公粮时的那个年代,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托关系“找人”,有可能是我太不成熟,亦或是认不清这个现实的社会,因为我家实在无人可找。不管什么事都要找人,上学要找人,上班要托关系,打官司、调动工作更要找人。有点姿色有点品味的小姑娘找对象都愿意找粮库上班的,都要看你“上头”有没有人?“人家某某关系多硬啊”!“人家某某那还了得,是上头的啥啥关系”。简直就是有“人”走遍天下,无“人”寸步难行。用现在网络上总结蜘蛛一样的生存状态就是:“之所以能坐享其成,就是因为有一张关系网”。
我家没有这张“网”,一提到托人找关系,我就头疼,我就害怕,我就恐惧,心里就开始噗噗簌簌的下雪。我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追寻。这可能也是我向往远方的根本原因。几年之后,我终于有了去南方发展的机会,那时候爬出地垄沟就是最大的梦想,所以我毅然决然的奔向远方,奔向自己的梦!
记得在初中读书时,有一年冬天,因为雪下得挺大,加上自行车又有点毛病,总是掉链子,我就嘟嘟囔囔的和老妈磨叽。把老妈气得骂我:“你将来要是能出息人(出人头地的意思),除非龙叫三声虎下蛋。你要是出息不了人,将来要饭都摸不着门”。我回应老妈:“我就是要饭,将来都得出省,不会在家门口要,绝对不给您老人家丢脸”。没想到一语中的,多年以后,我真的离开了老家,跨越了几个省去讨生活。
在南方工作几年后,也有家乡国企的姑娘向我伸出了爱情的橄榄枝,我回信婉言相拒:“我很喜欢北方的雪,但我更禁不住南国杏花春雨的诱惑……”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份是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要好好的爱她。我想我会的。
当然,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现在农民的日子好了,爸爸妈妈身体不错,每年把地租给别人种,国家还有补贴。每个月还能领到固定的养老补助,虽然不多,也能贴补家用。三个子女都能力所能及的都尽到了赡养义务,爸爸闲暇时再做点小买卖,妈妈侍弄一方小园,种菜养花,再养点鸡、鸭、鹅,用妈妈的话说,图的就是自己吃着方便。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两位老人家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大姐常说人间好,男耕女织度光阴”。这是我特别喜欢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两句唱词,用在我爸爸妈妈的身上挺合适的。
有时候我在想:若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半天读书,半天静坐。若有朋自远方来,有自家菜园里的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西红柿都是现摘的,有的菜还滴着露水珠,配上刚刚从鸡窝里捡出来的鸡蛋,再炖一只鸡,烹一只鸭,丰盛的农家菜里饱含着平凡日子的欢喜。
人活一世,图啥呀?
这不正是自己要追求的田园梦吗?
谨以此文献给家乡的飘雪季节和自己曾经倔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