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和梦想 | 12.5国际志愿者日特别报道

 慈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社会身份、家庭角色,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他们是当代真正的“梦想家”,用不同的色彩,像孩子一样,大胆涂鸦关于爱的梦想。
他们有些在敬老院和老人们亲切地聊天,有些在安宁病房静静地守护,有些奔波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家访路上,也有每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任劳任怨处理着庞大繁琐的数据信息。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们,才能确保慈慧各类项目的顺利运转。他们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心里总想着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才能真正地帮助对方。在今天这个专属于志愿者的日子,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感动和收获。

和你一样 李宇春 - N+1 Evolution

关于心安

杨耿
努力成长为心中最真实的自己。

万里归来颜愈少,

此心安处是吾乡。

48岁的杨耿老师,担任西部助学计划统筹已有四年。他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快乐,作为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能让他身心愉悦并获得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或许是他成为志愿者的原因之一,无关乎金钱、精力等。他明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德宏,见见孩子们。
杨老师谈及小磊同学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令人动容。小磊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早年母亲因病去世,留下巨额医药费,父亲有残疾,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今年续助工作开展后,他主动打电话给杨老师,提出自愿放弃续助,杨老师很惊讶,劝他再考虑一下。小磊说已经考虑了几天,因为发现同学中有比他经济条件更困难的人,他希望慈慧把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即便大家希望他再三考虑,但他还是用轻松的语调说:“老师,没事,我暑假打工赚了一点钱,可以付一点学费。”在后来的交谈中,杨老师得知小磊是通过类似搬砖的苦工,赚了一点微薄报酬。“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能印象不深刻呢?”杨老师说。
他认为,与其说是他帮助了孩子们,更倒是像这些孩子在潜移默化治愈他。他说:“我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他们带给我太多,他们的乐观豁达、质朴纯真、善良坚强,每每都能让我重新反思自我。”
被问及希望孩子们将来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时,杨老师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未来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物质水平会不断提高,外部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利弊不得而知。但希望同学们能不断认知自我,突破自我,在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努力成长为心中最真实的自己。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

关于富足

钱颖
如果我们能睁开心眼,

看看内在无穷尽的宝库,

就会发现无处不是珍宝,

可供给你光彩、喜悦和富足的一切。

钱颖老师今年33岁,也是一位5岁宝宝的妈妈,她平时主要参与安宁陪护项目中的病房服务和志愿者培训。在慈慧服务2年,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她认为所有努力都不会空耗,总有一天会回馈在家人甚至自己身上,现在不过是在提前做准备。
她每次都带着空杯心,不做任何预设地进入病房,用同理心,与病患的悲喜共融。她说,其实最难的是消除自己的“同情心”,总是不断地想“给”——我是来帮助你的、我觉得这样对你比较好......其实参与过几次陪伴后就会明白:受益更大的是志愿者本身,每一次陪伴结束我们都被给予满满的爱和感动。没有谁比谁更强,陪伴与被陪伴是相互的。
提到触动最深的故事,钱老师娓娓道来:“曾经在安宁病房中,陪伴过一个全身瘫痪的奶奶,只有手能微微地屈动。她不能言语,眼神空洞,陪伴着她的女儿说,妈妈之前最喜欢听沪剧。我给奶奶唱了一段《燕燕做媒》。唱着唱着,奶奶的脸上咧开了笑脸。唱完,我跟奶奶撒娇:奶奶我是不是唱得很好听啊。奶奶很努力地向我竖了一个大拇指。她女儿说,真的很感谢你们,我妈妈很久没这么开心过了。谁能想到呢,我初中时因为爱好,跟着磁带自学的几句沪剧,竟然能在20年后,为一个临终病人带去一段美好时光。任何的学习都不会白费,总有一天它会用它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你的努力。”
当被问到最初靠近临终患者,会不会害怕的时候,钱老师说:“没有哪一种关爱大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大多不是在“死亡”这件事本身,而是趋近死亡的痛苦过程、无法圆满的人生遗憾、以及对死后不确定等因素而产生的恐惧。但当我走进安宁陪护之后,发现原来我们是有可能在死亡之前达到身、心、灵的平和,尊严而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步努力,是为任何人,也是为几十年后的自己,未来可期。”
 

关于感恩



何毅勤

感恩可以展现出生命的全貌,

让我们拥有足够和更多的东西

57岁的何毅勤老师,是在儿子的鼓励下成为了一名志愿者。3年来,参与了孝亲敬老、西部助学和安宁陪护项目的后勤工作。在敬老项目中,负责联系供货商,确保每次的蔬菜及时到位,使送菜活动顺畅进行;同样学生资料的审核也是为助学项目发放资助款做好准备;作为安宁陪护的项目联络员,则更是志愿者和病患及家属之间的桥梁。
何老师说:“志愿服务,本来就是奉献活动。献出一点点小爱,融汇到社会这个大的、爱的海洋中。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陪伴是一种互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你无偿付出的同时,服务对象也同样给了你温暖回馈。这是一种爱的回报。比如,在参加敬老陪伴服务时,会遇到各种难题,但反过来,志愿服务能使我开阔眼界,升华自己的情怀,学习如何更好的处理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能服务于社会老人,对自己家人而言也能照顾得更好,甚至对自己今后的老年生活亦助益良多。”

关于榜样

张亚云

当你上场时,

你已不是原来的自己,

而是更大、更强、更美丽的自己。

40岁的张亚云,是一位HRBP,作为支持项目的后勤岗位,这个岗位需要做很多行政工作,比如:制作活动链接,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每天发送慈心慧语,保持工作群的日常互动;记得关怀志愿者,在志愿者生日时送去问候等等。每当收到志愿者们感激的反馈时,我们内心更多的是喜悦。面对新的志愿者,我们能很自豪的去介绍慈慧团队在做的事,让更多的人知道项目理念;我们也会根据需要做一些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团队近期的活动情况;协助完成慈慧的理念培训和项目技能培训,让每位志愿者合格“上岗”。这里每个环节都很细微也很琐碎,但是张亚云却做得一丝不苟。
她觉得生命中有很多的事情是无法以回报为目的的,心中有爱,温暖他人也是温暖自己,这是无价的。当有新人加入慈慧志愿者的团队时,张老师会对他说:“成为一名志愿者不仅靠一腔热情,更需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平常心做志愿者,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榜样。”

关于希望

薛黎明

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需要公益机构,

人人需要奉献爱心。

49岁的薛黎明负责迎接刚刚报名的新志愿者,让他们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计划、了解慈慧。

薛老师认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需要公益机构,需要人人奉献爱心。这样,困难的人就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帮助。譬如助学项目,这些年来不可胜数的受助学生,从辍学的边缘回到了课堂,从困顿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们的顺利成长对这个社会也是一种贡献,所以,为此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值得而有意义的事。

在参加过几次送菜活动后,她收获很大。之前以为只是受助对象行动不便,所以上门送菜。后来才知道,这个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陪伴。种定期的,对非亲非故的人,不离不弃的陪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是非常稀有的。帮助的老人中有些身体不好,有些孤居。志愿者用这种暖心的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束阳光,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社会的善意。做公益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小事的坚持,就能发出大的光热。这样的公益,人人都可以参与。

薛老师曾勉励新志愿者说:“慈慧这些年的项目运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广受社会认可和信赖。如果您加入进来,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活动,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自己的收获也会很大。不仅能从同事那里、学生那里、老人那里学到东西,自己的心灵也会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得到净化。志愿者工作,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服务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无论遭遇任何逆境,若能安之若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智慧。”

杨耿、钱颖、何毅勤、张亚云、薛黎明5位志愿者的故事,只是众多慈慧志愿者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地善良醇厚。

如果说爱心是那最初涌现的泉眼,那么实现自他幸福和快乐的梦想则是他们终身要奉行的事业,尽其所能、无怨无悔!

编辑 / 曼嘉

文 / 贺斯渡、Nanc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