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拓展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解读与继承发展,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生论的基本问题。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更是一个重要核心的主题,如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对于知和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论争:

  1. 知行难易问题

  2. 知行先后问题

  3. 知行轻重问题

  4. 知行分合问题

知行的难易

知和行,我们一般人都会认为知易行难,而孙中山却主张行易知难,知要从行中获得,饮食容易但难在了解食物的化学结构,烹饪技术的原理等,使用钱容易,但难在了解市场经济学。孙中山强调“知难”,意在在行的基础上将知提升到科学水平。

知行的先后

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宋代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则主张知先行后,引用他的一句话:“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而清初王夫之则主张行先知后。知和行的先后关系是不能绝对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启发的,我们可以借助前人的知识,经验达到我们某种目的,这是先知后行,但我们有时候可以由尝试得出经验,对事物有了总结,这是行先后知。

知行的轻重

是重知轻行,还是重行轻知,又或者是知行并重?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朱熹:致知力行,论其先后,故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知行的分合

是知行分离,还是知行合一,还是知行并进。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王夫之则认为之中有形,行中有知,知行是相互渗透的,应当知行并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讲到真理时谈到了实践,但并不深入。其讲解认识论是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方法的顺序进行的。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理论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抽象和概括,逻辑和历史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矛盾论,将认识和实践,知和行作为一对基本矛盾来论述,毛泽东批判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知行观,结合中国的革命,抓住认识和实践这一基本矛盾,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根本规律,阐述了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涵,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共产党正确,科学的态度,观点,方法。

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主要理解成人伦日用和道德践履,没有将行理解成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而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思想。

(0)

相关推荐

  • 第四讲:《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底蕴

    本集简介: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诞生于1937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论"以哲学形式表达了中国革命的实践智慧,是活生生的中国革命的认识论和辩 ...

  • 终极本体论的终极可知论意义

    人对神的虔诚度与自身的主体性成反比,通过这样的常识化解读,希望大家能够常识化地理解政治.宗教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内在哲学关联,所以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所谓的西方民主,不是谁的赏赐,只是由科技进步所提供的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9)

    原著连载(59)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哲学世界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 [矛盾分析]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变 ...

  • 思想的光芒

    连续走了几天的路,还爬了2次山,有点累了,赶巧后天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就从旧作<大散文>中截取<学点辩证法>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讲的是当时股市问题,已时过境迁)和<两战两 ...

  • 人是受逻辑支配的思想工具

    常识化哲学一旦出现,将以简便易行的知行合一性为标准指导现实人生,通俗地说,就是符合常识化基础上的普及化标准.对照现在哲学普及不能的现实,其中的关键在于认识论上的莫衷一是. 按照<哲学的常识化转向 ...

  • 学好“三论”,用好“看家本领”

    学马哲.用马哲,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掌握.用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62)

    原著连载(62)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哲学世界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 [知行统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知"是 ...

  • 必须打破学术界的陈见,中国的话语权才能走向世界

    当今学术界有两个成见:一个是西学成见一个是传统成见.这种所谓成见并非一般之定见,即固定的认识.现成的见识.成型或定型的看法.习惯看法.这种所谓成见是指由哲学理念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之成见是很难改变的.当今 ...

  • 中医与中国传统哲学#06

    中医与中国传统哲学#06

  •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哲学历经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每个发展阶段各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思想特征. 先秦子学.先秦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学说 ...

  • 中国传统哲学对21世纪意义,哲学可以促进全学科进步,提供方法论

    #春日茶话会#中国的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哲学似乎没有严密的逻辑化,系统化的大论文!大多是对答语录,寓言故事,以及经史合参,又或者是奏章文,策论! 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哲学 ...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节

    中国哲学中的节的概念是什么呢?是天人合一理论系统中天文学的概念,就是24节气的节!         一."节"是天人合一哲学系统表示物候的名词概念.既表征时间,也指示时间.     ...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节# 中国哲学中的节的...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节# 中国哲学中的节的概念是什么呢?是天人合一理论系统中天文学的概念,就是24节气的节! 1.节在天人合一语言系统内的一个名词概念. 2.是方法论链接方法的表述"符号&qu ...

  • 中国传统哲学的七个思想特点

    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论从其思想内容还是从其思想形式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观.伦理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都有所表现. 一.关注现 ...

  • 好书推荐:被“主义”绑架的中国传统哲学

    王小波有篇著名的散文,名叫<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文中谈到一个叫花剌子模的国家,这里的国王有个癖好,只想听好消息,不愿听坏消息. 如果使者给他报喜,他就给对方加官进爵.如果谁给他报忧,国王 ...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A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个高度复杂的哲学思想的体系,而不只是简单的那些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不是什么礼教吃人.科举八股.修身治国:不只是什么女子裹脚.男人三妻六妾.愚忠愚孝等.更加不是读书要读儒家经典, ...

  • 中国传统山水画写生观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及禅宗思想的影响非常深,也是最心灵化的艺术,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静观是一种精神.在静观中,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相应和:在静观中,将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用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