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合肥都市圈再拉蚌埠入群,南京都市圈怎么看?

山川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大方向,8月底接连两场重量级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清楚地进行了描绘:接下来国家层面将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口与经济还将进一步向核心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汇聚。

如此一来,全国各大城市群、都市圈,纷纷借此东风之便,进一步扩大各自的群、圈范围。身居国内综合实力最强长三角城市群的合肥都市圈,便在近日宣布进一步扩容,将省内蚌埠市整体加入。

合肥都市圈再扩容:蚌埠市已整体加入

据合肥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相关人士介绍,9月5日,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蚌埠市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决定,蚌埠成为合肥都市圈中的一员。

今年1月,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预计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同比增长8.6%。其实,蚌埠市早就有了想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想法。

今年5月,蚌埠市出台了《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蚌埠市要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新一轮修编,积极加入合肥都市圈。

以合淮产业走廊、合—滁—蚌经济带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蚌淮(南)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9—2035)》编制和实施,实现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空间、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规划政策有效对接。

同时,谋划建设合蚌城际、亳蚌宁扬城际,陆续实现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联通。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建“一核、一江、一区、七廊、多板块”生态空间格局,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屏障。200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

2007年初,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

2009年8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同时把淮南市和桐城市纳入合肥经济圈范畴。

2013年底,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2016年,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同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芜湖市、马鞍山市加入合肥都市圈。

省会的橄榄枝:合肥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城市群,群内的都市圈子集不仅数量多,而且每一个都实力不俗。

在早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曾提出了长三角“一核五圈”的构想,即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另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勾画了长三角都市圈的轮廓。

由于上海本身城市定位的特殊性,所以在长三角城市群内,上海都市圈的提法渐渐就弱了一些。我们不妨重点关注一下其他几个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句容、丹阳、扬中、仪征、高邮、天长、明光、宁国、溧阳)和20个县,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3674.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730.7亿元。

杭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以杭州为中心联结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五市为节点长三角打造的“金南翼”。杭州都市圈总面积53239平方公里,2017年都市圈常住人口2569.8万,地区生产总值26520.5亿元。

宁波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是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建设宁波及浙东地区立足长三角,打造“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加大推进宁波市辖区城市地位和加快推进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同宁波市辖区一体化的步伐。

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凭借苏南模式,苏锡常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经济迅速崛起。2017年,苏锡常三市区域生产总值即超过3万亿元。

看过了以上都市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合肥都市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合肥都市圈那么急于进一步扩容——

在蚌埠入圈之前,合肥都市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国土面积占安徽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安徽全省的比重接近59%。2016年,合肥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6.3亿元。

我们可以很清楚发现,在经济体量上,合肥都市圈基本只有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一半,与杭州都市圈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仅和宁波都市圈情况相似。不过宁波都市圈虽然叫做都市圈,但本质上只有宁波一城与周边几座县级市的组合,占比浙江全省经济总量也较低;而合肥都市圈基本上是合肥拉着众多安徽关键性地级市参与,两者的权重性自然不能简单比较。

需要大家提醒的是,身在长三角城市群内,不同的都市圈其定位不尽相同,在多个兄弟都市圈都在走经济体量路线时,区位优势明显要稍逊一筹的合肥都市圈,在对自己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意模糊经济属性,而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属性——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500万人,其中合肥800万,芜湖420万,马鞍山280万。城镇人口约为130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8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80% ~85% ,2030年达到90%~95%。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才是合肥都市圈从设立之初就清楚的发展主要方向和权重。

身体很诚实:南京都市圈的硬核影响力

南京之于安徽省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是所有的江苏、安徽两省居民都心知肚明的。

相比合肥长期以来辐射力度主要集中在皖中地带,南京对于安徽省的辐射,从来都是不分皖北、皖中、皖南的。

关于南京对于安徽的看中,我们可以从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名单中清晰看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句容、丹阳、扬中、仪征、高邮、天长、明光、宁国、溧阳)和20个县,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

我们抛开区县级行政区,单从地市级行政区来看,南京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城市,从一开始就是江苏、安徽两省一省一半,各4座城市的。

而事实上,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如果我们把南京特殊对待的话,那么南京都市圈中事实上安徽和江苏普通成员级地级市的数量应该是江苏3个,安徽4个。

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是,如果进一步计算以上几市的土地面积,情况还会更加有趣:南京6587平方公里、镇江3843平方公里、扬州6634平方公里、淮安10072平方公里、马鞍山4049平方公里、滁州13398平方公里、芜湖6026平方公里、宣城12340平方公里。

安徽四市,面积合计35813平方公里;江苏三市,面积合计20549平方公里,即使加上南京,总面积不过为27136平方公里。所以在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中,上层对于南京都市圈的定位,原本那就是拉动南京周边的苏皖两省区域经济发展。

相比其他尚且停留在名义层面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进程显然更为落地化,这充分体现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进程的迅猛之上——

轨道交通建设分城圈、郊圈、核心圈、紧密圈由近及远四个层次来建设。

城圈即主城,规划中有15条地铁线;

郊圈指都市发展区半径30km,主要是地铁的延线及江北、江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具有战略性的江宁、仙林内部地铁;

核心圈指的即是宁镇扬马滁等半径在100公里左右的,有宁高线、宁句线、宁仪线、宁扬线、宁马线、宁滁线、宁和线;

紧密圈及以远指半径为200公里左右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常城际、宁杭城际、宁安城际、宁合客运、宁淮城际、宁通城际。

待这些城际铁路建成后,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巢湖、宣城、芜湖、合肥的时间将分别缩短至19分钟、30分钟、60分钟、16分钟、19分钟、48分钟、25分钟、30分钟、47分钟。

一小时都市圈,届时将真正全部形成。

蚌埠:安徽省的交通要道

蚌(beng 四声)埠(bu 四声),这是一个对于绝大多数安徽省以外人来说,名字都略显拗口的城市。

蚌埠是安徽省北部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总面积5950.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1.25万,常住人口337.67万人。截至2018年,蚌埠市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经济开发区。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714.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7.8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62.29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744.48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43.9:42.9调整为12.1:44.5:43.4。人均GDP50662元(折合7656美元),比上年增加4429元。

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量两方面来看,蚌埠市现阶段都还只能徘徊在三四线城市之间。而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城市群中,蚌埠市还要面临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分级标准。但是蚌埠市的最大价值,还是在于它的交通枢纽地位——

蚌埠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

在合肥高铁路网尚未真正铺展开来时,蚌埠市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率先乘上了京沪高铁这艘大船,成为国内较早期开通高铁线路的三四线城市。也正是因为这条高铁,使得蚌埠比安徽省内许多城市都先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

乘坐高铁,从蚌埠到南京最快最需要41分钟,是绝对的南京都市圈一小时成员城市;同时蚌埠到上海最快也只需要2小时,成为上海都市圈两小时成员城市。

相反,虽然目前蚌埠到合肥的高铁最短耗时也仅有45分钟,但是在日发行车次数量上,蚌埠南京之间的频次依旧是蚌埠合肥之间的一倍左右。

而我们提到的蚌埠交通枢纽地位,并不仅仅因为蚌埠本身通往合肥、南京和上海的便捷性,更是因为,蚌埠连通皖中和皖北地域间的特殊价值。

因为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和江苏被为苏北、苏中、苏南一样,安徽也被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作为省会的合肥,长期以来事实上都是皖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对于皖北和皖南的辐射性较弱。

皖南与苏南地区凭借长江相连,从古至今都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高铁建设的规划因素,皖南地区仍旧是率先与苏南地区形成了连接,而不是与皖中、皖北地区。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合肥都市圈的成员城市中,皖南的宣城、黄山、池州、安庆目前都是并未包含在其中的。这一方面是源自长江的天堑之隔,另一方面也是区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而这也就意味着,合肥都市圈想要进一步扩容,皖北地区事实上是最好的突破口。相比皖南,皖北的经济和产业情况更为落后,对于寻求经济增长的迫切性更强。与此同时,广阔的皖北地区待城镇化人口众多,这也正是合肥都市圈未来发展最迫切需要的资源。

拿下蚌埠,也就意味着拿下了通往宿州、淮北的大门。而过去,这里一直都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辐射地区。

本文参考素材如下:

《今天上午!合肥发布一个重磅消息!》·江淮晨报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东北经济转暖 丨 城市高等教育实力 丨 粤苏地铁争霸 丨 普通地级市十强 丨 18大自贸区 丨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丨 房地产依赖度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上半年GDP三十强 丨 地方财政收入 丨 江苏全域一体化 丨 多城杠杆率超100% 丨 上半年25省GDP 丨 苏南模式和江苏未来 丨 上半年房价收入比 丨 二次城市化 丨 夜间经济 丨 房价消费和工资 丨 长三角一体化 丨 汽车消费南移 丨 盐泰锡宜城际 丨 淮海经济区 丨 南京,要更大 丨 江西/南昌的崛起

人文: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