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顶教堂&魔都小故宫

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国立图书馆现名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始建于1936年。

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筑坐西朝东,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主体部分为二层,门楼高四层,门楼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设计手法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混合式样。

市立图书馆由于财政经费不够,建设之路波折坎坷。最后建成的图书馆,只有原设计方案的一半体量。

中国以前没有建筑师一词,盖房子的工匠名为梓人,都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系统学习过建筑理论。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中国建筑史的一个特别时期,有志青年童寯、陈植、赵深、杨廷宝、范文照等奔赴国外深造建筑知识。

接受过专业教育的高材生,回国后执业后成为注册在籍的建筑师,开创了中国现代职业建筑师的先河。设计了很多知名建筑: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美琪大戏院、上海音乐厅、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等助推了近代上海现代化。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宗师。

学霸董大酉清华毕业去了外国学建筑。7年后,他成为了“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尽心尽力筹建了旧上海市政府大厦(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博物馆(今同济中学)、体育场(今江湾体育场),缔造了《大上海计划》中新市中心的雏形。

古城楼式的图书馆,雕梁画栋重楼飞檐,连接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未来,堪称上海版的小故宫。

1928年落成的鸿德堂,位于今虹口区多伦路59号。

教堂主楼坐南朝北,砖混结构,外墙青砖砌筑,屋顶覆盖青瓦。平面呈长方形,底层设大厅,平面形制采用西式教堂的平面模式。

北立面中轴入口处有方形钟楼。钟楼顶部为楼阁式,覆盖重檐四方攒尖大屋顶,外墙亦以青砖砌成,并有仿木构架的红色水泥圆柱,檐下绘重彩画。二层为礼拜大厅,室内中厅、侧廊采用券柱,部分门洞口采用半圆券。

教堂建筑在近代上海的地域性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本土建筑样式的融合,鸿德堂以最大胆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中西融合的探索,最终特立独行的选择了传统的中国重檐顶式建筑样式。

鸿德堂独特的建筑样式,不仅是上海近代建筑难得一见,也是帮助我们了解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历程的重要研究样本。建筑样式对研究近代中西文化融合,海派建筑文化精神内核与演变动力,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大屋顶名词解释:

重檐顶

重檐顶部更有层次感,体现了建筑的韵律美。

它的设计使建筑的外观不再单一化,变得丰富有趣更有欣赏价值。

我国传统建筑中有严格等级分明。单层的歇山顶建筑没有两层重檐的歇山顶建筑等级高,以此类推。

重檐建筑根据屋顶形式的不同,又有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

尖、重檐盏顶等分类,它们都是为了表达隆重的效果而将原有屋顶加高的。重檐在构造上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下檐檐、金步之间。

重檐庑殿

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

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重檐歇山

重檐歇山顶亦称九脊殿,即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其第二檐与重檐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重檐歇山顶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存古建筑中如明清北京城的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重檐攒尖

攒尖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类似锥形。

根据平面柱网分布的不同,构架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周围廊式

实例:北京故宫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城楼、保和殿,北京太

庙正殿

青海乐都瞿昙寺隆国殿,北京先农坛宰牲亭等。

前后廊式

实例:北京故宫钦安殿、北京历代帝王庙正殿、昌平明长陵棱恩殿、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北京故宫端门城楼等。

殿内无柱式

实例:北京故宫角楼、北京太庙牺牲所正殿、故宫千秋亭、万春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