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學的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
——访中医文化教育专家吉文辉教授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如阴阳、五行、易学、气学、道学、儒学、哲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时令、地理、生物、包括食物、药物、形体,以及医疗实践等共同构成了中医学庞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 在遗存至今的传统知识体系中,没有一门学科能像中医学这么全方位的涵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吉文辉,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与研究工作。在文献学专业与中医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外,对中国传统文化易学、哲学、史学、文学、佛学、文字学等都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古籍版本学、》《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学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张宗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医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两者关系究竟如何定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一般人看来,中医治病主要依靠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临床经验才是中医的根本。?您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
吉文辉: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是针对中医学而言。中医治病主要依靠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经验与技术应用,这点没错。但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来源和中医学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看,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医学的根本。
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水乳相容、休憩相关。中医学正是熔铸了传统文化中哲学、易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等诸科知识,并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建构,才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成长、发展、成熟起来的,正如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医学的原动力一样,也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原动力,是中医学的根。没有这个根,就很难形成中医学这棵参天大树;没有这个根,就很难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在遗存至今的传统知识体系中,没有一门学科能像中医学这么全方位的涵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认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西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是从根本上对传统文化在中医药生存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充分肯定。
张宗明:从中医理论的来源,特别是中医学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形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可以视为中医学的根。作为中医学根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难以全面把握。您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进行过分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门知识体系均包含着七个层次,欲得学问之全局,可从此七字入手。如果以中医学为例,从这七字入手如何对中医学知识层次进行划分?
吉文辉:这七个字的悟出,原出于我对中医学的观察和思考,并由此联想类推到其他传统学科。我在系统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各门知识体系时发现,不同学科都有着与中医学相类式的层次,于是,概括出"道、气、象、势、机、权、术"七个字,以显示传统知识体系的层次。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学学术整体上分为三个层次:道、学、术,我这里是就单个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更快更全面地理解掌握中医药学和其他传统学科提供方便之门。
第一层次是道。《周易·系辞》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法则。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医有医道。《黄帝内经》称"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中医不同于西医之处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中医理论包含着超越医术的大道。诸如上医之道、天然之道、阴阳之道、运气知道、摄生之道、形神之道等。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四章》),认为大道无体而功用无穷。中医学中的大道是每个习中医者不可不知的。今人习医,将医道降格为医学令人惋惜。
第二层次是气。气的思想是贯穿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一条主线。气为万物之终级、变化之本始。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举凡中医理论,从运气到生理,从病因到病变,从养生到治疗,从药理到組方,几乎无一处不*着气的理念。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基石,离开了气则中医不成其为学。
第三层次是象。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维方式。《周易·系辞》指出:"《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思维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医学也概莫能外。《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传统中医学,从生理、病理、药理到诊断、治疗,几乎都在运用象的概念,如阴阳之象、五形之象、藏象、气象、病象、证象、脉象、舌象、药象等。象在中医知识体系中处于方法论层面。
第四层次是势。势 在传统文化中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但在政治、军事、法律、中医、书法等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势在政治上是权势,在书法上是笔势,在军事上是战势,在中医临床上称病势。势又是一个流动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和可转化性,"夫势着,名一而无数者也"(《韩非子·难势》),如态势、趋势、走势等。因势利导是战争中取得成功的法宝,也中医临床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治疗原则。"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灵枢·师传》)。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诸种因素,审视度势,顺应病位、病势特点,以及阴阳消长、脏腑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最佳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方法加以治疗,以求达到最佳疗效。
第五层次是机。机为势之关键和核心之所在。机有机兆、机遇、机枢、机缘、机运、机动等内涵。事物变化之缘由、迹象、征兆,以及事物变化之利弊得失全在于对其的把握。气机、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气机就是气在人体中的运行和运作。气的运动形式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任何疾病,不论是产生于局部,还是发生于全身,都必然要引起气机运动的失调和气化活动的失常,从这一意义上讲,气机失调和气化失常是疾病的基本病机,把握了病机也就把握了疾病与治疗的关键。
第六层次是权。权就是权衡,这是成功的必经之道。思考、联想、类推、判断、分析、谋划、变通、决策之类皆属于权。医之为道,参天人之奥,操性命之权,其理至深,其责至重。因此,临症施治,必须澄心静虑,小心谨慎,认真思索,反复权衡。《后汉书·郭玉传》谈到:医之为言,意也。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古代医家所说的"意",指的是医家的思维活动,而不是凭空臆想。明代大医喻嘉言对此解释的十分到位:"色者目之所见,脉着手之所持。而合之于非目非手之间,总以灵心质"。(《医门法律·卷一·明合色脉之法》)因此,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就认为:"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千金翼方·针灸上》)。
第七层次是术。术乃成事之技,居七字之末。然术亦未可轻也。术之上有道与学,三者浑然一体,术之中亦有道与学也,唯人之识间有短长罢了。中医讲道、讲学,最终还是要通过医术来体现其使用价值。中医诊断之术有望、闻、问、切;中医治疗之术有汤液,有针灸,有按摩,有外敷;汤液有变化万千,针灸有手法不同。术之高者,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能发挥起死回生的功效。
以上七个字,大体上可以概括中医学的整体结构,并可以推及传统文化其他学科。欲得学问之全局,可以从此七字入手。
张宗明:"道、气、象、势、机、权、术"七个字是从知识层次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划分的,对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您曾提出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一个首尾相接的既封闭又开放的环型结构。环形结构可以用"天、人、德、和、中、心"六个字加以概括。既然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不是也可以用这六个字来概括?
吉文辉:当代学者刘昌林指出:"圜道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观念之一",我发现这一圜道观在传统价值体系中也有所体现。我用六个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加以概括,并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既封闭又开放的环形结构:第一个字是"天",人心以天为大,"巍巍乎,惟天为大"(《论语·泰伯》);第二个字是"人",天下以人为本,"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第三个字是"德",人生以德为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第四个字是"和",德行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五个字是"中",谐和以中为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第六个字为"心",持中以心为宗,"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而人心本出于天,则与天首尾相接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一种道德信仰,是对完美人格和祥和政治的追求,不是对神仙,对方术,对上帝的崇拜,"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六个字从宏观上概括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最新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实际上,这四个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周易·系辞下》);"诚者,天之道也"(《中庸·第二十章》)。这些思想与孔子所言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恭、宽、信、敏、惠)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之体现。"仁、和、精、诚"四个字相比六字环形结构,只是小大层次上的区别,一个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价值理念,一个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两者,本质上是相通的。
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一书
更新于 06-03
来自作品集傳統醫學养生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