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 | “一带一路”中的对外传播,会考哪些知识点?

公  告

查看「每日考点」所有过往推送,大家可以在微信后台发送关键词“考点”或“每日考点”即可获得所有「每日考点」的完整目录。对照那个进行整理学习即可啦。

核心概念辨析

一、关于“一带一路”的国内外报道(了解“一带一路”外部报道的环境)

中国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更加全面,而且角度多种多样,尤其在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方面更为突出。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多种多样,包括举办国际高峰论坛、组建国际新媒体联盟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报业联盟。

与中国媒体通讯类新闻为主不同,境外媒体报道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时更为全面,关注角度多样,且报道时以观察、评论性、分析文章为主,内容可读性强。境外媒体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报道居多。文化、社会观察更多,一定程度上与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红利与国际竞争意识有关。

二、我国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对外传播知识点中的高频高点)

1、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

冷战结束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媒体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针对中国快速发展现状,抛出“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发展进行诋毁。

2、对外传播管理体制过于保守

目前我国对外传播开放程度不够,“用内宣的路子办外宣”,不利于对外媒体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3、僵化、单向的宣传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观念以单向宣传为本,虽然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宣传中国”的根本任务,确立了新的对外传播观,但我国对外传播未能改变僵化的单向宣传模式,重点情调意识形态输出,对于双向互动模式不熟悉,传播内容仍然具有浓厚的官方味道,僵化、刻板、缺乏个性。

4、国内媒体处于“半失语”状态(模拟题: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国内媒体如何改变“半失语”的状态?)

在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上,国内媒体对题材的掌握度、记者报道事件的专业度、对受众的熟悉度等都比较欠缺,对外传播仍处于“半失语”状态。

三、“一带一路”政策对外传播带来新契机(重要知识点)

1、“一带一路”为对外传播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体

“一带一路”注册加快了商贾、金融等多行业走出去的进程,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合作方都迫切需要了解彼此的信息,中国企业需要知道所在地和所在国家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商业信息,国外相关企业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形成了我国对外传播庞大的受众群体。

2、“一带一路”为我国争夺话语权带来新机会

“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再次腾飞,强大的硬实力为软实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信息产业、传统文化“走出去”更加便捷,提升了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和水平,为扩大我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与发达国家争夺话语权带来了新的机会。

3、“一带一路”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冷战后至今,发达国家传媒集团借助雄厚的资本,在世界传播领域形成了垄断地位,两极化的国际传播秩序并未被打破。“一带一路”政策国内媒体走出去,将对外传播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打破两极化传播、建立国际传播秩序提供了可能。

四、国内媒体如何改进一带一路报道(对策性问题)

1、实施“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对外传播政策

“内外有别”是我国对外传播政策发展的基本原则,引导媒体正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形象。“外外有别”承认传播对象国与国内受众之间存在差异,强调为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

2、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媒体策略

“一带一路”为中国媒体“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因此,要积极利用海外华文媒体、利用各种(1)新媒体传播手段,使中国信息走出国门,赢得国际社会好感。

(2)推动中国媒体“走出去”,可以采用国内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进行嵌入式合作,创办当地报纸,形成“报中报”的形式。如福建《泉州晚报》借助《商报》发行《泉州晚报海外版》等。但总体影响力不够,因此要发挥国内权威媒体的优势,在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市场运营等领域与海外华文媒体展开全方位合作。

(3)积极引进华文媒体,外宣部门可以适当放宽政策,将世界各地华文媒体作为“新闻站”,允许一部分优秀华文媒体与国内媒体合作。

3、促进国内记者与华文媒体记者的沟通与交流

一方面,政府可以适度放宽政策,在国内事件报道中赋予华文媒体记者一定的采访权,经常邀请华文媒体记者进入国内媒体参观学习,提升他们的中文水平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国内媒体可以组织记者走出去,与华文媒体记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国内记者担任华文媒体的撰稿人或评论员,直接传递国内新闻信息。

五、媒体报道“一带一路”议题的改进(以新浪新闻为例,作为参考,大家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借助分析)

1、立意独特,大胆破题

如新浪新闻策划推出《大国之翼》系列专题,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形成传播聚合力,打造新浪新闻大型主题报道品牌之作。此外还通过大使说、西行漫记等特点鲜明的栏目,将政务“接地气”化进行传播,形象展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西两翼协同发展的现状。

2、全方位布局,多元化形式达到裂变式传播

新浪新闻在专题中推出重磅策划——《大使说》,以短视频栏目形式呈现,将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十国驻华大使对“一带一路”看法展示出来,向用户传递他们各自的“中国观”。此外,还采取发布新浪话题,吸引多家企业微博参与转发,以及通过系列报道的后续“听听外籍员工的真心话”等将主题报道的宏观话题变得普通化。

3、整合信息提升趣味互动

新浪新闻推出的一系列个性化专题策划,将专业的经济问题以卡通形式呈现,并通过虚拟元首对话回顾一路的历程,并发挥信息挖掘与整合的趋势,推出“一带一路”系列创意十足的趣味产品。此外,H5制作、街采创意小视频等都以调侃风趣的形式让受众消化“严肃高冷”的话题。

4、多媒体传播矩阵助力效果展现

媒体通过与多家优质微博大V合作推广传播报道,联合学术机构、主流媒体、优质企业、新闻中心等外部资源,通过社交平台留言、点赞、转发,形成互动传播。提升专题报道曝光量。

历年真题拓展

  1. 论述题:如何理解周边传播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2016北京大学MJC新闻传播基础)

  2. 简答题:一带一路下媒介公信力的建设(2016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440)

相关论文拓展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传播体系构建——刘鹏飞,朱丽娜《新闻战线》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传播政策解析——杨柯《中国报业》

  3. 以大数据思维创新“一带一路”传播——周均《传媒观察》

  4. “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影视剧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张雷《电视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