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睢阳保卫战的张巡,被誉为唐代岳飞,曾“守一城,捍天下”

▲张巡像

作者/风行卧龙

首发/文化影响力

说张巡是大唐名将,实在有所拘囿。古代没有专门的军校,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们,精通文事,从而精通吏事,也就精通了人事、政事和军事。将相本全才,文武都不分。这在张巡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河南邓州,张巡故里碑。图源/网络

《新唐书》记载,张巡是邓州南阳人。在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中,张巡照亮了大唐帝国灰色的天空。

张巡小时候就聪敏过人,记忆力超强,书读三遍,终身不忘。他写文章也是提笔落纸,立马可就。张巡知识渊博,对兵法、阵法很通晓。唐玄宗开元年间,张巡32岁那年,考中进士。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唐代,能考中进士,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当时流传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50岁考中进士,已经算是年轻的啦。要知道,一代文章宗师韩愈,连考4次,才中了进士,还是第13名呢。

考中进士的张巡,刚开始只做了太子通事舍人的官职。当时权臣杨国忠把持朝政,好多走仕途捷径的人都依附他,张巡不愿依附。张巡后来外放在地方去当县令,政绩卓著,口碑很好。不料,安史之乱却爆发了。

755年冬,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旗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叛军准备充足,所到之处,攻略无敌,大唐帝国的守将或降或逃,朝野震惊。洛阳、长安相继失守,唐玄宗也南逃蜀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国家危亡之际,只有县令级别的张巡起兵平叛,在宁陵(今河南宁陵)、雍丘(今河南杞县)一带屡挫叛军。不料,雍丘县令令狐潮投敌,并协同安禄山叛军攻打张巡。张巡退守雍丘县城,苦战60多个昼夜后,无奈东撤到睢阳(今河南商丘),与睢阳军政首领许远合作抗敌。

睢阳是个战略要地,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睢阳保卫战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唐帝国所急需的税赋、物资,都要通过大运河调运,而睢阳就是大运河的中转站和咽喉部位。睢阳,还是江淮地区的门户,保卫睢阳就保住江淮地区。

睢阳保卫战的胜利与否,是唐帝国兴亡的关键所在。历史,在岔道口。

▲睢阳的位置。图源/网络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13万,进攻睢阳。叛军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将领,骁勇善战,气势凌人。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二十余次,士气不衰。许远看到张巡才能非凡,就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负责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做好后勤工作。

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纯洁了队伍,统一了思想。然后张巡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等物资。张巡爱惜将士,把战利品分给了属下。这次大捷后,朝廷表彰张巡的忠勇,拜他为御史中丞。

而这,睢阳保卫战才算刚刚开始。

乱局中的张巡,是唐帝国的希望所在,也是叛军的眼中钉。初期,睢阳城内只有6800人驻守。而尹子琦反复多次攻城,屡次受挫后又增兵睢阳,人数到13万。强弱之下,城内情况非常危险。

进士出身的张巡,当然不是一介书生。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张巡激励将士们说,逆贼乃乌合之众,虽然很多,但不足畏惧,只要上下齐心,必能打退贼逆,且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贼众寡谋,贼骄则无智,乌合之众少谋且犯上作乱,必败无疑。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张巡机动灵活地打退叛军数次进攻,又用计射伤叛军首领尹子琦,把叛军的士气打落。张巡还注重攻心,瓦解敌军。史载:“贼士攻城者,巡以逆顺说之,往往弃城来降,为巡死战,前后三百余人”。——攻心为上,这简直是用兵的至高境界。

张巡虽战略得当,战术有力,但毕竟是孤军,形势非常严峻。睢阳周边的濮阳、济阳,因守将得到叛军的粮食,而投降叛军。张巡派南霁云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救兵,贺兰进明却按兵不动。地方的武装是没指望了,只有等待朝廷的救兵了。就这样,睢阳变成了孤城,张巡变成了孤军。

救兵不至,睢阳危亡。在城中粮食断绝的情况下,树皮、茶纸都吃光了,将士就杀马而食,战马杀光了士兵们开始逮老鼠,捉麻雀充饥,甚至煮马鞍、铠甲等果腹。城中将士在不断减员,仅剩的几千人还在对抗13万叛军!

睢阳保卫战,相持七八个月后,尹子琦叛军破城,张巡等人被俘。尹子琦几次劝降张巡,得到的都是张巡的痛骂。最后,张巡、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很诡谲的是——睢阳城破三日后,唐帝国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大败叛军,重新夺回了睢阳。帝国的援军只差这三日!而一个月后,坐拥十余万大军的叛将头目尹子琦,就兵败身死。帝国的平叛就查找一个月?

不是帝国不想尽快平叛,而是睢阳之战的主导者张巡太杰出了,庙堂上下的碌碌无为之辈太工于心计了!甚至到后来,朝堂智者还吹出一个“张巡杀尽城内三万人以饱餐”的超大泡泡。

英雄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无限的悲剧。与其说“时势造英雄”,不如说“小人造英雄”。

张巡主导的睢阳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他阻止了安史叛军进入江淮地区,保障了唐帝国的东南半壁江山的钱粮来源,在扭转整个战局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韩愈曾在《<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评价睢阳保卫战:“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因为张巡的“守一城,捍天下”,唐肃宗褒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后人为把张巡奉为“唐代岳飞”,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建立庙宇祭祀。对张巡的尊敬,已成为一种风俗信仰。这种信仰在闽台地区特别盛行。据统计,在台湾就有100多座纪念张巡的祠庙。

▲河南商丘,张巡祠。图源/网络

自唐宋以来,张巡因睢阳保卫战就被奉为忠烈英雄,不仅历代政府旌表,而且形成了自觉的民间崇拜。张巡忠义节烈的精神,体现在反对内乱,维护统一,捍卫和平的举动中,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

▲台湾云林县台西安西府 “双忠”信众到商丘市。张巡、许远世称“双忠”,闽台地区有“双忠”信仰。图源/中国台湾网

河南邓州,是张巡的出生地;河南商丘,是睢阳保卫战的发生地;闽台地区,是张巡信仰的聚集地。三地在弘扬张巡文化方面,应该紧密联系,充分合作,使张巡文化的当代价值凸现出来,莫让创造过历史的伟大人物,消失在当下的记忆中。

(0)

相关推荐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张巡(492)

    张巡(公元708-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名将,历史上著名守将.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抵抗叛军,守卫睢阳,在 ...

  • 吃人的历史:为什么说张巡救了国家,却亡了天下?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召集诸将,诈称有密旨来召,要求自己立即率兵勤王.众将听后都一脸惊讶,不敢多说一句话.于是安禄山起兵十五万,自范阳进发,迅速攻克了河北二十四郡,占领东都洛阳.唐玄宗急命李 ...

  • 中国古代名将032唐代名将 张巡

    中国古代名将032唐代名将 张巡

  • 隐秘血战睢阳:张巡许远如何改变了唐朝历史的走向?

    高适,一个半生落魄,只享有文学名声的诗人.可在唐代文学史上,他是著名诗人群体中,做官做最大的一个.高适长时间生活在中原的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就在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和同僚出击江南时,他的家乡 ...

  •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十六:张巡奋死守睢阳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同罗.奚兵十三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以图南下江淮.睢阳太守许远向起兵抗贼的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县令张巡求援.张巡有兵三千,和许远的兵联合共六 ...

  • “张巡吃掉三万百姓”,守住睢阳,保住大唐,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

    战争过程中的食人悲剧,只是迫不得已情况下的极端现象.无论强行将此举崇高化.伟大化:还是以此行为瑕疵来否定英雄本身,都是不折不扣的以偏概全.定要将[张巡]和[吃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而探讨"吃 ...

  • 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

    提到唐代名臣张巡,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他在历史书中留下的印记不是很浓.但实际上,这位默默无闻的名臣却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烟火中,死守睢阳数月.在被俘虏后,膝下有刚.宁死不 ...

  • 张巡祠赋

    天覆地载,盛唐伟业.贞观之治,明皇惨别.马嵬蜀道,安史乱劫.长生殿复,英雄壮烈.睢阳得救,将军喋血.忠义得彰,民生得谐,天下得安,起张巡祠阙.初为双庙,继名六忠,复为张巡之祠,意兮表忠烈千秋,志兮载功 ...

  • 他被誉为“唐代楷书教父”,实力不在欧阳询之下,书法能卖1.5亿

    唐朝时期,书法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候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顶尖书法宗师,如楷书三大家欧阳询.颜真卿以及柳公权,这三人更是开创了一个书法流派. 所以唐楷直到现在,还是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书法高峰. 不 ...

  • 《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张巡军令 陈琳檄文

    <龙文鞭影>卷二    十二文  张巡军令  陈琳檄文 张巡军令  陈琳檄文 zhāng xún jūn lìng  chén lín xí wén [注释] (1)张巡:唐代蒲州河东(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