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

父母的过度“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体贴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艰苦。

作者 | 可乐妈

先说一个小故事吧。

这个故事,来源于一则网友无意间拍下的视频。

视频中,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扛着三大包,加起来都快要赶上他身高的货物,卖力地向前走着。

小男孩的妈妈则跟在他的身后,也背着垒得高高的货物。

因为心疼儿子,哪怕已经不堪重负了,妈妈依旧费力地伸出一只手,扶着儿子肩头的货物。

可当儿子意识到妈妈的“小动作”后,他没有接受,而是径自加快了脚步。

只为向妈妈证明,他已经有力气为妈妈分担这一切。

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却看得人眼眶有些湿润:

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能够真真切切懂得父母的压力和难处。

还知道心疼、体谅母亲。

而另一个故事,或许很多人都听过,叫“妈去传菜了”。

一个沉迷赌博多年的男子,在欠下十几万债务后,跑路躲债。

留下一对年迈的父母,每天帮他应付债主。

母亲一大把年纪,只能出去做服务员。

一拿到工资,就将全部的50块钱都打给了自己的儿子,并附上那句无比卑微的话,“妈老了,没用了”。

同样是孩子。

有的孩子还在背书包的年龄,就已经学会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而有的孩子,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依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偏爱和庇佑。

不禁让人想问:

一个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看见父母的不容易,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是父母冲锋陷阵,孩子坐享其成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出现过这样一幕:

一个叫何一可的8岁男孩,一上来就告诉节目组:

“爸爸妈妈很爱我,家里的事我什么都不用做,都是我爸爸妈妈帮我做了。”

每天早上,还没睁开眼睛,爸爸就将一瓶奶送进了他嘴里。

随后,吃饭、擦嘴、刷牙、系鞋带、背书包……等等一系列动作都由妈妈为他代劳。

以至于一个孩子,到了8岁,连喝酸奶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都能洒自己一身,弄得无比狼狈。

可面对爸爸提出的,应该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的提议,妈妈依旧不以为意:

“没必要刻意学,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可事实上,父母过于强烈的爱,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体味生活的机会,还会让孩子变得麻木、冷漠。

这样的孩子,一辈子都长不大,一辈子都只能是个巨婴。

就像动画短片《巨婴》所描述的那样:

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每天无所事事,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

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扯着嗓子,大喊一声:

“妈妈!”

早上睁开眼睛,喊一声“妈妈”,妈妈便忙不迭为他穿上衣服;

坐在饭桌前,一边玩着游戏,一边叫着“妈妈”,妈妈就坐在一旁给他喂饭、剃胡子。

后来,爸爸意外去世了,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

儿子却还是我行我素,每天宅在家里玩游戏。

有一天,儿子看上了一款VR眼镜。

他吵着闹着要买,可妈妈却怎么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了。

这一刻,妈妈回忆起了以前的事情:

从小到大,无论儿子要什么,自己都会满足他:一把水枪、一个工具箱、一辆玩具车、一块手表……

儿子的欲望越来越大,自己却再也没有能力实现了。

想到这里,妈妈哼起了曾经哄儿子用的小曲,可儿子听后却变得更加不耐烦了。

最终,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她亲手挖出了自己的肾脏,递给了儿子。

儿子如愿得到了眼镜,开心极了。

直到肚子饿了,他又习惯性地叫了一声“妈妈”,可这一次,再也没人回应他了:

原来,他的妈妈已经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

儿子望着死去的妈妈,想了想,便剖开了她的肚子,钻了进去。

正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说: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

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于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付出了一切,却依旧换不来心疼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的孩子?

其实原因很简单。

很少有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孩子。

而父母又总是默默咽下所有的不堪和辛酸,却从不愿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

以至于生活的鞭子抽打的是父母,皮开肉绽的也是父母。

到头来,孩子自然以为一切都是信手拈来的。

总是被揽在怀里的孩子

终究过不好这一生

本科毕业于北大、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的明星老师李永乐,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及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家的空调每到夏天就会坏一次,年年都是如此。

有一次,他实在忍受不了了,打电话报修。

维修师傅检查了半天,才发现:

不是空调坏了,而是遥控器没电了。

说到这里,李永乐不好意思道:

从小到大,父母方方面面都为自己安排好了,饭是父母做的,衣服是父母买的的,房间也是父母收拾的。

以至于他现在根本不会做家务,自理能力也约等于零:

去饭店点餐,他不知道该点什么、怎么点;

连遥控器用久了会没有电,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小常识,他都不懂。

听之任之的父母,是不够合格的。

可有时候,无微不至的父母,也无异于谋杀。

当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过度呵护时,其实也在无形中切断了孩子和正常生活的连接,让孩子渐渐活成了一座孤岛。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因多次入室盗窃,被警方抓捕入狱。

通过问话,警方惊讶地发现,这个小伙子本身家境不错,自己也是本科毕业。

到底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小伙子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父母都对他极度宠爱。

小时候,自己想要什么,妈妈都会满足;

长大了,小伙子嫌每天上班太累,就辞职回家,靠着父母的接济过活。

但渐渐地,父母给他的钱,也填不满他的欲望了。

这时候,身无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吃苦的他,便开始盗窃犯罪。

得知儿子被捕后,父亲懊悔不已,如果不是一直对孩子太好,如今他也不会误入歧途、自毁前程。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对他太好。

最终,那些父母替孩子走的路,都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对孩子最好的爱,从来不是把他们揽在怀里一辈子,而是将他们推出家门,让他们明白:

这世上不止有父母的笑脸,还有他人的白眼;

生活也不仅仅是顺境和甜蜜,还有无数需要咬紧牙关的时刻。

拼搏和上进

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今年6月,一个叫王威的外卖小哥火了。

身为外卖小哥,他考出了635分的好成绩,可得知成绩后,他却依旧淡定地送外卖。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威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了。

2013年,他就曾以超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被一所双一流学校录取。

可没想到入学后,他却因为对前途倍感迷茫,而迷上了游戏。

荒废了4年青春后,他因挂科太多,被学校劝退。

签完退学通知书,王威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可还没说几句,父亲就哭了。

回顾过往。

王威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相当不容易。

彼时,虽然会有愧疚的感觉。

但他依旧走在自暴自弃的路上,不会心疼他人,也不懂体谅父母。

直到听着电话那头一向内敛、好强的父亲发出绝望而心痛的呜咽声,他好像当即被人甩了几记耳光:

“我以后的每分每秒,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就这样,他去辅导机构当老师,去苦力市场当搬运工,去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送外卖。

从北京、广州再到襄阳,吃了无数苦,也作了无数难。

这一刻,他才终于顿悟:

在生活的艰辛面前,自己曾经在象牙塔里的迷茫和痛苦,都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再也没有向家里伸过手。

而是自己赚钱重返校园。

并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重新做回了外卖员,为日后的大学生活赚取学费。

之所以写王威的故事,是因为他的身上,折射出的其实是无数普通家庭,甚至穷困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影子:

大多数孩子,出身其实都跟他差不多。

出生在一个普通,甚至有点拮据的家庭里,但他们的父母却一直拼尽全力,将他们保护得很好。

以至于这些孩子习惯了顶着一层暖色的滤镜去看待那些现实的问题。

也习惯了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

却忘了,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出头,从来没有那么容易,苦读和奋斗才是最好的路。

而那些曾经偷过的懒,终要用余生去加倍奉还。

想要养出心疼父母,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尽早让孩子直面生活的真相——

吃过苦,才知道父母的难;

受过累,才明白读书的好。

除此之外,并无他法。

最近,河南一名90后的女老师火了。

在班会上,她对学生们说道:

“如果你的父母能忍受5点的寒风起来干活,那么6点多的课本对你来说并不冰手。”

短短一句话点醒了无数孩子:

在父母面前,莫论辛苦。

因为比起他们捱过的痛苦和磨难,你眼前的困难和迷茫是那么渺小。

要知道,父母终将有老去的那一天。

到时候能将孩子从人生的低谷中拉上来的,只有他们自己。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那一天到来前,提前给予他们拼到极致的勇气,和面对苦难不服输的狠劲。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实现暗夜的突围,开启顺遂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