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县城为什么不设在城关而是道口

所谓“城关”自然是既有城、又有关。通常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交通便利,乃一县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在中国的北方很多县政府所在地都会选在城关镇,说到县城自然指的也就是城关镇。然而,滑县却是个例外,县政府驻地不在城关,而是设在道口镇。这个问题的确困惑了我很长时间。滑县县城为什么不是城关,而是道口镇呢?
大学阶段以及后来出差在外,亦或客居他乡。每每与人聊天,谈及滑县都是一脸的懵懂,对方大有不知此处为何方之感。倒是提起道口则是一脸的兴奋,面部表情仿佛立马就能嗅到道口烧鸡的芳香。周边大中城市开往滑县的大巴车不写滑县,都以道口冠名。如此来看,与道口的名闻遐迩相比,“滑县”二字反而逊色了许多。
其实,滑县一域,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滑县老城始为帝都,后为州郡,继为县治,都与一个别具个性的地理标志有关。三千年前,周公八子伯爵风餐露宿,一路东来,滑国始建。滑人于此筑垒,后人增之以为城,高峻坚固,遂称“滑台”,从此“滑台”就成了滑县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滑县老城三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后来居上的道口无论如何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只是近代以来,滑县老城由于战争频仍,千疮百孔,百业凋零。解放战争中滑县老城被毁,历史古迹破坏严重,再加上缺少水运和陆运交通的便利,才使得道口后来居上。新中国成立后,滑县县政府没有迁回老城,而是直接搬到了道口镇。
相比较滑县老城三千年的历史厚重,道口就显得比较单薄。然而隋唐大运河的通航,让这个偏居滑县西南一隅的小镇成为了后起之秀。尤其是自明清以来,道口镇借助水路运输的便利,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运河水路更加畅通,仅道口境内就设有10多个码头。可上达百泉、下至天津。
20世纪初,英国的福通公司,修建了道清铁路,从滑县道口镇到博爱清化镇,成为河南境内最早的铁路。水路和铁路双重加持,使道口成为豫北的一个货物集散地。在这里,布匹和其他洋货通过土路运往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再将这些地区的棉花、粮食等土货运往天津。据县志记载,当时道口河段“船桅如林”,每天可经三千船次,其中大船吨位在150吨以上,基本沟通了冀、鲁、豫等省的30多个大小城镇。地区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成就了道口“小天津”的美誉。
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更加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道口烧鸡也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成了享誉华夏的珍馐。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道口锡器,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加工,数十道工序精心制作,可说是精美绝伦。道口在这一时期被称为“锡都”。1914年,道口锡器曾与当时的贵州茅台酒一起,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荣获了博览会金奖。
滑县木版年画兴盛其实也与道口发达的水运、陆运有关。它的生产、销售当年就依托于道口镇便利的交通,方能行销四方。在这一点上,滑县木版年画与河南朱仙镇年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道口镇原本属浚县管辖,然就其作为水旱码头存在的意义而言,对于滑县尤为至关重要。几百年来,滑浚两县围绕道口的“博弈”,终于随着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划归滑县,滑县县政府迁入道口画上了句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