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老家孔垅街
李军||老家孔垅街
我的故乡孔垅镇,是一个民风淳朴、商贸繁荣、富有文化底蕴的千年小镇。
记忆里的孔垅街,有一条主街(东街)和两条辅街(德化街、筷子街)。主街东起船码头,到人民餐厅门口分支,一条向西延伸到县一机厂附近(西厢大道),一条转弯向北方向延伸到猪行(西正街),街中段那个地带因为是街道转向沿伸的转弯处,人们习惯称那地方为弯上。弯上最热闹,农副产品交易一般都集中在此地,主街全长不到两公里。
辅街一条叫德化街,南北走向,北从德化桥起,南到棉花收购站止,长约半公里。一条叫筷子街,南北走向,南从祭塘坝开始,沿着祭塘东岸向北到邢大墩,长约100米,但向北有简易马路直达乡村中心公路。我的母校孔垅镇小学就在筷子街上。
街的路面原是铺垫大小不一的青石板,后镇政府维修街道改为水泥路面。街两侧多是一层或两层的民居和商铺,一层楼的商铺是前店后居室,二层楼的商铺多是一层营业二层住人。商铺、餐馆、客棧主要分布在东街德化桥到西街猪仔市场长1.6公里的地段上。
主街的南面有一条宽约40~60米的东港,清清的东港水,泛着碧兰幽幽的光泽,蜿蜒曲折流向小池口,投入到母亲河长江的怀抱。主街东头有个船码头,顺着东港有开往小池镇的客船和货船。
在镇中心,还有一条大河,东西宽约60~80米,南北长约半公里,人们不叫它港或河,而叫它为祭塘。祭塘实际是东港支流的一段,由北面的谷坝头桥向南经街中心的猪坝头桥与东港交汇。祭塘两岸是人们日常挑水、洗衣、洗菜的好地方。清晨有年迈的婆婆、中年的婶婶和大嫂、年青的姑娘洗衣忙碌,上午和下午有喜欢垂钓的年龄不同的钓客在专心致志地钓鱼,夏天傍晚有放学的青少年和儿童游泳戏水,摸鱼捉虾。在渔产旺季,时不时还有二三个操着江苏话的江苏渔民,划着小小的鱼鹰舟,在塘中央捕鱼。祭塘水中和两岸的场景是孔垅街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画,曾有很多人为此写文、吟诗、作画,抒发乡愁情怀。
孔垅镇的街虽小,但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重要的军事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又是水陆码头,是黄梅县工农林渔畜物资进出口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上乡的来往客商要进行物资进出口贸易,多以九江作为目的地和再出发地。
孔垅镇商业繁荣,周边的新开、蔡山、龙感湖等地的人购买主要生产、生活物资都要到孔垅街上购买,农副产品也多到孔垅街上出售,变换成货币,再用于购买其他需要的商品。
孔垅街上的居民,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工人商人,都有一个优越感,有一个自豪感,那就是不管怎么样,我是孔垅街上的人,我骄傲。我现在想啊,也是真的就是这个理。这不就是我们孔垅街神奇的魅力吗?是孔垅街这棵古老而厚重又散发着蓬勃生机、坚强有力的大树作为我们的依靠,为我们遮风挡雨,才使我们孔垅街上的居民有如此底气吗?孔垅街上的居民是因为孔垅街关照、支持、尊重了他人,所以才能更多地赢得人们的关爱、支持和尊重。
近二十几年来,孔垅街因受水路、土地等地域资源限制,街道狭窄难以扩宽、车辆行驶不畅,人多又易造成拥挤等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东街口船码头早就因港口回填不复存在。孔垅街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萧条。有时我回去,看到白天傍晚孔垅老街行人稀少,商铺很少,生意又不好,心里不是滋味,但又想不出好办法,无能为力,空有一番感叹。难道说我的故乡孔垅街也就是这个老街,就这样下去,只能是一个历史时空中的过客,往日的繁华热闹就这样真的成了我们的美好回忆?
时不我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沉迷于过往,我们要展望未来。不管老街前世今生如何变化,她永远是我的根,永远是我的念想和希望!
作者:李军 湖北黄梅人 供职于省国资委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