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红:特殊时期的沉痛 (二)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县城解放前夕,社会动荡不安,让外公惶恐不安。恰逢母亲已到18岁适婚年龄,之前因为石家赛老(母亲名字里有个赛字)聪明伶俐早已出名,加之母亲模样出挑,求婚者虽不是门庭若市,但也不乏其人。睿智的外公却没有看家境选婿,而是相中了在一家店铺学徒的穷小伙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也许是时局的动荡让外公没有安全感,亦或是觉得父亲的诚实可靠,更或是冥冥中外公觉得自己的时日不多(这是我根据后来发生的事妄加断言的),就在母亲19岁这一年,就算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还是毅然匆匆将母亲嫁给了一贫如洗的父亲。

那时父亲与他的母亲我的祖母相依为命。家境用一贫如洗来形容,真的丝毫没带一点夸张的成分。家里什么都没有,婚床是借的,桌椅是借的。也许是成家让父亲感到了肩上的责任,父亲参加了革命工作。那时的干部能上能下,在县人委(现在的县政府)工作的父亲,第一站被下派到孔垅区。母亲也就夫唱妇随跟随父亲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县城,来到了陌生的孔垅镇。之后的30几年,父亲辗转了全县的各个乡镇,母亲却一直在孔垅这个地方扎根了下来。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安宁祥和的往前过。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1年外公突然丢下外婆以及四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外公是疼爱母亲的,临终交代外婆:“天气寒冷,大女有小孩,离的那么远,就暂时不要告诉她”。然而当母亲知道这一噩耗时,那种伤心欲绝,在多年后我终于有了深切体会。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母亲,背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奔走在孔垅至城关的路上。五十多里路程,那时候没有车,全靠双脚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可想而知,那时母亲该是如何的心力交瘁。

1951年对于母亲来说应该是黑色的年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同年,母亲的第一个孩子,那个尚未满周岁的我的大姐不幸夭折。这双重的打击,我想该是致命的。无助的母亲是否欲哭无泪、是否怨天尤人?我不得而知。然而老天对母亲的折磨并没有就此打住,灾难并没有结束。时隔不久,母亲最小的妹妹也追随外公而去。我不知道在短短的一年内同时遭受了丧父、丧女、丧妹的三重打击之后,母亲是怎样挺过来了。在后来的日子,每每提及此事,我总会钦佩母亲的坚强,母亲总会双眼带雾地回应我:“不坚强行吗?外婆那时虽37岁,但毕竟是生在旧社会的女人,没有主见,那时候你姨才十岁,大舅才七岁,小舅才五岁,这边奶奶眼睛不好,我倒了,两家都会乱套,日子就没法过了,现实迫使我必须坚强”。这样的回答让我始料不及,总以为母亲是强大的,殊不知母亲那时也才20岁,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20岁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这样年龄的母亲却要挑起两个家庭的重担。想到这一切,我不禁一阵莫名的心痛。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良药。两个家庭的责任,也不容许母亲用过多的时间去暗自神伤。随着我们姊妹五个的相继出生,母亲如一头老牛,不断负重前行。白天在居委会做工,晚上还要为我们姊妹五个的衣服鞋帽忙到深更半夜。母亲心灵手巧,做出的鞋子穿在脚上既舒适又美观。记得那个时候,很多阿姨都找母亲讨要鞋样子。日子虽然清苦,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心里倍感欣慰。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母亲在居委会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让孔垅镇的镇委慧眼识金。在那个镇办企业还很红火的年代,母亲出任过多个镇办企业的厂长或负责人,不管是绳索厂还是畜牧厂,不管是交易所还是小吃部,母亲都极尽其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魄力和胆识,把一个个走下坡路的企业扭亏为盈。记得母亲工作的最后一站是竹器社,说通俗点就是篾匠社,一群把竹子做成提篮,筲箕,箩、竹床等日用品的手艺人,又是一群大老爷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一群大老粗。一开始母亲上任时,都是一副不服气的态度,极难管理。母亲的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明白,要想管人,必须让人服你。母亲在不动声色的了解了各人的习性之后,还偷偷在家学习篾器手艺。记得那段时间,母亲的手总被竹子刮的伤痕累累。然后跟各个员工交心谈心,在一次批评一个大刺头不节约用料的时候,那刺头因着母亲不会篾器,顶了一句:“你多能,你来”。别的员工也瞎起哄的坐在旁边看笑话。母亲坐下来,拿着他编了一半的提篮不紧不慢的编了起来,随着他的嘴巴越张越大,提篮在母亲手上逐渐成型,当提篮收边后,那刺头不自觉的竖起了大拇指说:“老石啊,我服了你,是我不对,总觉得你一个女人管着我们一群男人,感觉我们几丢脸,你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自那之后他成了母亲管理上的得力助手。就这样母亲用她的人格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相关链接:

唐亚红:特殊时期的沉痛 (一)

作者:唐亚红   供职于黄梅县图书馆    黄梅曹锦军围炉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大美黄梅》编委

优秀团队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

  • 孔赛 | 我的母亲

    [往期回读] 江都市委书记赵昌智书法作品欣赏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我的母亲 丁中校友  孔 ...

  • 张春炎│孔垅,回不去的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 --献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孔垅游子 年轻时,故乡在远方, 总是魂牵梦萦把她思量: 而今,故乡就在身旁, 却找不回那刻骨铭心的模样. 啊,故乡, 船码头.老商场. 汽车站.电影院... 今在 ...

  • 阮耀华 | ​​雨过天睛 泥泞风干 我们很好

    ▲李正阳题 小池封城.本来热闹非凡的街道显得如此冷清,各家关门闭户,只有那大红春联贴在门上给人一点暖色,但被雨淋过之后有的己破,破角在微风中吹飘,路是湿湿的,三十除夕的鞭炮扫过之后,呈现一块块红色,偶 ...

  • 严凤琴│黄梅杉木朱穴村 外婆家的朱大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民间祭祖的日子,我又想起了我已故多年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家在黄梅县杉木乡朱穴村(许多年后也不知名称改了没有).这是一个四邻土桥村.王寨村.黄梅四中.朱岭村.陶刘村.李和村,很大的自然 ...

  • 唐亚红||北京之行(二)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

    唐亚红||北京之行(二)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 "唱只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当这首歌将我从沉睡中唤醒的时候,睁眼的那一刹那,望着稍稍有点斑驳的房顶,我竟然迷糊的不知身在何处 ...

  • 唐亚红||孔垄旧事(二)列架 纳凉及其他

    唐亚红||孔垄旧事(二) 孔垄,一个曾经被黄梅人誉为可打造成小苏州的小镇:一个人们眼里可与乌镇相媲美的小镇:一个在我眼里有着戴望舒先生笔下雨巷般诗意街道的小镇.这个让我寒夜清宵几度梦回的地方,昨天又闯 ...

  • 唐亚红:特殊时期的沉痛 (三)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这世上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于母亲来说,能力最终成了她养老的绊脚石.每次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脑子总会不由自主的浮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 ...

  • 唐亚红:特殊时期的沉痛 (一)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一条不太宽敞的街道,在我眼中延伸,寥寥无几的行人,让原本建筑还算繁华的街道显得有些萧条.场景的陌生让我既恐慌又不知所措.透过迷雾,隐约看见远处携手走来一对老 ...

  • 【“邢绣娘”文艺采风之十二】唐亚红:清风习习沐月光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久居城市的人们,行走在这些必须仰视的建筑物之间,仿佛迷失在钢筋.混泥土的森林,抬头看到的也只是被建筑物分割的块状天空.无端的就令 ...

  • 唐亚红 :党校学习的日子(二)角色的转换

    开班的当天,班主任就将班上五十多名学员分成了四个组,一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并很快的确立了班干部的名单,成立了班委.我不知道班主任是用什么标准选出的这些人,但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班干个个都尽心尽职,各负其 ...

  • 唐亚红:独处的清欢

    投稿邮箱 人可能一辈子不成功,但不能一辈子不成长,成长离不开思考.思考就需要独处.独处,既是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又是冷眼看世界的最佳方式.静能生慧, 莫言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来独往.&quo ...

  • 唐亚红:清幽淡雅栀子香

    投稿邮箱 世人爱花,浅了说是乐赏风景之美,深了讲,是聊记心里之情.万紫千红,每一朵花都有她的娇媚,每一朵花都有她独特的芬芳.于我,却偏爱素色,喜欢素色年华里的清淡婉约. 六月这个花繁叶茂.瓜果飘香的季 ...

  • 唐亚红:七月荷香 吟醉了这个夏天

    投稿邮箱 时令匆匆的越过夏至,行至小暑,不觉已经是花开半夏.正是荷花开放的时节,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游走于各个乡镇之间,有幸遇见了多个荷塘,那一塘荷叶,层层叠叠,绿莹莹地散发出淡淡的荷香.盛开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