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离如丝般顺滑,只差那么“一点点”

首诊医案

袁某,男,28岁

时间

2019年04月23日

地点

广东省中医院

病史简要

银屑病史5年(红皮病型),头面、躯干及四肢皮肤红肿、干燥脱屑、瘙痒,曾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现已停西药半年,后间断服用中药,仍症状反复,无法控制。

刻下

口稍干苦,饮一般,饮温,胃纳可,腹不疼不胀不凉,肠鸣不频,大便每日一次,不干不稀,小便夜间稍频,夜尿1-3次,不灼热。

外涂甘油后怕冷,手稍凉,手不麻,出汗不多,无心慌胸闷,眠可,梦多。颈部活动受限,双踝关节疼痛影响行走。

查体

脉迟缓,舌紫红嫩质厚,苔白腻水滑,下睑红鲜,面部红斑皮疹,腹薄拘,下肢红赤、甲错、脱屑,皮肤皲裂,手凉。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水饮

阳明里热,外热,外结,外燥

处方

1.外台前胡升麻地黄汤

升麻 前胡 甘草(炙) 黄连各二两 黄芩 生地黄各三两 枳实(炙) 栀子仁 栝楼各一两 豉五合(绵裹)

2.千金百痛壮热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分析

患者以表位的热、结、燥为所急所苦,通过约分法,在表治伤营;里位太阴层面,伤血被伤营约分,剩下水饮,这里的水饮,除了表位的溢饮之外,同时夹杂里位的淡饮;阳明层面为明显的结、热、燥攻冲,灼伤津血,导致津液在表不能濡养润降。综合分析,患者是以火证为主,兼夹表证、寒证、水证,许师在2018年经典经方年会已详解阳明四法,并提出“酸寒治水”。里位淡饮层面不能利小便,会导致胃中水竭,表寒不适合麻桂发越,否则在表之津液越少。淡豆豉这味药味酸性温,既能发散解表,又能健胃化饮,配合苦寒升散之栀子,形成以栀子豉类方为代表的酸寒法度,可以完美对治这种火证中的水证、虚证、寒证。

患者皮肤红赤发斑,水肿,干燥脱屑,在表上虚实夹杂,水火并存,为厥阴中风,不能以麻桂攻表,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厥阴的表药前胡来涌泄有余的废水,微透表邪;津血不足产生明显的燥,单纯阳明四法不能恢复津液的濡养功能,必须配伍厥阴甘寒法,代表药物有地黄、麦冬、百合等,那么第一张方子便呼之欲出,外台前胡升麻地黄汤,用完以后,津液增加,燥的层面首先得到改善,表上热结会更加凸显,这时需要在酸寒法的基础上配伍辛寒、苦寒法为主,这两张方子之间的转换很好地体现了经方中津液观和正邪观。

二诊医案

时间

2019年05月24日

二诊概况

四肢皮肤发斑、红赤、脱屑等症状较前减轻约50%,双踝关节疼痛较前稍减。

刻下

口干苦,饮温,饮可,胃纳可,偶有腹痛,胁肋痛,腹不凉,肠鸣不频,大便日2-3行,先成形,后稀,小便稍频,不灼热,夜尿3-5次。

稍怕冷,汗不多,手足不凉不麻,眠可,多梦。

查体

脉浮弦滑,舌淡紫红嫩,苔白腻水滑,中裂痕,下睑红鲜,面部火痤,血痤,腹按硬满,下肢皮肤苔藓化,皮损增厚,伴轻微脱屑,足按肿,手潮手凉。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轻,伤营

太阴伤血,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外结,外热,外燥

处方

1.千金栀子甘草三黄豉汤

大黄(三两) 黄芩(二两) 栀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绵裹) 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二两)

2.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十五枚(擘) 黄柏二两 甘草一两

3.千金阳毒解肌汤

大青 黄芩 栀子 知母 芒硝(各三两) 麻黄(四两) 元参(六两) 石膏 生葛根(各八两) 生地黄(切,一升)

分析

经过前诊的治疗之后,患者的津液得以增加,濡养功能恢复,表上的结热燥得到改善。津液增加的同时,表上废水亦更加凸显,此时若单纯使用阳明四法,会使得邪气不断入里,耗伤津血,无法得到里邪出表的机会,疾病自然就无法痊愈。针对表上溢饮,“实则麻黄,虚则黄芪”,黄芪甘温助热,在这里显然不适合,所以选择麻黄来苦泄宣散表多余的废水,同时在大队寒药中,麻黄用量较轻,辛温药势得到牵制,所以并不增加里热,反而是以苦泄为主,这是选第一个方子的道理所在,方二苦寒力专,栀子、黄柏均能清下水热,为火药中的水药,同时借助栀子苦寒升散之性,兼能解表,在这两方基础上,第三个方子再去增加津液,方中知母、葛根、玄参、生地均能滋养津液,使津液得以濡养润降,而兼顾发散表上风寒废水,从始至终,都在表寒和阳明两个层面全解病机。

三诊医案

时间

2019年06月21日

三诊概况

遍身皮肤红赤已减,左踝关节疼痛减轻。

刻下

口干苦,饮多,饮温,胃纳可,服药后腹偶痛,腹不凉,无肠鸣,大便日2-3行,第一次成形,第二次偏稀,小便无急频,无灼热,夜尿2-3次。

无怕风冷,手脚不凉麻,左踝关节疼痛减轻,初无法行走,现可上楼梯,下楼梯仍有不适,汗不多,无心慌胸闷,眠可,有梦。

查体

脉浮缓,舌紫红质嫩,苔白腐腻水润,中裂痕,下睑淡白边红鲜水润,腹硬满,手指冷,下肢甲错,红赤已减,轻微脱屑,肤温下降,面部烘热感已减,红胀减轻,肢体肿胀感已减,后背已可见正常皮肤。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外燥

处方

1.前胡升麻地黄汤

升麻 前胡 甘草(炙) 黄连各二两 黄芩 生地黄各三两 枳实(炙) 栀子仁 栝楼各一两 豉五合(绵裹)

2.桂甘寒石芩芍地黄汤

地黄 桂心(各八分)芍药 寒水石 黄芩(炙) 甘草(炙。各二分)

3.千金百痛壮热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4.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十五枚(擘) 黄柏二两 甘草一两

分析

经过上诊的治疗之后,患者表上的风寒溢饮得以解除,此诊前面两张方子偏于扶正,补益津血,照顾津液的来路,在此基础上,3、4方偏于苦泄,即给邪气以出路。

四诊医案

时间

2019年07月19日

四诊概况

踝以上已不肿,红皮性皮损已消退80%,底部已见正常皮肤,皮肤红赤基本消退,转为暗红,皮屑基本消失,摩擦位置尚有苔藓化皮损,面部微潮红,头部藓状皮损已大减,双踝关节疼痛,右踝关节已减轻,局部皮温略高,继续巩固治疗。

总结

本案最大的矛盾点在于表上风寒不解和阳明结热攻冲,过度攻表会加重阳明里热,灼伤津血,单纯使用阳明四法,表邪无法解透,风寒不断入中,耗伤津液,两者均是导致皮肤在表不能受血、濡养、润降的主要原因,故治疗上须在表寒和阳明层面全解病机,阳明四法和六病表药的搭配是扶正祛邪,让里邪出表,疾病向愈的关键。

【关于六病表药方阵的详解  可以在CCtalk上观看既往精彩课程】

今日所获

阳明四法和六病表药的精准配伍是治疗皮肤顽疾的制胜法宝。

整理:三生石

编辑:颜国进

医生介绍

快速加星标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谦川的文章入口?按照下面的步骤就能找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