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有人知的参加开国大典的孝义人
当年17岁的孝义籍少女杜梅兰,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杜梅兰作为一名中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并见证了那个盛大的节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长
1932年6月,杜梅兰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随父母生活在北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铁路系统工作的父亲南下了,母亲则带着她回山西老家避难。
抗战8年,杜梅兰 随母亲在山西老家一躲也是8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到河北石家庄工作,将她们接了过去。
两年后,杜梅兰考入石家庄女子中学,亲历了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石家庄的解放。解放之前的几天,学校放假,杜梅兰听到城外的枪炮声不断。
“由于是第一个被解放的城市,接管工作准备得不够充分,造成了一些哄抢局面,学校很长时间没有复课。”杜梅兰回忆说。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杜梅兰,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长大了参军保家卫国。
因参加开国大典而推迟了当兵
石家庄解放不久,杜梅兰的父亲到北京铁路系统工作,她转入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该校位于丰台区长辛店卢沟桥畔,是北京二七机车厂下属中学。北京二七机车厂曾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
随后,杜梅兰又经历了1949年1月31日北京解放。1949年下半年,刚升入初三的杜梅兰报名参军。与此同时,学校接到了派学生代表参加开国大典的通知,最终确定初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当时班里有几十个人,确定要参军的就有17人,如果都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就少了。”
杜梅兰因此从准军人变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人,不过她一点也不觉得惋惜,而是认为很值得,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历开国大典”。
1949年9月30日下午,学校召集学生代表们集合,家住北京市区的杜梅兰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回家休息,而是住进了长辛店的集体宿舍。晚上,好多人都幸福得睡不着觉,一遍遍地整理着自己的裙装。10月1日一大早,大家互相呼喊着起床,吃过饭后都背上小包,带上了干粮和水。
5时许,到了长辛店火车站,乘坐到北京的专列,几十分钟后抵达前门火车站,离北京天安门近了、更近了。
她兴奋得睡不着觉
时间尚早,人已很多,队伍行进缓慢。8时许,终于进场了,杜梅兰长舒了一口气。她所在的队伍和主席台方位基本垂直,中间留下了阅兵的通道。
然后又是等待。天安门广场上据说有30万名群众,第一次开这样大规模的会,如厕成了大问题。“女的使用厕所时间长,人实在太多了,就把男厕所临时改成了女厕所,男的都到角落里就地解决。”这是让杜梅兰记得最深的趣事。
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下了一点小雨,下午天放晴了。15时许,毛泽东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台下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前边的人往前挤,后边的人则伸长了脖子又挤又跳。毛泽东刚一开口讲话,台下的人群立刻鸦雀无声。
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海陆空三军受检阅约3个小时。6时许,群众开始游行,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彩灯亮了,天空中放起了礼花和焰火,杜梅兰和同学们连蹦带跳地躲闪着,欢呼雀跃,不知不觉又过了3个多小时。
前一晚没怎么睡觉,又闹腾了一整天,杜梅兰回到家里,还是兴奋得睡不着觉,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开国大典结束后,杜梅兰终于如愿参了军,当她再次来到石家庄、山西等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时,发现与战争年代相比已判若两样。
1955年,杜梅兰转业到卫生防疫系统工作,之后落户焦作,于1988年退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退休后的她喜欢唱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她的最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