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几本书有什么用?看一篇杭外学生的演讲就知道了!
前几天发了一篇《不出门旅行,孩子就没有见识了吗?》,文中提出了没条件旅行的孩子多读几本书照样长见识的观点。但收到一位小学老师的反馈,说,他们班里的家长说了,读什么课外书,多读几本书有什么用?把语文、数学学好就可以了。
多读几本书有什么用?刚好看到老同学发来的她孩子的一篇演讲,借此似乎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演讲的题目是《追随你的内心》。
以下黑体字是演讲原文,蓝体字是我的赘评。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早上好!张爱玲有这么一句话,“你笑的时候,全世界便同你一起笑,你哭的时候,你便一个人哭”。等到理解了这句话的时候,那你定是一个人哭过的了,然后你也就知道,当初她写下这句话,也定是一个人哭过的了。
“当你笑的时候,全世界和你一起笑;当你哭的时候,便只有你一人独自哭。”语出自张爱玲的小说《花凋》。你的哭、你的笑,便是你内心情感的反应,全世界同你一起笑,你一个人独自哭。这就是世界,这就是文学的表达。开篇扣题。
“等到理解了这句话的时候,那你定是一个人哭过的了……”这是共情,这就是文学与我们的关系。
所以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切断自己和世界的联系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任何一个人都可透过文字中的蛛丝马迹或多或少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但写作从根本上不为了取悦大众,而是一个个体在自己的世界里赋予文字重量的结果。
写作,是构筑自己的文字世界。每一个写作者,是自己另一个世界的建造者,是自己世界的王。而阅读,是进入作家另一个世界的最好通道。
素显暴力美学之风的北野武最近写了一篇小说。他写下男女之间最初的疏离,写人三十而立依然有能力具体地去爱。一定会有人感叹“原来北野武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但这原本就是他内心的一场暗流汹涌。为了自我而颠覆自我,满足自己的期待,却不沉溺在他人的目光之中;随心所欲,又不随波逐流。
电影史上的“暴力美学”源于美国, 大家熟悉的昆廷·塔伦蒂诺《落水狗》(1992)、《低俗小说》(1994)、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1994) 、奥里佛·斯通《天生杀人狂》(1994)、吴宇森《变脸》(1997)、《黑客帝国》(1999)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性作。
北野武以暴力黑帮片闻名,《花火》是这类影片的集大成者。但他也有温馨风趣而又伤感的《菊次郎的夏天》、纯粹安静的《那年夏天静静的海》、充满兄弟情谊的成长影片《坏孩子的天空》;他尝试了涉及“情死”形式感极强的《玩偶》和大胆翻新的“盲侠”武士片《座头市》,之后他将自身精神困惑也投射在作品里,如剖析创作心态的导演作品“自嘲三部曲”《双面北野武》、《导演万岁!》和《阿基里斯与龟》。最新的两部他又回归黑帮片《极恶非道》(1,2)。
从此知晓,写作只是一个人的事,当你真正成为作家,你才需要去考虑以外的事,所以提笔写作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而当你愿意成为一个作家,你也必然做好了承受这一切外加痛苦的准备,因为你同时也收获幸福——获得认同,实现共情,便是一切辛苦的回报。
为什么阅读?为什么写作?人生天地间,注定是孤独的。阅读是一种倾听,是一种沟通和交流;而写作是诉说,是倾吐,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阅读和写作,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方式。
我如此欣喜我所处的大环境对各样的创作所抱有包容的态度,因我正是其受益者之一。杭外的老师都鼓励自由写作,我也看到太多的人在尝试创作或者一步步走向成熟。“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天才。”幸好,这样的“习惯”并没有强加于我们之上。尚且不论天才之说,不论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作家,起码我们有书写自己的可能性。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天才。”语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习惯杀人,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些所谓的“阅读”和“写作”,经年累月坚持不懈不知不觉中杀死了多少好学生!
书写自己是每一个书写者最高的幸福。如何衡量一个语文老师的好差?可以看看他是否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的自由写作。
于是我感激每一次随笔,让我知道一个学生写的文章不仅仅局限于三段论。写作从此成为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文字成为情感的容器,像诗一样在空中穿行。有这么多人一起点亮黑夜里的星星,只为让你更容易去找寻属于你的那一颗。
我还不知道这四年的光景最终会带给我什么。但我知道这四年里,我怎样书写。春夏之交写,海棠花未眠时写,梦中惊醒时写;写邻居种的只会结酸桃子的果树,写脑海里的爱恨情仇,写残梦里的背影。也从来没有什么不得不写的动机,有感可写,无聊亦可写,甚至如北野武一般为赌气而写;也不必一定写给谁看,日记可写,演讲稿可写。无论文字如何来,要拿来干什么,承载着怎样的心情,只要你愿意把它写下来;无论是你去驾驭文字,还是不经意间文字寻找到你,只要落笔成文,一切就能够被承受。
文字与书写者的缠绵,是世间最美妙的缠绵。有文字取暖,你的世界不会过分寒冷。
这样的四年在我和写作之间维持着一道,或许淡淡的,却不解的缘分。我看不清它的面孔,它同时也无法表达我的全部内心。文字在我不经意,它不刻意之时,使我成为一个更接近自我的人——一个愿意所谓浪费一个晚自习空想乱写的人,一个愿意随心写下也不必刻意保存的人。只在该跟它见面的时候见上一面,联络感情,交流情绪,然后欣然再见。
而对你,写作又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我想,这也是它最大的妙处之一,它充斥着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它给每个人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维度。但这样的个性又终将汇于共性之中,凝聚成化炼狱为天堂的力量。
一个高二的孩子,还有这么多的时间“空想乱写”,这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宽松”或课业负担的“轻松”所能解释的,这是文学带给孩子的超越和超拔。人最容易沉溺于眼前的庸常而难以自拔。繁重的课业,单调的工作,都会使我们艰于呼吸以致逐渐麻木。
生活是会淹死人的,而阅读和写作让我们浮出水面,划向远方。
我依旧有些惶恐不安,为我仍在寻找那条通往它的路径。它或许也不单单只可能是一条小径,也许也是那只回来找寻自己的花的鬼魂,那块放在需要心的地方的石头,那场会飞的梦,那朵“亦学牡丹开”的苔花。而属于你的,也在等待。这当然不是你一生中一定要赴的一场约,这大概只会是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阳光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骄傲地盛开。
但我在此衷心地祝愿着,祝愿着你在那场邂逅来临时抓住它恰好伸来的手。
谢谢大家!
多读几本书有什么用?从这演讲可以看出,它可以让我们学会精准表达,让我们保有那份自信从容和天真,让我们内心丰满而充盈,让我们学会和世界对话,学会面对孤独的自己,更好地倾诉我们内心或幽微或磅礴的情感,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烦恼中觅得一份独处和思考,可以跳出当下的困境与干扰,超然物外潇洒出尘,可以在一个自己需要的高处审视自己、凝望现实。
就像有的人用命去挣钱,有的人用钱去让生命更爽一点点。
残酷的事实是,那些只埋头语文和数学的孩子,往往读不好语文和数学。而那些读了很多书的孩子,往往轻而易举地跨越了你的所谓“语文和数学”。
作者为省文学之星征文一等奖获得者。
文中5本可以扫码购买的书出自《书单来了 | 5本记录真实的书,把我虐哭了!》,没有卖书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恰好需要购买这些书的人!
学习,只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