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享——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刘一鸣《分数乘整数》

01
课前准备

学情分析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整数、小数乘除法的探究经验;

3.使用线段图或面积模型分析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1.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入,依托分数的意义进行理解;

2.为后面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教学做基础。

02
课堂实践
思考探究

教师

设置冲突,激发质疑

多数同学采用文字或算式的形式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但又各不相同,关于每道题的结果我们都能够获取得到,那么是否都能够利用你已有的知识将你的推理过程分析清楚呢?

学生

独立思考  尝试探究(自我)

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解决以下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写一写、画一画。

差异呈现 通性通法(结伴)

①有使用连加解决②有使用3个十分之三解释3乘十分之三的算式。

第二问:①能够理解为二分之一个30,但不知如何求解。②30÷2=15③用三十的二分之一解释

总结提升

教师

关注差异,梳理完善

1.关注学生作品差异,是理解且能够准确表达、是理解但表达不清、还是既没能够联系旧知也无从入手新知。

2.关注学生识图差异,是能够多角度整体理解、是专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还是毫无头绪。

3.关注学生交流心态及流畅程度。

学生

多样表达  辨别选择(团队)

首先收集到各类表达式,然后去尝试对它们进行解读、辨别和分类,思路相同表达不一的为一类,再与作者进行沟通,看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是否一致。

思维碰撞 共同概括(全体)

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后,共同研究和讨论各式的表达是否合理,亦或是否存在更加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拓展应用

教师

多元反馈,促进应用

除了我们通常应用的多种表达形式的作品成果展示,如画手抄报、汇报交流等,可以更多的去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多做些文章,减轻学生的任务感,使他们真的喜欢、有兴趣去做,而不是为了完成交差而去做。

学生

自主练习,学以致用(自主)

快速浏览课本练习题,对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行提取和识别,判断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类型。继而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取相关应用。

共同拓展,建立模型(全体)

将离我们生活稍远但仍围绕着人类生存的相关问题抛出,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调研,去发现能够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和更丰富层次的意义。

03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获取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或许与家庭环境、父母习惯等有很大关系,课本上练习题:地铁5号线全程28千米,高架车站约占全程四分之一。有的同学明明每日乘坐却对于起始站终点站信息一概不知,而有同学能够准确说出高架与地下路段的准确信息。

所以在同样的授课方式和讲解过程中,学生就是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差异,这让我有了更加强烈的反省。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