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神秘老虎洞
在故宫,有一个神秘的“老虎洞”,历来为史书所不载,因此更引起人们的好奇。
在故宫的乾清宫月台之前,有一条甬路,甬路两侧各有一座台阶,顺阶而下,来到庭院之内,就会发现在甬路最北的丹墀之下,有一条两侧打通的石洞。这就是文献中曾记载的乾清宫前石梁之下的“老虎洞”。
甬路下有老虎洞
乾清官是紫禁城内廷中的重要建筑之一,明代和清代初期, 乾清宫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清代康熙皇帝死后,他的梓宫(棺材)在此停灵时,雍正皇帝就移居养心殿,这里就成为皇帝召见大臣、批阅奏报、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宴会活动的场所,直到清末,一直如此。
乾清宫前面是一个二点五米高的宽敞月台,月台前正中的丹墀接着一条宽十米、高一点五米的甬路,直通乾清门,将乾清宫院落分为东西两部分。乾清宫的侍卫之人因此不便于在殿前往来,于是在丹墀之下辟出通洞,以供在乾清宫侍奉皇帝的众多的太监和侍卫们行走方便。
丹墀之下的通洞高一点八米,宽一点一米,深度随甬路之宽约十米,外为方形门洞,内以条石砌成拱形石壁。月台前两侧的台阶之下,也各辟一通洞,高、宽略小,深度也随台阶宽不足四米,洞虽不大,均石砌成壁,确实十分坚固。
石洞为什么称为“老虎”,已无从查考,总之只是这种专供侍从之人往来的通道,皇帝一般是不会光顾的。明代天启年间,童心未泯的熹宗皇帝朱由校率内侍捉迷藏在洞中,竟被古代史学家视为亡国之举。
捉迷藏,是孩童喜爱的游戏。即使是生活在深宫高墙里的皇帝,也在这种游戏中追寻一种情趣和快乐。皇帝身边多太监和侍从,与这些只会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伙伴”共同玩要,乐趣可想而知。再则藏身之处须隐蔽安全,而宫中除花园外没有山石亭榭可供游玩,一般庭院可供藏身之处甚少。明代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更为宽敞开阔,因此,这个既隐蔽又安全的“老虎洞”便成为熹宗皇帝理想的藏身之处。而侍卫之人亦深知伴君如伴虎,平日里小心侍奉,今日与君为“伴”,共享“老虎洞”的滋味,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讨主子的欢心而已。前人有诗云:
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蒙护月光。
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
把乾清宫前月夜捉迷藏的欢娛与拘谨都巧妙反映出来了。
如今,“老虎洞”依然如故,但不知为何却已设门上锁。一般游人经过甬路丹墀之时,不曾想到脚下还有一个神秘去处。即便知道,也无缘进洞,不能体味当年熹宗皇帝玩捉迷藏时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