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家今典——吴建明

秋    水

――读吴建明近作有感

崔苰/文

“墅屏多石壁,耸立如墙,色青黑,上不见顶,杂树野藤杂生其间,森森然。山风来袭,长枝孤藤起伏如潮,落叶纷纷,一时山鸣谷应,如万军过。石壁后有潭,水冷彻骨。潭呈锅形,深处近一丈,飞流自壁下,直冲潭底,激珠溅玉,飞而成雨,二百步内尽湿。潭底有青石,大小不—,或露或没,如星棋状,遍布其中,引得禽鸟来归。一鹭羽如雪,临水独立,不鸣不舞,不餐不饮,一秋之潭,唯伊清吟。月半,归去,不复见……。”以上一段文字乃吴建明近作《秋水》中的题款,这是本人了解到他的最近创作状态。《秋水》作品的本身和文字,似乎让我们读到了当下作者的心境和态度。

本人与建明兄相识二十多年了。不知什么原因,从一开始我们之间就有着某种默契,即彼此间有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但不过于走近对方,只是在远处相互关注对方。这种相处方式,开始时是无意识的,但愈到后来愈感觉到它的种种好处来。有时候,某一方靠得过近,会变成了一种包袱,让人没有了不成熟的可能性,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此,适当的距离,观望的形态,在更多的时候能感知到彼此的暧意而无灼人的压迫感,应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本人朋友圈中,建明兄有些另类,尤其近些年,他游离于画家和媒体人之间,让人无法给他定位。当年,作为专业画家的他,有着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的困惑、执着和坚守,又有大多数艺术家所没有的简单和质朴,让人马上从相应人群中区别开来。这些年,我们见惯了太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后,难免有些审美疲劳,这时他身上的一些特质便显得尤为难得了。包括我们之间交往的开始,也是缘于他的那一份简单和质朴。当然一位画家需要具有更为全面的素养,它需要在简单和质朴层面上添加更为精彩的内容。就像一座高楼,基础和框架是整座建筑的支撑,但这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为人所见的,而依附于它外部的东西却与人走得更为近一些。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因而内外兼修显然是一个必然的态势。

建明兄虽然简单、质朴,但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一路来,少不了风风雨雨。从建明兄近些年的作品和艺术态度上看,他所坚守、探索的东西与初心是一致的,那怕与他有较远的距离,依然能够体会到他的淡然和从容,这一份淡然和从容是其心性的外化,是观山观水后的一悟。

今年初秋,本人出差到杭州,恰建明兄也在杭州,我们便相约一叙。钱塘南岸的“停云居”是他杭州的书房,一见这个筑在二十七层楼上的书房,我便猜到“停云居”三个字的含义了。“停云居”是一处比较普通和简单的空间,所不同的是有整墙的书架和随处堆积的图书,而画桌只在角落占很小的空间,这种反差让坐在他书房中的人颇有局促感。我一坐下第一句话便是带有一丝坏意的提问﹕兄坐怀书城是何感觉?这些书对兄而言意味着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说∶请兄先选择忽视本人还是忽视书……。没想到几年不见,他也变成了段子手。后来建明兄慢慢说了起来,今天的书对他而言,除了对文字的敬畏外,剩下的真不多了,虽也经常翻一翻,但与当年老家读的那几十册书相比,已不敢轻言“读书”这二个字了。就这样,这个初秋的下午,我们从读书的话题开始,漫无目的地聊,后来逐渐聊到了各自的专业及其中间的麻烦和快意,到了最后他才谈到了自己的状态。

从小城浦江、三吴都会杭城到首都北京,从一位专业画家到某学术刊物的副主编,这八年间的变化,建明兄显然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从其作品本身而言,他依然在宋、元之间游走,综观十年来的创作走向,我看到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添加自己的东西,但幅度并不太大。当我把这种节奏视为沉稳时,建明明确告诉我:并不是自己走得稳,而是传统和经典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每添加一小点自己的东西都要与古人争,从中换取一点自己的空间。他的话有自谦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也是实情。这些年,本人外面走得比较多,看的东西也不少,总觉得出新者多,创新者少,创新而不失雅格者尤少,可见真正的艺术家迈出每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就此而论,我宁愿艺术家走得慢一些,稳一些,更有深度一些。

可能是工作关系吧,建明兄近些开始关注起文字来,在微信朋友圈中,经常能见到他清新、干净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分为艺术评论和散文两大类型。我十分喜欢他写的散文,在他文字中始终有一个“曾经的我”在诉说,诉说着它的曾经、它的亲人、它的故乡,乃至它的梦、它的岭上白云。天命之年的他竟保持着如此细腻的触觉和性情,很让我吃惊,笔底的他竟有着诗一般的情怀,这与一贯敦厚的形象很难联系在一起。在让人意外和视为“不务正业”时,我似乎感觉他是在更深一个层面作改变、在更接近艺术源头的地方作梳理和思考。

本人一直认为绘画是一种修养而非技术,建明兄的这种变化我更愿意视作是一种调整,是一种由单一向综合的调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观照。其实所谓的笔墨、造型、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形而下的,对绘画本质的认知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对于建明兄而言,对其作品的关注远没有比关注其作品外的东西更有意义。

《秋水》或是建明兄的艺术乃至人生的态度,它的独立和徘徊,出于自觉,也忠于自觉。他笔下一再出现的秋水也许是其心底的一方净土,没有冲动,没有不安,并让我读懂了这一份从容的另一层价值。

――――丁酉小雪于金陵渡轩晴窗

2017.11.27稿

2020.7.17稿

《横塘露冷》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8年创作 93cmx173cm

《风过南山》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8年创作 67cmx137cm

《东苑有鹿》吴建明  纸本水墨  199cmx82cm

《白鹿原》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8年创作 67cmx137cm

《湘江独立》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2年创作133cmx66cm.

《桐川秋色》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2年创作133cmx66cm.

《素风》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2年创作133cmx66cm.

《鱼之乐》吴建明 纸本水墨  136cmx67cm  2012年创作

《秋水》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千里之外》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凤山即景》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长乐系列之四》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2)

《长乐系列之三》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长乐系列之二》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5年创作133cmx66cm.

《风尘吟》吴建明  纸本水墨  2018年创作 140c68cm

《万里来归》吴建明 纸本水墨  136cmx67cm  2020年创作

《西风疾》吴建明 纸本水墨  136cmx67cm  2020年创作

请将手机横过来阅读

《芙蓉塘外有轻雷》吴建明  2019年创作  水墨纸本29cx175cm

《秋风时雨》吴建明  2019年创作  水墨纸本  29cmx174cm

《秋入疏桐》吴建明  2019年创作  水墨纸本  30cmx148cm

吴建明,1967年出生于浙江浦江,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浙江画院研究员。任《中国画学刊》副主编、《名作欣赏》副刊特约主编、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副院长、华夏书画学会副会长。 《艺术市场》、 《书法报· 书画天地》专栏评论家。供职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