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悲壮,为何安庆城失陷后,李玉成没有选择退回天京城内?

1860年夏,太平军集中兵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随后以席卷之势,东征常州、苏州,兵锋直抵上海,清军各营望风披靡,清廷闻讯震悚不已。

一时间,江浙一带的求援书信如同雪片一般,纷纷飞至曾国藩的湘军大营之内。

“江浙官绅告急书,日数十至。”

然而此时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并没有理会朝廷“援苏援沪”的诏令,反而乘机统率湘军水陆师五万余人,自湖北大举东犯。

在连陷安徽太湖、潜山之后,湘军的主力兵锋直抵安庆。

即便江浙一带战势,日趋危急,曾国藩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方针——一切以攻克安庆为首要任务

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

安庆之战

1860年5月,曾国荃与太平军降将韦俊攻占枞阳,安庆之战开打。

众所周知,安庆城为天京(南京)锁匙,自1853年(咸丰三年)为太平军占领后,安庆一直是拱卫天京(今南京)的门户,其周边辖区也一直是天京的粮仓和兵源之地。

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对攻克安庆,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

“自古有事于大江南北者,必争上游之形势。”

湘军众首领在定下先破安庆,后攻天京的战略之后,便号令曾国荃率领陆师杨载福率领水师围困安庆,然后命令多隆阿和李续宜打援。

此时此刻,太平天国曾策划实施围魏救赵,派陈玉成和李秀成部兵分两路进攻武昌,但后来却因为李秀成的撤退,最终功败垂成。

湘军随后继续死围安庆,而作为英王陈玉成根本之地所在,陈玉成为解安庆之围,不惜血本,拼死攻击清军、救援安庆。

但在集贤关之战等外围战斗中,英王所部连续失败,而且主力部队更是损失惨重,最终安庆城粮草断绝,城池被地雷轰塌攻破,数万守军尽墨。

安庆失陷,陈玉成所部嫡系主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此时此刻,大伤筋骨的陈玉成到底该怎么办,欲安所归呢?

能不能回天京暂避一下风头?

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臣,此事是需要非常慎重的。

此时陈玉成并不适合马上回天京,毕竟是打了败仗,见了天王面子上不好看,另外在外围抗击清军,在天京城外积蓄力量输送兵力粮草到天京,要比呆在天京城内当卫戍军要重要不少。

南京的安全拱卫,需要外围军事力量,陈李两大兵团如蟹螯

按照清廷的说法,太平天国乃窃号之贼,属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对立政权。

那么天京(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它的外围安全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说天京的外围都是太平天国的城池,那么天王洪秀全自然高枕无忧。

而安庆已然失陷,曾国藩、曾国荃湘军随时顺流而下,此时的天京是非常不安全的。

天京城固然城坚池深,但是靠首都的防御力量对抗,毕竟是下下之策。

如果能拒敌于国都之外,则外围机动兵团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此时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除了守卫天京的主力卫戍部队,就是忠王李秀成军事集团和英王陈玉成军事集团。

这两支军事力量就如同螃蟹的蟹螯,是太平天国对抗清廷的主要力量。

陈玉成如果带领大部队回天京,虽然能增加天京城的守卫力量,但得不偿失。

首先大队人马回京,必然会增加天京城的粮草负担。

第二,失去了周旋的战略缓冲余地。

第三,陈玉成内撤将无法分担军事攻击,变相加重了外围李秀成集团的军事压力。

陈玉成集团的兵力不足粮草不够,必须招兵买马,征集粮草

安庆之战,陈玉成所属主力叶芸来部几万兵力在城破之后被俘,全部被杀。

不止如此,在安庆之战的外围阻击战中,陈玉成集团损失也极其惨重。

这其实也算是陈玉成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在1861年5月,陈玉成为赴桐城与干王洪仁玕商讨解安庆之围的对策,离开了安庆城外围阵地集贤关及菱湖两岸营垒,结果湘军来犯,没有主帅坐镇的八千太平军被屠戮殆尽。

集贤关外赤岗岭的四个营垒随即陷入重围,要知道防守这四个营垒的是陈玉成部最核心的精锐部队,统帅刘玱琳尤其深得军心,骁勇善战。

然而在多隆阿,鲍超,成大吉,曾国荃等部合围之下,最终全军覆没。这场战斗打得极其激烈残酷,湘军自身也损失极大,但是,陈玉成部主力可以说是损失殆尽。

因此,此时的陈玉成想要振作,必须在外面补充兵源,恢复实力,而不是进入京城,去消耗守卫力量。

陈玉成最后为什么会被俘,就是为了补充损失的兵力而不惜以身犯险。

安庆失守,陈玉成失去根本之地又被贬失去信任,必须重新建立根本

陈玉成被封为英王,跟李秀成分庭抗礼,其实还是因为他能打。

但是安庆之失,让洪秀全大怒,将陈玉成以及从天京派出去负责救援安庆的主将洪仁玕同时革职。

然后陈玉成原先所辖所部仍归其陈玉成节制,以观后效,戴罪立功。

在陈玉成被贬之时,他肯定不能腆着脸回天京。

以一个败军之将的身份回去,洪秀全又能给他什么好脸呢,再说回去之后,洪秀全又怎么安排官职?

信奉实力的乱世时代,丧失了实力的将军其实就是个虚张声势的扛把子。

失去了根本之地安庆后,在兵力大损的情况下,英王陈玉成急需补充兵力,建立新的战略支点和根据地。

如果他不能风云再起,也就只能一直沉沦,而沉沦的败将,更不可能回天京去。陈玉成此时,只有考虑西征,以取武昌,或者保住庐州,恢复元气,以图恢复安庆。

如果回南京,结果如何?结果就是兵败,李秀成回了南京,结果城破被俘

陈玉成肯定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在安庆兵败后回守南京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天王洪秀全已经腐化掉了,拥有数十个王娘,数千妃嫔的天王现在只是一个秃头的胖子,充满着酒色之气。

俗话说,枝干强则根本强,没有枝干提供的养分,根本不可能有天国的强大。

没有外围输送的粮草兵源,天京只是困守之地,终无了局。

曾国荃曾铁桶部画地为牢,死守在雨花台之下,天京守军花下血本,屡次拼死攻击就是无法打破曾氏营盘。

陈玉成新败之师,即算回来,估计也很难突破曾国荃的包围圈。如果说陈玉成部回天京,对于天京城被包围的形势,很难说能起到多少作用。

1863年,李秀成在洪秀全再三的要求下,带领部队回防天京,终于因为粮草不济而导致天京城被攻破,最终李秀成被俘。

陈玉成回防的结果,估计也不会比李秀成好到哪里去。

作为天国的唯二主力战将,又身负骁勇之名,陈玉成不回天京:

一方面是因为败战之后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和面子,在没有得到洪秀全召唤的情况下,容不得他回天京寻求庇护。

另一方面,陈玉成深晓谋略,知道安庆失守后天国已经急转直下,如果他再不挺身而出站出来,肩挑手提,减轻天王负担,那么太平天国的事业就马上走到头了。

即算失败,即算被误会,但是少年英雄,壮志在胸的陈玉成一直忠于天国。

因此,在太平天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自己被革职降罪的情况之下,陈玉成依然制定了一套唯一可能改变被动局面的战略计划。

他随后派出了陈得才赖文光远征西北,而这支部队随后与捻军结合,在天国灭亡后仍然坚持抗战,给予清廷极大困扰和麻烦。

但是,陈玉成自己就麻烦大了,在1862年5月,庐州被攻破,陈玉成弃城北走。

在困境中,为了能招徕更多的部队,陈玉成到处联络活动,争取招兵,不久,因轻信苗沛霖而被出卖,后被押送清军军营。

1862年6月4日,太平天国一代名将,英王陈玉成慷慨就义,年仅26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