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不掺和,过好自己

文/萨苏

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
在诸子百家之中,最让诸侯们厌烦的不是唠唠叨叨的孔子和孟子,也不是朝三暮四的苏秦与张仪,而是庄子。
庄子喜欢说寓言解决问题,见到楚王的使者时也是这样打发人家的。
春秋战国的人才市场是乙方市场,知道庄子有才华,楚王便派人来请他做官。
使者来的时候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得知使者的来意后,庄子便问使者: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岁。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珍而重之地放在竹匣中,供奉在宗庙的大堂上。你说,这只神龟,它是愿意死去留下龟壳放在庙堂上得到供奉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使者想了想,说:“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了。”
庄子说:“那你们回去吧!我也是喜欢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春秋战国是乱世,乱世也是机会很多的时代。
面对这个机会很多的时代,庄子抱定的是不掺和主义——你们只管折腾你们的,我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今天有不少朋友选择宅在家里,其中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秉承着和庄子一样的人生哲学。

在某些情况下,不掺和主义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智慧。

可是有人会说了,你不掺和,如何发财?
以庄子的逍遥,他对发财也不会拒绝的,庄子只是比别人更清醒地看到机会背后的风险。
有一天,庄子外出访友,走路疲劳,便倚靠路边一棵大树睡着了。
梦中大树对他说,你看,我这周围原来是有很多兄弟的,现在只剩我一个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要么长得直,要么长得粗,木匠一看都是有用的木材,便都给砍伐了;
只有我,长得歪歪扭扭,还有很多疤结,就没人惦记我了。
庄子醒来,便把这件事和同行的弟子说了。
继续向前走,到了朋友家,朋友很高兴,下令童子杀鹅宴客。
童子问,咱家有两只鹅,一只会叫的,一只不会叫的,杀哪只呢?
主人说,会叫的还能看家啊,怎么能杀呢?
于是下令——去,把那只不会叫的杀了。
庄子的弟子听了大惑不解,问他,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得以幸存长寿,这只不会叫的鹅却因为没有用被杀掉了,到底有用更好,还是没有用更好呢?

庄子回答得似乎模棱两可,他表示自己将处在有用无用之间,不拘泥于成规,随机应变就是了。

闻达于诸侯,是庄子的人身保险,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你会因此受到尊敬,那么就有资格与权力保持距离,而避免被这个怪兽伤害。
在落难的时候,你又可以依靠这门本领谋生,而不会因为没用而被社会抛弃。
庄子豁达的背后是有为人处世的智慧作支撑的,所以,他不会落到唐代李白或者明朝解缙那样的下场。
当然,想依附权贵而发达,或总去给社会找麻烦的人,很难用好庄子的智慧。

作者:萨苏,来源于《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原标题《庄子的智慧》。

(0)

相关推荐

  • 不要活得太累

    物物而不物于物. 话说, 庄子带领学生游山. 他们来到伐木区, 只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庄子问木匠: "要砍这棵大树吗?" 木匠回答: "这棵树没用处,不砍." ...

  • 餐松饮涧 - 成材不成材

    庄子和弟子们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茁壮而参天. + 庄子的世界 但是一群伐木工人却不停地砍伐旁边的小树,不去动这颗大树. 弟子好奇地问工人原因,工人回答说:"这棵树中看不中用, ...

  • 做到“不争”,则万事如意

    文|澹泊书影 有些人总是愁眉不展,明明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却将自己陷于无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别人比自己要幸福得多,别人拥有的东西要比自己的多且好. 即便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是依然改变不了 ...

  • 熟悉的陌生人——庄周

    虽然这只是个笑谈,但是刘大师的自信也折射出大家对庄周的陌生. 大家对庄周多是一知半解和断章取义来的典故,真正读过<庄子>十万言,研究过庄周的并不多,也就难免产生误解. 说到这里,我想吐槽一 ...

  • 庄子的一篇短文,只有短短102字,却意出言外,蕴含深刻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也漫无边际,却皆有根基,更重于史料议理.鲁迅 ...

  • 不材之木

    不材之木 [出处]<庄子·外篇·山木> [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 不钓鱼的渔父​

    钓鱼是渔父的本业,但历史上渔父的出名却常常不是因为钓鱼.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历史上著名的不钓鱼的渔父. 愿者上钩的渔父 3000年前姜子牙"以渔钓干周西伯",自此,垂钓就不是简单 ...

  • 庄子的智慧:穷人之所以穷,表面上是得不到机会,实际是缺格局

    庄子的智慧:穷人之所以穷,表面上是得不到机会,实际是缺格局

  • 庄子的智慧,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成就!

    一.眼界决定境界 什么是眼界?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宽度或广度. 什么是境界?境界本为土地的界线,常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基于其对客观事物的见识 ...

  • 《庄子》10句经典名言,感悟庄子的智慧!

    钰轩书玮历史文章 2020-12-15 14:27 今天分享庄子的十句名言,与大家共同感悟和学习圣贤的智慧. 一.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的寿命大多不过 ...

  • 庄子的智慧: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的智慧:第二眼的美 作者:陈引驰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人的形貌,是天生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很多改变的可能.然而人的内在修养,自己却可以做很大的主.这两方 ...

  • 十个成语,读懂《庄子》智慧!

    每日辰时为您推送一条道教知识,带你轻叩玄门,领悟玄妙大道! 一. 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q ...

  • 包含庄子人生智慧的3条鱼,懂了它们,就能更懂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喜欢鱼的人,因为在他的著作中鱼的出现次数是非常多的,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庄子式的人生智慧的有3条.在这3条鱼中,庄子讲出了3种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认可其中的哪一种. ...

  • 《庄子·逍遥游》:看似荒诞无稽的言论,却暗藏着超脱一切的智慧

    先秦时期的庄子,一直都被称为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可是他留下的那些作品,却又总是那么抽象,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诞.犹如天马行空的想象,打破常规的思维,也正是<庄子>一书最大的特点. 而< ...

  • 庄子的三条鱼,智慧人生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

    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人生在世,皆向往逍遥,憧憬自在. 可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又有几人能如庄子一般,活得自律,看得通透,行得洒脱. 无论是夏虫 ...

  • “论语、老子、庄子、孟子”有多牛?王蒙:写给年轻人的智慧

    35岁之前的年轻人,是最有干劲也最容易感到迷茫的一个群体. 所以有很多年轻人在迷茫.焦虑的时候,会选择读书来提升自我.改变人生. 但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利用了年轻人的这种心理,使得市面上的各种&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