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罕见!从一个出土文书展看“史上最全宋代官员档案”
760多年前,一名南宋的中层文官徐谓礼去世了,安葬在家乡浙江武义。而陪葬的全套个人档案至今保存完整,被誉为“史上最全宋代官员档案”。
从5月15日起,“徐谓礼文书”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对外展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公众可以通过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了解宋代文官制度,这些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文书犹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书,不仅生动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从低层到中级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而且展现了南宋中后期文书制度、官员管理、政务运行等。
2011年初,一张文书照片传到了武义县博物馆馆长手中,据传照片中的文书出土于武义县城近郊古墓,并流入市场。2011年12月28日公安部门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缴获文书13卷。
2012年7月又将已流散到北京的另外4卷文书追回。这些文书在地下安放了750年后,被盗墓者盗发,几经倒卖直至被公安机关收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经考古发掘证实后,“徐谓礼文书”的身份才尘埃落定。
徐谓礼家族世系
徐谓礼年谱
借助出土墓志和文书,可以勾勒出文书主人徐谓礼的人生轨迹。徐谓礼(1202—1254),字敬之,婺州武义人。徐谓礼生于“名儒之家”,父亲徐邦宪为一代名臣。三十多年宦海生涯,徐谓礼的官阶从第三十阶“承务郎”(从九品)升迁至第十八阶的“朝散大夫”(从六品)。
宋代官制,确定官员身份的基本要素有两个,“阶官”和“差遣”。“阶官”是标志其官位级别高低的名号,“差遣”标志其实际掌管事务的职位。告身,是朝廷颁发的授官(寄禄官)凭证,是官员身份的凭证和象征。
现存“徐谓礼文书”包括有字文书十五卷、封纸二张、空白纸二卷。文书分三种类型:告身、敕黄、印纸。其中,“录白告身”二卷、“录白敕黄”一卷、“录白印纸”十二卷。“录白”是指将原件抄录在白纸上,可以理解为“副本”。文书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初入仕,至淳祐十二年(1252)三十多年间的仕宦履历。
尤其是占总文字量八成以上的“录白印纸”,记录了徐谓礼自任官后各方面的档案内容。如此全面记录一个官员任官经历的印纸文书,为现存宋代文献所仅见,对宋代职官、文书,乃至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领域的研究,均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宦海浮沉三十载,文书穿越八百年。”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苗书梅认为,“‘徐谓礼文书’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系统、完整的宋代纸质文书,记录了一个官员的仕宦履历和官场百态,展示了南宋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社会风情,填补了宋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十数长卷,纸墨如新。“徐谓礼文书”何以在地下安放了750年不腐?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分析,徐谓礼墓是砖椁石板顶墓室,以密闭、深埋、防腐为主要特征,文书的完好端赖于此。
棺内灌注水银,外壁整体髹漆,置于砖椁(墓室)内;墓室体量不大,仅能容棺;棺木与墓壁间的空隙填以熟石灰、黏土、沙子、糯米汁混合的“三合土”,棺木密封于内;墓室上覆以石板盖顶,再加封土。棺木和随葬品与外界隔绝,才保文书不朽。
“文书奇迹般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被卷起来后又封了一层蜡,多了层保护。”郑嘉励说,文书出土后在盗墓贼手里五六年基本无损,只有局部霉变,说明纸张优良,证明南宋有极高的造纸水平。
现存徐谓礼文书包括有字文书十五卷、封纸二张、空白纸二卷。文书分三种类型:告身、敕黄、印纸。其中,“录白告身”二卷、“录白敕黄”一卷,“录白印纸”十二卷。
“录白”是指将原件抄录在白纸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展厅里所看到的抄件。
1、录白敕黄
宋代职官由寄禄官(阶官、官员级别)和差遣(实际职务)两部分组成(如“通直郎、知建康府溧阳县徐谓礼”,通直郎为寄禄官,“知溧阳县”为差遣)。一般而言,委任寄禄官用告身,委任差遣用敕黄。
尚书省上承皇帝敕旨,制作成尚书省牒文发给被委任者,称“敕牒”。敕牒用黄纸写成,故称“敕黄”。
录白敕黄(局部)
2、录白告身
告身,是朝廷颁发的授官(寄禄官)凭证,是官员身份的凭证和象征。
徐谓礼告身是其一生转官文书之汇编。徐谓礼一生共转官12次,现存11道告身。其中,敕授告身5道,奏授告身6道,作为中下层官员,他没有资格使用制授告身。
南宋告身分三种:制授告身、敕授告身与奏授告身。制授告身是任命宰相、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告身;敕授告身是遇祭祀大礼、皇帝即位、生日等重大祥瑞,符合资格的官员特旨升迁的告身;奏授告身是经人事部门向上报告,层层审核,由朝廷批准的常规升迁的告身。
录白告身(局部)
3、录白印纸
印纸,本义即指加盖官印的官文书纸,适用于多种官方文书,对官吏的行为、绩效进行监管考核是印纸尤为重要的一个用途。故而狭义的印纸是官员的档案记录与“绩效考核表”。官员上任,上级部门颁发一份印纸与其相随。将官员在任内的作为和表现记录在档案内,称“批书”,作为日后考核、升迁的依据。
徐谓礼文书,以录白印纸数量最多、篇幅最大,行款与字体,严谨工整,完全按照原件格式抄录。此前,印纸只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徐谓礼录白印纸首次得见实物,是国之瑰宝。
录白印纸(局部)
徐谓礼文书指引着我们去回望那个“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文治时代。南宋地方官学遍布各州县,书院私塾层出不穷,科举考试之风盛行。
徐邦宪圹志拓本
与父亲徐邦宪生活的时代不同,徐谓礼出生的那年理学弛禁,到他去世前十余年理学已成为国家正统。随着理学地位的上升,各地方官学常与文庙结合,祭祀孔子,行释奠礼。武义县学、文庙遗址附近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铜爵铸有“州学宝器”铭文,表明该批器物是与南宋婺州州学、武义县学相关的释奠祭器。
此外,良好的人才教育、选拔措施和官员管理制度是形成精英文官阶层的基础。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高度思想教养和士大夫精神的朝代,与教育、科举的繁荣以及文官制度的良性运作有着密切关系。
为配合此次徐谓礼文书展,浙江省博物馆首次大幅展出馆藏一级品南宋《忠义堂帖》。该帖收录的颜真卿告身,作为唐代告身的典型,与徐谓礼告身所代表的南宋中晚期告身形成对比,反映出唐宋告身在文书制度上的变化。
《忠义堂帖》唐建中元年(780)颜真卿告身(局部)
2005年,徐谓礼墓被盗。徐谓礼墓志被盗墓者人为砸毁后丢弃,所以很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墓志是残缺不全的,缺失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但是从残存的文字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徐谓礼的家族世系、为官经历等信息。
录白敕黄
录白告身
徐谓礼告身是其一生转官文书之汇编。徐谓礼一生共转官12次,现存11道告身。其中,敕授告身5道,奏授告身6道。敕授告身与奏授告身有不同的公文格式和文书程序,但两者都体现出文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转,由此可见徐谓礼文书是研究南宋政务运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