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的炁正三焦通百脉,到底是什么?
宇宙之核心、大道之本源——先天一炁
炁 qi
炁,在中国哲学中的“炁”,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介乎于有和无之间,介乎于阴阳之间,叫做先天一炁!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能量,不同于 “气”,是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机能。《老子道德经序诀》:五藏生五炁,一炁生万物。道教有 “一炁化三清” 之说。
称谓
“先天炁”在诸家修炼经典中称谓众多,常用名词列举如下:
儒家称谓
心、理气、无极、天良、良知、良能、性、明德、黄中、仁、不易之气、浩然正气。
佛家称谓
心、佛性、真如、慧根、智慧体、金刚不坏身、妙觉、妙明心、舍利子、妙明紫金光、金刚正法眼藏、自在菩萨、如来、成佛因地、摩尼宝珠。
道家称谓
心、先天炁、真阳之炁、真源、紫气、元神、谷神、真常、性命、黄庭、金丹、三寸气、天一真水、黍米玄珠、大神性中天。
医家称谓
精神、真气。
现代称谓
生命、心灵、根源、灵魂、感觉思维能源、生命能源,等等。由于历史时期不同,诸家称谓也不相同,但说的都是人的生命根本。
三焦是中医学范畴中的六腑之一,又名“决渎之官”,为上焦、中焦、下焦三者的统称。以《灵枢·营卫生会篇》: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为基准,三焦作为一个整体,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划分和生理功能特点。
从部位而言
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肾并提)。

从功能而言
《中藏经》对三焦的整体功能作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简单讲就是三焦是元气、津液、水谷的共同通道,其功能可以统领五脏六腑之气化、主导经络、营卫的内通外联,完成出入升降、吐故纳新的生命代谢功能。
▼
—·上焦如雾▪—
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
《难经》总结上焦功能为“主内而不出”,李时珍《本草纲目》概称为“上焦主纳”。
《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以开发和宣化为主,鼓动心肺之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如雾露一样充养全身,惠及皮毛。《灵枢·平人绝谷论》又说:“上焦泄气,出其精微。”都在阐明“上焦如雾”的气化功能。
—·中焦如沤▪—
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
《内经》总结为“中焦如沤”,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之为“中焦主化”。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篇》又说:“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下焦如渎▪—
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内经》归纳为:“下焦如渎”,李时珍《本草纲目》概之为“下焦主出”。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篇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注意:肝之体位于中焦,肝之功属下焦,体用分开。肝肾同源,精血互化,共居下焦,肾司二便,肾为水脏,水涵木荣,肝主疏泄。
简言之,上、中、下焦分别对心肺、脾胃、肝肾进行了初级整合,三焦的分部功能被提炼为纳、化、出,在生命的气化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所谓“三焦通百脉”,若三焦不通则会百病缠身。中老年人多疾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
上焦不通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则会受阻,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