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义序(白话全解)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曜;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是以圣人体于未肇,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既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是也。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为主。若夫参辰伏,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之象也。二十八宿,内外诸官,七曜三光,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之数也。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藉斯龟筮,乃辨阴阳之吉凶。是以事假象知,物从数立。吉每寻阅坟索,研究经典,自羲农以来,迄于周汉,莫不以五行为政治之本,以蓍龟为善恶之先。所以《传》云:“天生五材,废一不可。”《尚书》曰:“商王受命,狎侮五常,殆弃三政。”故知得之者昌,失之者灭。昔中原散乱,晋氏南迁,根本之书不足,枝条之学斯盛。虚谈巧笔,竞功于一时;硕学经邦,弃之于万古。末代踵习,风轨遂成。虽复占候之术尚行,皆从左道之说;卜筮之法恒在,爻象之理莫分。《月令》靡依,时制必爽。失之毫发,千里必差。水旱兴而不辨其由,妖祥作而莫知其趣。非因形象,罕徵究者。观其谬惑,叹其学人,皆信其末而忘本,并举其粗而漏细。古人有云:“登山始见天高,临壑方觉地厚。不闻先圣之道,无以知学者之大。”况乃五行幽邃,安可斐然。今故博采经纬,搜穷简牒,略谈大义。凡二十四段,别而分之,合四十段。二十四者,节数之气总;四十者,五行之成数。始自释名,终于虫鸟。凡配五行,皆在兹义。庶几使斯道不坠,知其治焉。若能治心静志,研其微者,岂直怡神养性,保德全身,亦可弼谐庶政,利安万有,斯故至人之所达也。昔人感物制经,吉今因事述义,异时而作,共轨殊途,叹味道之不齐,求利物之一致。倚焉来哲,补其阙焉。

    五行,是自然造化的根本来源,是人伦关系的起始凭借。万物万类禀受五行而能够变化,百千灵应因为五行而此感彼通。五行本于阴阳,散为各种精妙的形象。它遍及天地之间,散布于有形无形的事物之中。子午卯酉为它打经纬,八风六律为它打纲纪。所以,天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星象以垂示征兆,地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以资利用,人有仁、义、礼、智、信五种规则以表示德行。天地内外纷然罗列打万事万物,都以五作为尺度。超过了五,其数就会发生变化。自然界实际上凭借五行之气,协调四时次序,孕育繁多品种,造就万千事物。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德顺次运行,日、月、星三灵光芒显耀;恶就是六府(即水、火、金、木、土、谷)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之九功没有变革,气不和而相伤的六沴形成灾害。为了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详细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预兆,所以圣人体察事情未发生时的状况,设立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形象,取法物象以显示事情的过程。事物既然悬挂于天地之间而客观存在,就可以通过外在形象而感知;外在形象因为滋生变化而增益,滋生变化所以就产生数目。有数目就可以记载,有形象就可以模拟。既然可以模拟、可以记载,那么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就可以凭借形象与数目而认识了;可以凭借形象与数目而认识事物的,就是龟卜于筮占的方法。龟卜就是凭借的形象,所以以太阳为五行的本元;筮占就是凭借的数目,所以以星辰为五行的主宰。至于参星与辰星的伏藏与出现,太阳的圆满与月亮的圆缺,雷声轰鸣与彩虹出现,云之行走,雨之布施,这都是天的现象。将周天分为二十八星宿,紫微宫内外分为诸多天星,日、月、五星称为七曜,日、月、星称为三光,以天上星宿对应地上区域的划分,以木星纪年的岁次,这都是天的数目。山川河流,水上陆地,高处低处,平坦低洼,名山镇守,河流通达,风之回旋,露之蒸腾,这都是地的形象。八极(八方)四海,三江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这都是地的数目。礼仪用以节制人事,乐曲用以和悦心灵,官爵用以表彰成为旗帜的人,刑罚用来改变罪人使之向善,这都是人的形象。用百官治理,用万人立事,用文、行、忠、信四教以修治文化,用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合众、丰财七德讲习武事,这都是人的数目。依据形象与数目,认识五行的来龙去脉;凭借龟卜与筮占,才能辨别阴阳的吉凶。因此,事情假借形象得以认识,事物依从数目得以确立。我萧吉每每查阅三坟八索,研究经书典籍,发现自伏羲、神农以来,直至周朝、汉代,莫不是以五行作为朝政的根本,以蓍草、龟甲来占卜善恶先兆。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偏废哪一种都不可以。”《尚书·秦誓下》说:“商王接受天命,轻狎、侮慢五常教化,最终放弃所有政权。”由此可以知道,得到五行者昌盛,失去五行者灭亡。从前中原地区没有统一的治理,西晋时很多人向南迁徙,作为国家根本的书籍明显不足,如同枝条般的边缘学说盛行。空谈虚言、巧笔华词,流行于一时;渊博学问、治国名言,抛弃于万古。后代跟随前代,相沿成习,风俗习惯于是形成。虽然占候的方术依然流行,但都遵从旁门左道之说;卜筮的方法一直存在,但爻象的道理已经不能分辨。《月令》历法没有被作为依据,时节制度必然出现差失。失之毫发,必定差以千里。水旱灾害兴起却不能分辨其由来,妖异祥瑞出现却没法知道其旨趣。不是因为具体事物千差万别,而是很少有深入研究的人。看到他们的荒谬与迷惑,感叹这些学者,都是信奉技末之学而忘记根本之道,都是把握住了粗略大概而遗漏了细微精致。古人有句名言:“登上高山始发现天之高,面临深谷方感觉地之厚。没有听闻过先圣的道理,就无法知晓学问的广大。“况且五行之学幽奥深邃,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显著明了。所以,现在广泛采集各种经书纬书,搜罗穷尽各种简牍书牒,简要叙述五行的要旨。本书共分二十四段每段分类区分为若干小段,合计四十小段。二十四,是一年节气数所含五行之气的总和;四十,是五行成数的总和。开始于解释名称,终止于虫鸟归类。凡是同五行相配合的事物,都在这些要义中。或许可以使五行之道不致失传,知道研究至此。如果能够专心静意,研究其中精微的义理,哪里只是可以怡悦心神涵养天性,保持品德保全自身,还可以辅佐协调各种治政,有利于安定万物,这是至人所达到的境界。从前古人感于万物制作经典,我萧吉现在依据事物叙述要义,虽是不同时期的创作,同一个目标,不同的途径,感叹对五行之道的体味不同,但寻求有利于万物的目标则是一致的。倚赖未来的贤哲,能够弥补本书的缺漏。

刘鸿玉  刘炳琳译解

(0)

相关推荐

  • 中村璋八《五行大义校注》:序、总目

    中村璋八《五行大义校注》:序、总目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阴阳五行篇

    阴阳五行乃中国文化核心基础,一切中国文化传统的事物必定讲究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大约成于黄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进入文化文明的标志,是中国文化异于世界文明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文明进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在,而 ...

  • 逆向思维:如何在网络赚钱,其实和很多事物原理都是相通的

    网络如何赚钱,其实原理和很多事物都是相通的. 总有人追问,知信行者你甭整天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和思维,你就直接说,我如何才能在网络里赚到钱?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玩意要想回答,还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

  • 逆向思维:世上万物都是能量的转换,赚钱也是同一个原理

    逆向思维:世上万物都是各种能量的转换,赚钱也是同一个原理! 古人说:大千世界皆为虚幻,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那些只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透 ...

  • 论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本原思想

    摘 要: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把数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的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这种数本原的思想虽然有着时代局限性,但对古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七:南意大利哲学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七:南意大利哲学 公元前7 至前5 世纪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地区,是希腊在西方的殖民地(即" 大希腊")这一地区的工商业不及伊奥尼亚发达,社会政治.经济虽相对落后, ...

  • 3、奇门遁甲中五行关系,徐良鹏

    大家好,我是徐良鹏,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然界中五行的关系,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

  • 五行大义目录和序言

    五行大义 目 录 五行大义序 五行大义总目 五行大义卷第一 五行大义卷第二 五行大义卷第三 五行大义卷第四 五行大义卷第五 五行大义序--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 ...

  • 《五行大义》五行大义序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 ...

  • 【文氏谱序】江西省萍乡大义口文氏四修谱序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七天 第1集 《七天》序篇:行者黑剑

    七天 第1集 《七天》序篇:行者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