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课堂】旧中国中长跑项目的引进和发展
中跑和长跑的起源和发展
旧中国主要的竞赛是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这两个赛会又是交叉安排的。
1910年旧中国举办第1届全运会(南京),只设880码(804.672米)一项,郭兆仁以2:20创造了全国纪录。1913年第1届远东运动会设1英里和5英里。第2届全运会(1914年,北平)周展创造了1英里全国纪录(5: 13)。
远东运动会的参赛国主要是中国、日本和菲律宾,并由这三个国家轮流举办。
第2届远东运动会由中国举办(1915年,上海),增设了8英里,中国运动员白宝珉获得第2名。郭毓彬获得了880码(2:06.06)和1英里(4:50.08)两项冠军,并打破这两项的全国纪录。
这是我国中长跑项目第一次在综合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两项冠军。
第3届全运会(1924年),径赛项目的测量单位才由“码” “英里”改为“米
”设有800米、1500米和5000米。
张纪成创造了第一个5000米全国纪录(18:22.04)。
远东运动会前6届,径赛项目采用英国的码和英里制,第7届才改为米制。远东运动会共举办10届, 1934年日本妄图将伪“满洲国”拉入远东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并声明退出。已有21年历史的远东运动会就此告终。
历史人物:郭毓彬先生
远东运动会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是郭毓彬(1892-1981年),河南省项城人,他热爱中长跑运动,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刻苦训练,终于取得两项冠军,为中国争得了荣誉。1922-1924年他在美国攻读生物学。回国后,任东吴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教授。1980年88岁高龄的郭毓彬先生被聘为中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委会委员。
旧中国第4届全运会于1930年在杭州召开,设置800米、1500米,并且增设10000米比赛:
第4届全运会(1930年,杭州)邓志明破800米全国纪录(2:09.00);姜云龙破1500米全国纪录(4:26.08),赵德新以35:36.02创造增设10000米后第一个全国纪录。
黎毓坤在广东省第12届运动会(1933年5月)中,以2:03.00打破800米全国纪录。贾连仁于1936年刷新800米(2:02.02)和1500米(4:11.01)两项全国纪录。第7届全运会,楼文敖打破了5000米和10000 米全国纪录。
旧中国举行的全运会共7届,始终没有设女子中长跑项目。
这个阶段中长跑运动员多缺乏系统训练,只是在赛前进行短期个人训练或参加短期赛前集训。采用的方法、手段,多是长时间匀速的越野跑、场地跑和反复跑。由于时局的动荡和战争,不仅运动员不能系统训练,主要赛事的安排也受到影响。第2届和第3届全运会之间,因军阀混战,停顿10年;第6届和第7届之间,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政府全面发动内战,又停顿了13年之久。
1936年旧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柏林)中长跑比赛。贾连仁参加800米和1500米两个项目, 800米小组预赛最后到达终点, 1500米小组预赛被第1名落下近100米距离;王正林报名参加10000米比赛,因集中精力参加马拉松跑而弃权,结果在完成马拉松跑的42人中,王正林名列第40名。
马拉松方面
旧中国运动员楼文敖参加第14届奥运会(1948年,伦敦) 5000 、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比赛。首先进行10000比赛, 30名选手参赛,在跑完全程的17人中,他最后到达终点。他比赛时穿的是胶鞋,脚底磨起血泡并破裂。他不仅跑完10000米全程,又坚持参加次日5000米比赛,与世界名将扎托倍克分在一个小组, 12名选手参赛,他第7个跑到点。马拉松比赛他仍坚持出场,但只跑了半程,终因双脚疼痛难忍而退出比赛。
旧中国,有些运动员的自身条件是较好的,如中跑的贾连仁、于希渭、郭毓彬,长跑的王正林、谷得胜、楼文教。由于政府不重视,加之时局动荡,训练方法落后又缺乏系统训练,是不可能跑出好成绩的。旧中国中长跑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不能保持已有水平,与世界差距很大。
来源:中国田径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