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资人去世后,成长培训课程还能上吗?| 周梵
前段时间,著名投资人、DCM董事总经理去世,年仅32岁,两个孩子的妈妈。
网传她是在参加一个精英培训工作坊时因情绪失控导致意外发生,而她丈夫却回应说网传谣言皆为不实消息,与事实严重不符。
虽然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但这则新闻却刷屏了我的微信。
当这条新闻出来后,我看了下留言围观的群众基本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支持派。他们有一个较为中正的评价和态度,一般是对这类课程有所了解,并在课程中受益的人。
第二种,反对派。他们上过这类课程,但留下了不好的感受和印象。
第三种,猎奇、惊恐派。这类人认定所有的这类课程都是洗脑、传销,或者脑子有病的人才会去上。他们从来没上过这类课程,也从来没了解过,完全不懂。
我发现最后一种人的比例是最多的:
“这些都是传销洗脑,见到了一定要躲远点”
“投资圈真是个奇葩的地儿”
“脑子有病才会参加这种课程”
“市面上所有的收费培训都是假的,有毒的”
“所谓精英也不过如此”
“人傻钱多才会被这种一眼就看穿的骗局给骗了”
这种人越不了解一件事,就越喜欢去标签化定义一件事情。
每一个问题显现,在底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原因和联系,而将问题粗暴浅显地归因于某一个点,这是一种偷懒、偏激、短浅看问题的方式。
大脑是讨厌困惑感的。当一个我们不能理解的现象和问题发生时,我们往往会想快速找到一个答案。
于是,就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找一个归因,这个事得到了一个解释,头脑得到了一个答案,OK,满足了,就是这样了,我想通了!
这样做会快速安抚住你的头脑,不会因为无知、困惑而继续体验到失控感,让自己感受到一点虚假的确定感。
一个人习惯用这样的模式来解释世界时,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狭隘、固执,而且会滋生出非常多的优越感。
如果一个人在狭隘、固执,还充满优越感的道路上滑行,基本上这个人这辈子剩下的就全是下坡路了。
我十年前参加过这类“精英培训”,业内有很多人叫它“教XX术”。
跟身边近期上过这类课的朋友谈起时,发现这个课程的整体形式和结构,在这十多年来基本是一致的。
课程整体基调非常强硬,导师通过挑战和质疑,去打破参与学员的顽固小我,让他们突破自己的固化思维,在认知上得到升级。
课程可以激发极度阳刚性的力量。
这种力量确实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人的团体精神和责任感,也能极大地调动一个人的意志力。
但这种抹杀独立思考,和靠切断内在感受而获得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就像通过打兴奋剂来保持快速奔跑。以前看不顺眼但在忍耐的事情通通都不想忍了,辞职、离婚、裁员…
虽然短时间可能比别人跑的快,但这个速度是不可持续,更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这种有些疯狂而强硬的意志力被激发出来后,正面表现是做决策会很快,看似不纠结,不迷茫。
但这些选择是基于小我的“爽“和傲慢,无法接受他人出错,不能接受比自己能力弱的人,没有耐心。
如果是对一些本身在生活中就已经自我怀疑的人来说,这样的形式还可能增加新的心理创伤。
这类课程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人类的三大能量中心:脑中心、心中心和行动中心。
而意志力和行动力都在行动中心的大范畴里。
-选自周梵《和时间做朋友》课件-
但人类还有另外两个中心,脑中心和心中心也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作为学习过这类课程体系的学习者和有自己学术体系的导师,我感觉这个课程的内容和环节设置中有一种假设,认为只要意志力和行动力足够强了,就可以覆盖另外两个中心的局限。
这就导致了三个中心的失衡。
所以绝大多数上完这个课程的学员,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行动力昂扬的阶段,但脑中心的扩展和心中心的看见、疗愈又不够,往往一段时间后,这些学员会出现更为疲惫的生命状态,甚至还需要更多的放纵和过度娱乐来补偿自己。
通过压抑和自我感受的切断所调动出来的行动力,确实能得到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之后会出现巨大的疲惫感和无意义感。后劲不足,就像无根之水,慢慢的就枯竭了。
这类课程并不是十恶不赦,还有是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只是它有自己理论局限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一些导师个人化风格带来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
并不需要谈虎色变,把这类课程全部妖魔化。
我有一些学员的家人给他们发了这个新闻信息,表现出担忧和劝阻。
有些伙伴愤愤的说,他们什么也不懂就瞎评判我的选择,一点都不理解我、信任我,他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
其实这真的很正常,人的天性是厌恶风险的,当不明确有正面价值的时候,离可能的风险自然是越远越好。
只有当我们对所做的事情不够笃定的时候,身边人的不理解才会干扰到自己,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和内心的晃动。
当一个人非常坚定的时候,身边的人能支持固然很开心,不支持也不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问题的关键是,当面临大部分人的质疑时,你能辨识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吗,能坚定地信任、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把这件事情换到感情中,好男人、好女人在身边,很多人也认不出来,有些人总能从人群中找到渣男和渣女,当你没有辨识力,就容易被不好的吸引。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一个好男人、好女人,身边的人却不断质疑你,要你们分手,你也要去思考:
对方为什么会反对?我能接受对方反对的点吗?
我有什么理由去反驳对方?我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吗?
这取决于你对自己清晰地认知: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需要付出的是什么?
我能承担的底线在哪里......
当你认真地思考过,外界的声音就很难对你产生影响。
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是需要勇气的。无论是给孩子培优时,你选择拒绝;还是大家都认为你该结婚时,你仍不将就。
还是在课程中面对让你不舒服的权威,你站出来独立发声,又或者不被他人的质疑左右,坚定自己选择的成长道路…
这一切坚定行为的背后都源于你有没有爱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极度不了解自己,就是极度不爱自己。当你真的爱自己,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是很深的,不会因为外部的一件事把自己逼迫到极度压抑的程度,还无法做出选择。
一个人足够爱自己时,当外界触碰到自己感受的边界,会捕捉到异样的信息,感觉到不对劲,会根据自己的状态及时调整,做出新的选择。
当你不断压抑、回避自己的感受,才会让局面发展到一个让你无法承担的地步,让自己精神、身体状况受损,甚至到崩溃的状态。
稍微了解过我课程的读者都知道,我一直在倡导爱人先爱己,提升自己的自爱力,强调爱自己的重要性。
我所创立的自爱力关系学院以自爱力为核心理念,所坚持的体系就是让生命三个能量中心同步发展,并彼此统合——知行同步、身心同疗、物心同修,从自爱者到超级合作者,而要成为超级合作者必须要先懂得爱自己。
我相信,一个人不懂得爱自己,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亲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合作。
所以一个可信、可靠的合作者一定是真实的,内外一致的,稳定的。
有朋友问我新闻里的这件事,对我们公司和整个心理教育培训行业有影响吗?
显然,这个影响是必然的,毋庸置疑的,在整个行业层面大家都是业力共担,福报共享。
每一个行业都是群体共业,而这个业有正面,也有负面的。
在心理教育、培训行业有许多做的很好的大教育家、老师、心灵成长的导师...他们对这个行业有着正面的影响,我们也能享受到这些人带来的福祉。
也有另一些机构和个人做一些不好的、破坏性的事情,我们也同样要承受这些负面影响。
尤其是教育行业,覆盖的受众群体会比较多,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有更高的职业和道德要求。
最后,你也许还在疑惑,我到底如何分辨出那些培训课是好是坏呢?
首先,你要明白没有什么事是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就像任何行业里都有好人和不好的人。
在判断和选择中,人们总希望能拿到一个确定的标准和答案,但事实是,每件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哪怕曾经是正确的答案。
因为环境在变化,事物在变化,关系在变化,你也在变化。没有什么标准和答案能永远正确。
唯一的辨识密码就是你自己。通过你的认知来做决策,认知中有你的价值观。
通过感受来进一步确认你头脑的认知和内心真正的自己是否一致,如果有分裂,那么你的感受会来告诉你哪里不对劲。
通过成长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自己内在分裂的部分,最终让它们彼此融合。
这个过程不要轻易下结论,多观察,保持好奇,也多尝试,不要害怕试错。
去尝试之后你会拿到现实给你的反馈。而现实的反馈里如果有让你感到无法理解的地方,那里面就有你不了解自己的模式,有你的意识黑箱。
你需要通过现实反馈的这个线索进一步地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做到真正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