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王玉晶 /情思端午
情 思 端 午
王玉晶(陕西西安)
说起来也很奇怪,自小就喜爱甜糯糯的食物 ,如汤圆、粽子、米糕、枣糕、油炸糖糕等等。也从小就喜欢夏天,喜欢下雨,偏爱雨中散步、逛街。以至于小时候被老爸四面八方的同事戏称为“捡来的姑娘”,嫁了老公每每被嘲笑是家里的另类。
仲夏时节,农历五月,在北方大地,伴随夏日渐浓,端午节款款而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长这么大,年年端午都有内心深处涌动的绵绵爱意,因为粽子!
小时候,每逢端午,妈妈都提前几天做着准备,买粽叶、糯米、红枣,再浸洗这一捆捆散发芳香气味的碧绿粽叶,浸泡白花花的糯米。与此同时,在大街上、校门口涌出许多小贩,叫卖大小各异、琳琅鲜艳的五色香囊,这漂亮的小物件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那内心的期待就在一日日迫近五月初五中增多增浓。每当放学归家都会去看一眼泡在水盆里青翠的叶子,饱胀的米粒,看妈妈一次次给它们换水再浸泡,观察着,开心着,似乎馋馋的味道又走近了一步。到最后,当那条回家的小巷飘满了熟悉的粽香,不必进到家门便可知今日粽子们被在那口大蒸笼锅里煮好了。炎炎夏日,妈妈定然把那只只煮好的蜜枣粽泡在凉水里,待我们放学归家一饱凉粽香甜,一解夏时热气,然后露出满脸的欢喜与满足,尤其是我这个幺女!
现在想来,哥和姐都不喜欢吃甜糯东西,妈每年何以不厌其烦地张罗这许多粽子?是她自己也爱吃?或是为了节日里自己家的孩子不逊于别人的娃们?我竟是忆不起,有没有问过也忆不起。遥远的三十年,记忆模糊,兴许当时就是个憨乎乎呆萌的自己。
在这节日里,妈妈还会给孩子们手腕脚腕束上一股亲手编织的五彩绳,颈上佩戴一个红色或花色小香囊。老人们用此来“辟邪”保安康,避的什么邪,猜测是可怕的东西吧。反正有了它们,不仅眼瞧着漂亮,内心还有一点点“安全了”的喜悦。因此这所有印象习俗便自小就种在了我的心里,连同那节日期间被煮好且泡在凉水里的一个个大大的四角绿皮粽子的模样,那载满粽叶芳香的糯米的香、红枣的甜一起都深深植入儿时的心里!
这记忆一直陪伴我到今天,陪伴我传到儿子的端午节里。亲手为他拴上辟邪的五彩绳,亲手给他展开一只捆绑着的绿皮粽子放在碟中,撒一些白糖或浇少许蜂蜜。仿佛曾经的那满街巷家家户户煮粽子的弥漫飘香也可以穿越时空降落在我的“亲手”中,流传一些浓郁给亲爱的儿子,令他也能感受一些久远的藏有姥姥爱意的甜甜粽香。
今时今日,每逢端午,亲朋们很少自己家蒸煮许多粽子了,过节气氛也淡了。然而粽子的品种花样却越来越多了,除了主打蜜枣粽,还有红豆,芸豆,豆沙,鲜肉,咸蛋,蛋黄,桂花,陈皮等多种口味粽,以及黄米粽,八宝米粽等等。由于自己也并不太会完整的制作粽子的过程,近几年离家远了便都是买现成的,盒装的嘉兴粽,双合成,米旗安琪家的也都不错,买来自家吃也送亲友!可喜的是有的附赠咸鸭蛋,儿子喜爱。国家标配的端午公假期,我用它做成小家伙喜爱的鸭蛋青菜粥,或咸蛋黄夹馍,成了这一时期新的习惯!
好在当下的新闻媒体、校园教育加强了传统节日意义的宣传,才使孩子们不把节日虚度!然细思量中,该纪念和传承的到底是什么呢?追溯到两千两百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这位满腔爱国宏愿的伟大诗人屈原,数次力荐楚怀合齐抗秦,屡遭奸佞陷害不得重用,反被多次贬官流放,最终楚国为秦所灭。当秦将白启攻下楚国郢都,屈原绝望愤慨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那么孩子们该纪念的是什么呢?是以身殉国的壮举吗?当然不能是!
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绝非一己之力能够挽救,历史车轮滚滚前行,死本身有何益?
我们应该永远纪念的是他为人臣的爱国忠贞,以及不惧险恶竭力作为,还有他的楚辞文体,他在被排挤流放状况下绽放的文学光华,他的《离骚》、《九歌》。这种文化遗产照耀千古,被后人称为“中华师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两千多年来楚国的先民们繁衍迁徙,四面八方都留下了足迹,足以将纪念先祖屈原的习俗带到华夏各地,继而落地生根时至如今。
这个节日,代代相传,年年相续,传承仍在继续!小到一个家庭,节日是一种饮食习惯,亲情绵延;大到一个民族,节日是一种风俗、氛围、文化,一种凝聚力彰显。有了节日,平淡的日子显现异彩纷呈,有了节日,我们的社会显现景象繁荣!
说话间,端午节走近了。北方人佩香囊,挂艾草,吃粽念屈原;南方人饮酒雄黄,赛龙舟,撒粽祭屈原!华夏儿女均来道一声“端午到,君安康!”
作者简介:
冬雪,本名王玉晶,居陕西西安,现为一名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十几年,热爱文学历史,闲暇也写诗词散文,有多篇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