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很齐全!(六)

刑法、音乐、服饰、器物

(一)刑罚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劓:古代五刑之之一。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笞:笞刑,也是古代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

B.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 刖:刖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C.膑:膑刑是古代一种打断胳膊骨的酷刑。 宫刑:是一种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

D.大辟: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炮烙:相传是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的人爬行其上。

2.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镬:汤镬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到滚烫的水中煮死。 菹醢:一种酷刑,把犯人剁成肉泥。

B.车裂:也是一种酷刑,即将人的四脚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

C.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俗称“剐刑”。 腰斩:也是古代一种酷刑,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D.弃市:在古代把犯人绑着扔到街头的一种刑罚。 枭首: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

(二)音乐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六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B.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水、气、铜、土、金、丝、木、匏八类。C.雅乐: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

D.俗乐: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是“雅乐”的对称。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首:相传是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也有人说是由黄帝所作。

B.六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

C.霓裳:即《采莲曲》。汉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汉武帝所制。

D.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喩高深不通俗的文艺术作品。

B.《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通俗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喩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C.《高山流水》,是古典名曲之一。关于这支曲子,还有一段关于琴师钟子期与樵夫俞伯牙的“知音”之交的动人故事。

D.《广陵散》,是古曲名曲之一。“散”即操、引、曲的意思。这支曲子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4.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沙落雁》,是一首著名的琴曲。音调哀怨,悲怆,旋律低沉,忧伤。

B.《梅花三弄》,是一支借物咏怀的曲子,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由于曲子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C.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D.注,本义是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经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如《水经注》《礼记注》。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面埋伏》,是一首传统的琵琶曲。曲中描述了两军决斗,声动天地的场面,音色凄壮、慷慨、悲壮、起伏、回旋,将战斗的声音演绎得十分真切生动。

B.《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明亮华丽、旋律单一回环往复。音色绚烂、跳动、激荡。气势豪迈奔放。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C.笺,指对前人的解说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 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D.疏正义,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

(三)服饰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冕:是大礼帽,是天子、诸候、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的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天子有十二旒。

B.冠:以手执幂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不一样。它并不能像帽子一样把头顶全都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顶上。作用主要是捆住头发,也起装饰的作用。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

C.襦:是一种短袄。 上衣和下裳:原始人本是攻蓬头跣脚,不冠不履,以兽皮树叶为衣遮体,后来才分为上衣和下裳。

D.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 五冕、九衮 :是王公贵人穿的服装。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裘:有毛皮的大衣。     

布衣:这是寒士庶人穿的衣服,由麻、葛织成。

B.褐:粗毛紡织的灰的粗布。   

 缊袍:一种很华丽高档的袍子。

C.屦:鞋子。汉以后又叫履。

D.我国封建时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称为九品。以清代为例,文官的服饰: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等。武官服饰: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等。

(四)器物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腹下可烧火。鼎还用于祭祀,作为王权的象征。人们以“问鼎”比喩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的政权。

B.镬: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时常在镬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就食。

C.鬲: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与鼎相近。

D.箸:筷子。 豆:原是用来盛饭的,后来逐渐变为盛肉酱、肉羹。 箪:是铁或铜做的盛饭用的器具。

2.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是盛洒用的器具。又作“樽”,敞口收颈,腹大底小。

B.壶:是盛酒浆的器具。

C.觞、觥、角、卮、杯:这些都是盛酒的器具。

D.五音: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商、宫、角、徵、羽。依次为1、2、3、4、5、6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觞为古代酒器。

C.提督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D.公为敬辞,尊称男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一)刑罚

1.C(膑,膑刑是古代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2.D(弃市:在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二)音乐

1.B(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2.C(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3.C(《高山流水》,是古典名曲之一。关于这支曲子,还有一段关于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的动人故事。

4.A(《平沙落雁》,是一首著名的琴曲。音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人。)

5.B(乐曲旋律委婉质朴、流畅多变,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

(三)服饰

1.C(襦:是一种长裙。)

2.B(缊袍:用旧絮或乱麻填的旧袍。)

(四)器物

1.D(箪:是竹制的或苇制的盛饭用的器具。)

2.D(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依次为1、2、3、4、5、6。)

3.D(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4.A(《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5.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