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所以总困!一张方子,治一天到晚想睡觉,送给劳心一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脾胃论》、《阳虚证治》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你不断传播中医,到底图什么?

我想说,我不过是尽一个中医人的责任而已。而这份责任,说白了,也是为了我自己。

因为只有宣传中医,才会让人了解中医,才会有人相信中医,中医行当里的人,才有饭吃。

这就好比一件事儿,你不提,我不提,多年以后,就真的消散在历史云烟中了。

毫不夸张地讲,现在的中医,有被人们遗忘的危险。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在单位图书馆工作,女性,大高个。

有一回,她问我,说自己总觉得没劲儿,一天到晚总想睡觉,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头天晚上睡得时间足够长,但她白天还是困。她问我,她是不是得了什么慢性病了,但医院查不出来,常规体检更无法发现。

当时我看,这个人脉象偏细弱,说话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仔细询问得知,饭量不多,二便尚可。

我当时给她出个主意,我说你啊,用一种中成药,叫做某某某某丸。你先吃一段儿,看看效果再说。到底是什么丸,我在这里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补中益气的常用品。

结果,此人用了将近一个月以后,对我说,犯困、乏力、没精神的现象好很多了,两条腿明显感觉有力气。

她问我,她到底是啥病啊?为啥用中药能治好?我说,严格讲,你没病。现代人所说的病,基本都是在现代医学理论框架内,可以诊断出来的结果。你的情况,现代医学无法诊断,所以你没病。你不过是处于中医语境下的一个症候。这个症候,在中医看来,是异常,但是在西医看来,就是无病呻吟。

她听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我要给你讲下一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2岁,姓宋。这个人也一样,主诉精神不振、头晕乏力、总想睡觉,一天到晚不爱起来,脉象沉虚而缓,舌质淡而无苔。最离谱的是,有一回,她这边吃着饭,那边就睡着了。结果,啪的一声,饭碗摔落在上,稀碎。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后来,她看中医。医师给开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无需保密,我给你转述一下——

黄芪20克,党参15克,陈皮、升麻、柴胡、当归、各10克,炙甘草、麻黄各2克。水煎。结果,患者药用5剂之后,诸证悉平。

这是在1982年,于《江苏中医杂志》上刊发过的一张医案。

上述两个故事,有共性。她们都是因为中气不足而导致的嗜睡。说白了,就是脾虚、犯困。

我曾经在文章里多次讲过。脾主气血之生化。脾强,则气足。气是什么?气是生命的能量。人能站起来,很好地工作、学习,离不开气作为一种基本能量来支撑。当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的时候,我们的能量减少了,人就会犯困,嗜睡,起不来床,没精神。这就是气作为一种能量,在减少后的结果。

你看上头这两位,全都是脉象细弱、沉缓,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一般。说话声音不大,舌淡。这个情况,我们中医人第一时间就想到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精神倦怠。怎么办?用补中益气的办法。第二个故事里的方子,简单说,就是补中益气汤的加减。黄芪和党参来健脾益气,柴胡和升麻可以提升中气。陈皮行气,令补而不滞,当归养血,令气有所依。只不过,这里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用法,即用麻黄来宣通阳气。这个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麻黄解表散寒。它在这里,相当于把补进来的气,释放到全身各处。这就对提振精神、振奋气机很有好处。

道理,其实一说就透。关键是,我们要理解和体会。

其实,像这种脾虚气弱、倦怠嗜睡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尤其是办公室劳心一族,就是成天有忙不完的活,写不完的文件,报不完的表,结果弄来弄去,思则气结,伤了自己的脾,搞得食欲不好了,浑身乏力了,最后是总想睡觉,精神不振,小脸颜色不好看。我不能说,此类人用补中益气的办法肯定合适。但是,这是一条重要思路,值得借鉴和思考。这样的人,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劳心过度,伤了脾,造成中气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的配伍,不是人人能用的。据我所知,肾阳不足者慎用,腹胀食积者慎用,咳嗽痰多者慎用,湿热内积者慎用,胃寒肠鸣者慎用,阴血热盛者慎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这篇文字,能给您一些的启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