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庄的“金名片” —王春兰老师作品赏读②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37】
万庄的“金名片”
王春兰老师作品赏读②
作者 | 堤坝漫语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王春兰老师书写的系列作品,内容真实,主题昂扬,细节生动,感人至深,拾掇起记忆深处的珍奇异宝,样样有着人间的温情,写满世俗生活及乡思乡恋。
作品里有大量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有许许多多感染力、穿透力极强的细节呈现,总令人“心中经常汹涌澎湃,时常禁不住热泪挂腮”。读来给人以教益,给人启迪。
文本里多含古诗词、谚语、格言,似乎信手拈来,娓娓而叙,自然、流畅而不露刀斧雕琢痕迹,记录作者对童年、少年、故乡和亲情历历往事的缅怀,以及青年时代外出求学经历、教书育人的诸多回忆,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十分珍贵。
长期深临一线教学的王老师,最终征服学生的是一颗赤诚的心,与文字打交道,最终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作为家庭的长女,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作者在祖父祖母的温情中,在严父慈母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那言传身教平和家风的耳濡目染和性情陶冶;那读书知礼节、殷殷隔辈情、至亲父母恩的兼容并蓄、质朴自然的传统思想;那努力终有回报,历经磨难跨越独木桥终现人生光明所给予人的希冀和温暖;那熟悉的万庄风物、鲜活的人物形象、刻在心版的记忆……都化作一声声倾吐、一句句道白、一幕幕场景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摇曳着生命的绿意,盈漾于众多读者曾经的人生舞台;那质朴风趣真实的土语乡音,无不倾人心魄。
这一篇篇佳作,更像长辈们不怕流汗,不畏惧劳累,辛勤耕耘的一块块责任田,一亩亩庄稼地,他们犁地耙地,他们静心挑选种子,他们俯身揺耧播种,他们挥汗如雨剔苗施肥除草打叉,他们顶着烈日炎炎像侍弄婴孩一样侍弄每一棵庄稼,耐心呵护它们茁壮生长,直至挥镰收割颗粒归仓。
只不过,作者以笔当犁、当耙、当耧、当锄、当镰,像长辈们选择种子一样选择文字,像父辈们侍弄每一棵庄稼一样去侍弄字字句句,像长辈们对庄稼的百般呵护一样,对文字的逐一精心打磨,对每一句每一段的书写精进,直到句、段、篇规整,立意谋篇布局富含生机和活力。
一段时间以来,我时时琢磨王老师的文笔,文本里强烈的艺术震撼,王老师写作的诀窍到底是什么?我反复思量,其一,这都是王老师反复锤炼文字而来的,锤炼得越深,技巧也磨练为表现力,焕发一种神奇的光彩。其二,诚如作家陈彦说“凡能长久存活者,一定带着民间视角,带着浓浓泥土与灶火气。我们今天讲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对普通生命的注重、注目和关切。”王老师的书写态势满足大师的高标准要求。但我依然感觉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奥秘,它到底是什么呢?我钻进去始终找不到出路……
直到上周外出我看到一闪而过的以“丰子恺漫画”为主题的弘扬“中国梦”的公益海报,心头一阵窃喜,多日来的寻思无果,今日终于眼前一亮,心里豁然开朗……
作者以古典诗句阐发、拓展、丰富、复原十七爷生活, “碾盘桥上笑问客从何处来”,“旧宅老屋何报三春晖”,“鲤鱼沟畔隔沟话桑麻”,“教坛耕耘,春风化雨清梦里”,高情逸思,以题语导入,提高文章的思想境界,用诗画意境展示上世纪末乡村知识分子平和、儒雅、尊老爱幼的感人形象,姊妹陪跪、高低参差齐流泪……不论是生活场景、人情世态,还是自然风貌、诗词意境;不论是童心、童趣,还是诗心,诗情,这些景中景、画中画的微场景,难道不正是丰子恺漫画里的主题和元素吗?
这一一对标的主题和元素都一样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民间情味,主题鲜明而又趣味盎然。最重要的是二者的作品里都有诗句、都有诗意、都溢满诗情,都一样充满了童心童趣,温润了人们的眼、感动人们的心。
如果说,丰子恺漫画是沟通文学和绘画的桥梁,那么,王老师这出彩的文字艺术里潜藏着甚或说涵盖着对丰子恺漫画美学的追求和运用。这个奥秘是作者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执着探索、跋涉和追寻。
爬格子是深情,更是修行。是一旦遇见,即为不解之缘,融入生命,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王老师正是秉持这种信念,写中练,练中精进,追求卓越,创造了9个月输出37篇精品的传奇佳话,也无疑打造了美丽万庄一张张“金名片”。
俞平伯夸赞丰子恺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王老师的文字又何尝不是呢?王老师的作品“含蓄着人间情味”,通过《乡土赊旗》平台,像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一样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覆盖神州的每一寸土地,让更多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同胞们分享乡土文学的魅力和风采!
“爱此王者兰,著花秀中庭”,王老师37载三尺讲台勤奋”著花”,俯首躬耕,传道授业解惑、润泽多少莘莘学子的心灵,让他们眼前光,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现如今,王老师在乡土平台“著花”,用她手中的笔和想象力,正在一点一滴地重现美丽的乡村和田园——“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
后记:“爱此王者兰,著花秀中庭”,在王老师的笔下,乡人乡愁有寄,乡情有依,乡思可寻。我作为万千读者中的一员,坐对兰花,闭目鼻闻或神游物外,寻味幽香之袅袅不绝,一年四季与兰惠习处,见抽蕊萌蕾,实生命相共也……
这份福祉,永不相忘,千言万语,难诉心中感佩……
“我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你离开以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式”,以此致敬天堂里的王伯伯,致谢王老师!
不足之处,请王老师和各位读者朋友们多多指导!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