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行业内的她们这样说
网视导读:“她”文化已经成为未来影视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她”文化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2020年,是“她”文化爆发的一年,综艺领域有《乘风破浪的姐姐》《女人30+》《青春有你2》等等,剧集领域有《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同时也出现了房似锦、曹丹姝这样争议颇多的女性人物。
第八届网络视听大会也关注到了这一领域,10月14日上午的《文化产业新趋势》论坛为此举办了一场圆桌论坛。五位行业内的女性共同探讨了当下和今后的“她”文化,以及当下社会的女性困境。
论坛由骨朵传媒创始人CEO王蓓蓓主持,同时,她也表达了对女性题材内容的理解:可以看到的是当女性获得一些权益之后,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归家,可以在职场上,而不是非要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而在荧幕上我们发现,过去的一些女性形象,往往是善良而软弱的,但这两年女主的形象都变了,没有人要看一个柔弱的女主,整个女性观众都有这样的诉求。
作为平台方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表示:在剧集和综艺节目的主要的头部内容上面,女性观众的比例在一些题材类型上,占据了高于半壁江山的比例。腾讯视频播出的《演员请就位》《三十而已》,这两部内容的女性观众比例高达80%。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如涵观察到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把女性的成功塑造成一个由于家庭平衡感失衡,和男性产生冲突之后导致了她的婚姻失败。然后就去创业、重生,有一种创伤后遗症的感觉,这其实是人为的把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和家庭对立起来,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
什么是独立女性,它包括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它是不依附的,但绝对不是不需要,或者是不认可,不包容,相反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包容和互动,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更好的独立女性的形象。
而当下,我们的社会环境对女性是苛责的,为什么“她文化”可以这样的崛起,以及它现在这么让我们可以坐在这儿谈这个问题?因为女性的自主意识,更多的女性在面对更多的焦虑时,是需要社会回应和关照的。同时,女性题材的多元和立体也应该关注到乡村女性、少数民族女性等这些较少出现在荧幕上的形象。
张萌从制片人的角度谈了谈当下的女性题材影视剧的变化,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前些年有古装、励志,或者年代性的大女主,而近些年特别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是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包括有一些反映女性真实生活的综艺。在具体内容方面她认为女性题材内容不需要狗血,不需要太多的包装,把友谊、家庭、育儿、成长等等这些真实情感做到极致化,就会产生共鸣。同时,女性题材不是说不需要男人,女性需要男人的关怀,但如果我们遇到了不好的男人,我们也可以独立,不去强求,这是新时代女性的一种骨气。
当下,女性要提升自己的这种社会地位,或者说是更多的平等,但这不是说女性的地位提升了,男性的地位就降低了,最终双方其实相等的,男性的地位也在提升。同时她也关注到,在很多的角落里面,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受到过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希望能够让她们看到更多自信的女性,能够更多的为自己发声,拥有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力量和能力。
不久前在女性题材剧集《三十而已》中饰演沪漂的王漫妮一角的江疏影表示:现在会有那么多女性题材影视作品,跟现在很多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关。
但有一个问题是荧幕上的女强人形象有一点剑走偏锋了,多是把男性特质赋予在女性身上,或者用一些特别强硬的手段去追求幸福。但现实生活中,女性最大的力量来源于她的温柔的力量,包容的力量。一个人的强大是自己真的强大,而不是说建立在一个人和其他人的不堪上,或者说我打败了你,你死了,才觉得我是胜利的。
其实,女性有很多故事可写,首先她的社会属性非常的复杂,并且和传统文化有冲撞,她希望诠释的女性角色是非常复杂的,她可以不是一个女超人,有她的脆弱,有她的不堪但又不乏独立意识。现在姐弟恋的流行不正是一个新的故事内容吗?
从这场圆桌论坛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文化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但无论是进行哪方面的开拓都不应该离开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性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