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前列腺炎经典中医医案
案例1
于某,男,40岁,教师,初诊日期:2011年7月6日,因“尿频、尿急2年余,加重10天”就诊。患者曾自行口服“三金片”、“普乐安片”,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到我科就诊。现症见:尿频、尿急,夜尿3~5次,尿不尽感,尿线变细,伴腰酸痛,尿道口滴白,不欲饮水,纳眠可,大便调,尿色黄,舌暗红苔白滑,脉弦紧。既往史:有饮酒史已戒1年。EPSRt:白细胞2+,卵磷脂小体3+。诊断: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证属湿瘀互结型。治法宜利湿解毒通瘀,应用经验方CP1号方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加味:茯苓30g、泽泻10g、石韦15g、灯芯草6g、蒲公英30g、红藤20g、虎杖15g、川牛膝20g、橘核20g、菟丝子20g、冬葵子20g、炒川楝子15g、竹叶10g、益智仁20g、金樱子30g、炒白术20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次。
7月14日二诊:患者诉尿频、尿急、尿不尽感较前改善,夜尿2-3次,腰痛有所减轻,尿道口滴白消失,纳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弦缓。中药续前方减川楝子以防日久耗气伤阴,减益智仁、金樱子以防酸涩碍邪外出,14剂,水煎内服。
服药2月后,于9月4日复诊,症见尿频、尿急、尿线细明显改善,夜尿1~2次。EPSRt:白细胞1+,卵磷脂小体4+。继服上药巩固。
案例2
刘某,男,42岁,经理,初诊日期:2011年9月15日,因“下腹部、耻骨会**疼痛8年,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八年前出现下腹部、耻骨会**疼痛,始终未经系统诊治;10个月前曾口服“前列通瘀胶囊”无明显效果,后就诊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经过口服西药(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3个月前上症加重伴排尿时尿道刺痛、阴囊潮湿,遂到我科就诊。现症见:下腹部、耻骨会**疼痛,排尿时尿道刺痛,腰酸痛,神疲乏力,性生活次数减少,勃起硬度差,无法完成性生活,纳眠可,大便调,舌质偏黯苔微腻,脉涩。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年,现稳定,有吸烟饮酒史。EPSRt:正常。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证属气滞血瘀型。治法宜行气导滞通络,方用CP2号方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加味:白芍40g、醋柴胡10g、枳壳10g、三棱10g、莪术10g、白芷30g、皂角刺15g、泽兰20g、桃仁15g、红花10g、橘核20g、茯苓15g、菟丝子20g、黄连10g、小茴香10g、韭菜子10g、仙灵脾10g、五味子10g、炒白术30g;14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次。
9月3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下腹部、耻骨会**疼痛、尿道刺痛及腰酸症状均减轻,性功能较前改善,偶感神疲乏力,纳眠可,大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脉弱。中药续前方减黄连以防日久苦寒败胃,减五味子以防日久酸涩碍邪外出,服药2月后,于11月9日复诊,诸症均消失。EPSRt:正常。
案例3
张某,男,司机,35岁,2010年11月6日初诊。
患者因半年前离婚后心情抑郁开始出现排尿灼热感,尿黄赤,大便干,会**及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早泄,曾服用“诺氟沙星胶囊”、“阿奇霉素”、“前列解毒胶囊”等,效果不显。既往史:有饮酒史。诊见:排尿灼热感,尿黄赤,会**及后尿道坠胀疼痛,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伴乏力,腰膝酸软,心烦口干,夜寐不安,大便干。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有力。EPSRt:白细胞3+,卵磷脂小体2+。诊断: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辨证为湿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方药: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红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虎杖20g、马鞭草20g、川黄连10g、石韦15g、桑寄生15g、菟丝子20g、炒白术20g、乌药15g、生黄芪20g,益智仁10g。14剂水煎服,每剂服1天,每日3次。
2周后排尿灼热感、尿黄赤、大便干、后尿道坠胀疼痛及心烦、失眠好转,EPSRt:白细胞1+,卵磷脂小体3+。原方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马鞭草及川黄连等药以防日久苦寒败胃,加桃仁10g,红花10g,白芷30g加强活血通瘀之功,服2月。2月后复诊诸症均消失,EPSRt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未见特殊不适,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