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里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人参败毒散辨析三题

按:此文是旧作,曾发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5期上。今天重读此文的感想是,中医里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稍微动动脑筋,便能发现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思索、探研。一个一个小问题若都得到解决,整个中医的眉目就越来越清晰了。

人参败毒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主治伤寒时气等病症。其用药大体来看,可区分为两组。一是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芎、枳壳、桔梗、甘草、茯苓、生姜、薄荷共十一味药,祛风寒湿毒为主,兼能畅利血气;二是人参一味,匡扶正气,祛邪外出。人参败毒散方虽为临床常用古方,但笔者认为,后人包括时下《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医药学专著对本方的解读存在误区,故撰文与同道讨论。

一、使用人参辨析

人参败毒散何以用人参?后世医家谓乃因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足,即人参为正气不足而设。故若无正气不足之表现,则不可用人参,否则有闭门留寇之虞。笔者以为非是,原因有三,首先,《局方》原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本无正气不足之表现,不可妄用以方测证之法,因用人参便谓有不足之证;其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方所疗之疾虽无不足之见症,但体内当有不足之病理,故有气虚表现者用人参自不待言,而无气虚表现者亦可用人参,如用人参败毒散、黄芪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疗效颇佳;第三,正邪的关系是辩证的,扶正不仅不会干扰祛邪,甚至可促进祛邪。因为随着人体正气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必然增强。所谓闭门留寇,臆想之辞耳。又方名曰“人参败毒散”,“人参”与“败毒”连用,足见制方者心中人参非但不留寇,其作用恰是祛邪。总之,笔者以为用好本方,首先要重视人参的作用,打消闭门留寇的顾虑。

二、所败之辨析

再说方名中的“毒”字,不少中医学者说此“毒”字,不当作“热毒”解,而应视为“邪气”。遵循以方测证的思路,似可得出此结论,但事实恐非如此。看后世医家对本方的运用,的确有用于治疗热毒之证者。如《证治准绳·幼科》载用本方治小儿风热瘙痒、顽核毒疮。笔者以为,风寒湿邪引起的病症,本方固然可用,湿热、热毒引起的病症或许也可用,当然若适当加减,就更不在话下了。如《名医类案》载:橘泉翁治一人,病头面项喉俱肿大、恶寒,医疑有异疮。翁曰:非也。此所谓时毒似伤寒者,丹溪曰:五日不治,杀人。急和败毒散加连翘、牛蒡子、大黄下之,三日愈。

三、逆流挽舟辨析

人参败毒散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主要见于两处,一是感冒,二是痢疾。后者多注明是治疗痢疾初起伴风寒表证,并说这是喻嘉言所倡导的“逆流挽舟”法。其实,人参败毒散治痢疾并不以疾病初起伴风寒表证为应用指征,而喻嘉言的“逆流挽舟”也并非解表之意。

(一)喻嘉言“逆流挽舟”原意求真

喻氏在《医门法律·痢疾门》中指出,治疗痢疾“必从外而出之”,须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一二剂愈矣。”而“逆流挽舟”法针对的是痢疾“失于表者”,这类病症“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

“逆流挽舟”法,虽然使邪从表出,但并非通常意义的解表法,虽然服用本方后会使患者汗出,但也“全非发汗之意”。如他所说:患者“津液未伤者,汗出无妨;津液既伤,皮间微微得润,其下陷之气已举矣。夫岂太阳外感风寒,可正发汗之比乎?又岂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可用葛根之比乎?”

不仅如此,喻嘉言还明确指出“逆流挽舟”法“究竟亦是和法”。(笔者对和法之说,一直存疑,但此处暂且不论。)这与其治痢疾重视少阳有关。他说,痢疾始则“少阳生发之气不伸,继焉少阳生发之气转陷,故泛而求之三阳,不若颛而求之少阳。”并且“痢疾之表,亦当从于少阳”。所以治痢疾“当从少阳半表之法,缓缓逆挽其下陷之清气,俾身中行春夏之令,不致于收降耳。”由此可知,“逆流挽舟”实是举下陷之清气,使邪从少阳半表而出。

再看喻嘉言对《金匮要略》“下痢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一语的评论。他说:“夫久痢之脉,深入阴分,沉涩微弱矣。忽然而转弦脉,浑是少阳生发之气,非用逆挽之法,何以得此。久利邪入于阴,身必不热,间有阴虚之热,则热而不休。今因逆挽之势,逼其临时燥热,顷之邪从表出,热自无矣。久痢阳气下陷,皮肤干涩,断然无汗。今以逆挽之法,卫外之阳领邪气同还于表,而身有汗,是以腹中安静,而其病自愈也。”这段话表明“逆流挽舟”是举陷法,针对久痢,能使卫外之阳携邪气同还于表,故服药后会汗出。

还可看喻嘉言对人参败毒散的注解:“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说明“逆流挽舟”的关键在于大补正气。

最后看《寓意草》载喻嘉言治周信川一案。患者秋月病痢久不愈,至冬月成休息痢,一日夜十余行,面目浮肿,肌肤晦黑,脉沉数有力,喻氏认为属“阳邪陷入于阴”。故令患者热服人参败毒散汤药,同时厚被围坐椅上,置火其下,更以布卷置椅褥上,垫定肛门,并努力忍便,使病者觉皮间有津津微汗。如此约二时之久,病者忍不可忍,始令连被卧于床上。是晚,止下痢二次。后用补中益气汤,不旬日痊愈。喻嘉言说:“盖内陷之邪,欲提之转从表出,不以急流挽舟之法施之,其趋下之势,何所底哉?”此案与《医门法律·痢疾门》的论述完全合拍。而从人参败毒散转用补中益气汤,可以看出两方补气升阳举陷的思路是前后一致的,唯前者通过内服外治促使汗出,使邪从少阳表出。

综合喻嘉言所论及其医案可知,“逆流挽舟”法针对的绝不是初起伴风寒表证的痢疾,而是失于表的久痢。“逆挽”的其实是下陷的清气,是少阳生发之气,通过举陷,逼其汗出,使卫外之阳领邪气同还于表。喻嘉言只强调有赖于人参之大力补气升阳,未提及其他药物,但根据前述“逆流挽舟”之意,可以认为柴胡、桔梗升阳举陷,羌活、独活达表祛邪,也是喻氏所认识到的。至于羌活、独活、柴胡内服,以及外治,能起到发汗作用,喻嘉言并不承认,但事实上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喻嘉言倡导的以人参败毒散为主方的“逆流挽舟”法,本质上其实是补气升阳举陷法,再加上达表祛邪法,以及他并不承认的发汗法。之所以用“逆挽”,是强调补气升阳举陷的重要性,而不可用苦寒攻邪之法。

(二)人参败毒散治痢源流与方义求真

必须说明的是,将人参败毒散用治痢疾,并非喻嘉言首创。《幼科证治大全》所引的《澹寮集验方》,是元代方书,已用人参败毒散治疗小儿噤口痢了。而更早的宋代方书《传信适用方》就记载“治噤口痢败毒散,入仓米五六十粒同煎,一服取效”,这就是《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澹寮集验方》的仓廪汤。《普济方》二一三卷的仓廪散是此方的异名方。《万病回春》卷三的仓廪散是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也治疗痢疾。这些方剂都在喻嘉言之前就存在了。而早于喻嘉言的明代名医龚廷贤治一人患赤白痢,遍身瘙痒,心中烦躁。以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黄连,去人参,实际上是荆防败毒散加黄连,二服即愈。

人参败毒散治痢疾的机制究竟何在呢?分析其方药组成,羌活、独活、川芎、桔梗、茯苓等药祛风胜湿、升阳举陷,川芎、桔梗、枳壳调气活血,人参补气扶正。若是荆防败毒散,则去人参,而加荆芥、防风,祛风胜湿、升阳举陷之力更胜。李东垣《脾胃论》之升阳除湿汤用羌活、防活等祛风胜湿,猪苓、泽泻渗湿,升麻、柴胡升阳,能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与荆防败毒散组方相似。当代名医丁光迪先生效法东垣,用升阳法治疗泄泻、久痢亦每收佳效。川芎、桔梗、枳壳调气活血,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痢疾“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思想合辙。综上所述,人参败毒散之所以能治痢疾,是因为其组方含祛风胜湿、升阳举陷、调气活血三大功效,至于补气扶正,当视病情而定。由此推而广之,人参败毒散不仅能治痢疾,还能治慢性腹泻、带下、崩漏、眩晕等病症。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喻嘉言的论述与医案,会发现喻氏对人参败毒散在痢疾中的应用是片面的,只是强调了补气升阳这一面,发汗是他否认的(或许实际是存在这一作用的),达表则需重新思考,到底是达表,还是实际起到祛风胜湿的作用。通过查考其他方书与医案,再仔细分析人参败毒散的组成,我们方认识到祛风胜湿、升阳举陷、调气活血、补气扶正四方面作用,才是此方治痢疾的真正机理。正不虚时,可用人参败毒散或荆防败毒散;正虚时,即喻氏的语境下,则要强调人参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把人参败毒散用得比喻嘉言更广,更好。

后之学者未深究喻嘉言原文,只凭人参败毒散是解表剂,即将此方在痢疾中应用的范围缩小到初起伴风寒表证,再贴上个“逆流挽舟”的标签,可谓“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范例”,也是众多似是而非问题中的一例,但愿这样的“简单化”少些吧!

(0)

相关推荐

  • 患者感冒,竟然是疾病好转的征兆?

    原创石维娟 石善林 中医书友会 今天 I作者导读:行医三十余年,三十年间勤学不缀,自学成才.15年前读<思考中医>,初窥仲景之学,心驰神往,遂专攻经方,数年后临床亦小有所成,患者纷至沓来. ...

  • 什么是逆流挽舟的定义?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剂

    逆流挽舟,是指用升散药物,治疗泄痢的一种方法.此法,实是张仲景开其先河,张子和继承于后,喻嘉言从而发挥之. 张仲景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和桂枝证下后里热挟表热下利均采用解表法或解表清里相合的方法,选 ...

  • 母爱专辑01|我们承载的东西太重,回报的又太轻!

    女人不容易,无论是年轻妈妈 中年妈妈 老年妈妈 ,还是准妈妈将来的妈妈以及妈妈的妈妈,特别是虽离我而去但记忆中永存的妈妈,都是伟大的妈妈,尊敬的妈妈,温柔的妈妈,操心的妈妈 辛苦的妈妈 . 母亲节到了 ...

  • 中医里的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是指哪七十二般气?

    三十六种风: [大麻疯]大麻疯 唇翻齿露.眼扯脚吊.手足指脱.鼻梁崩塌.损形变颜.种种恶状.年深病重.无药可治.必用毒药攻之.久久方效.蒺藜散之类主之.此麻疯也. [暑湿疯] 手足先有麻木.次则身有死 ...

  • 【五味日知录】中医里阴阳相济的妙用

    本期知识要点: 肾阳虚 + 畏寒肢冷 + 肾阴虚 + 五心烦热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 ...

  • 你的思考方式里,藏着你的命运

    阿干说 看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命运. 作者 l 艾菲 来源 l 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今天老板批评我了,他是不是想要解雇我?& ...

  • 论中医里“寒邪”的致病概念

    "寒邪"是中医术语,是中医病因学中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引起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引起当今癌症大暴发的根本原因.寒邪最能伤人正气.最"科学"的西医,是没有&qu ...

  • 中医里的那些常语

    ​1,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3,百病从寒而起,湿乃万病之源. 4,万病皆为痰作祟,散寒祛湿健脾胃. 5,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6,万病不治求之脾肾,疑难杂症 ...

  • 中医里的“上火”,在西医里是什么疾病?医生道出实情

    中国的老百姓肯定对"上火"这个词不陌生,同时这也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叫法,主要是表明人体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中.而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都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疾病,但确实会给人们带来很多身体上的 ...

  • 什么是中医里面的“风”?附原文

    风时这样解释的:指外邪八风,入于经脉,触于五脏者而发病,即肝风.心风.肺风.脾风.肾风. 什么是中医里面的"风"? 中脏.中俯.中经.中风(这个我知道).痰厥.痛风(这个我知道). ...

  • 【中药小课堂】橘——中医里的妙用之处!

    过去人们常将题有"橘井泉香"的匾额送给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以示谢意. 这来源于一则典故.相传在西汉时期,湖南郴州有一位名为苏耽的道人,其医术高明,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