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于事无与亲”,要远离无名的烦恼,做到这5个字就够了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遇到棘手的问题,你焦虑,而没有问题的时候,无聊的感觉又来了。
人的一生,大都生活在焦虑和无聊这两种情绪的摇摆中,或许你可以自我宽慰:人生嘛,本来如此!
然而,庄子早就告诉我们,人可以超越这种非正常的状态,而秘诀很简单,只有5个字。
《庄子·应帝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列子有个朋友叫季咸,号称“神巫”,只要看人一眼,就知道对方命运吉凶,所以路上人们都躲着他走。
有一次,列子带着季咸去给老师壶子看相。先后四次,壶子随心展现不同的相,把这个所谓的“神巫”吓得落荒而逃。
列子这才知道,自己的道行,比老师差得太远了。
然而,列子接下来的做法,很让人意外。
他辞别老师回了家,并且“三年不出”。在家干什么呢?庄子写了三句话:
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
为其妻爨,就是给老婆做饭。
食豕如食人,就是喂猪跟伺候人一样,一丝不苟。
于事无与亲,意思是对事情没有好恶之心。
所以我们读《庄子》,有时会感觉脑子跟不上,你说前面把故事写得那么魔幻,到了结局,却又那么平淡。
本身就能御风飞行的列子,跟着壶子这样的名师,难道不该做些更厉害、更酷的事情吗?
这是常人的想法。
在庄子、列子这样的人看来,做到“于事无与亲”这5个字,才是最厉害、最酷的事了。
反观我们,是不是总觉得一些事比另一些事更有意义,或者更有乐趣呢?
这就是“于事有所亲”了,而痛苦的根源就在这里。
头脑总是在想:“该死的,我不应该干这个”,或者,“这里太无聊了,我本来应该在那里的”,又或者“如果事情不是这样而是那样发生,该多好啊”。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除了此时此地,我们哪里都去不了,但头脑却喋喋不休,不断把我们带离当下。于是,无聊或焦虑就乘虚而入。我们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找不到原因。
要破除这种“无名的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庄子说的“于事无与亲”,也就是对任何事都没有分别心。
有人说这很难吧?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难,在于我们的心神很难控制,说不难,在于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生活节奏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加以实践。
难与不难,要点是学习列子“喂猪”的精神,不管一件事多么微小,哪怕只是刷牙、扫地或是吃个葡萄干这样的小事,都认真地去做,把全部的注意力贯注其中。达到什么效果呢?就是除了手头正在做的事,再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了。
当然,一开始肯定会是一场“拉锯战”,这很正常。
关键是,每一次,当你意识到注意力已经离开了当下,就把它再度拉回来,再离开,再拉回来。
你会越来越擅长这个,而久而久之,内在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庄子最后这样评价列子:
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其他不难理解,重点是“纷而封哉”四字。“封”代表一种界限,指内外有别,“纷而封哉”的意思,是不管外在的世界多么纷乱,都影响不了你内在的平和。就像大海,也许表面波涛汹涌,但内部始终是宁静的。
这就是“于事无与亲”的境界,返璞归真,彻底远离无谓的痛苦。
人生是一场修行,让我们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