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郁茂——记忆中老家村庄前面那条河

记忆中老家村庄前面那条河

文/铁四师 梁郁茂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村庄前面有一条宽畅的河流,到河里游泳、抓鱼、捞虾、拣螺丝都是那条河给予我童年时的无限乐趣。

然而,自从我1978年去参军当兵之后,每次回来探家,总觉得这条河在变,变得河床越来越小了,河面上的桥坝越来越多了。

我家乡村庄门前那条河,从一个名叫清湖的山村里流岀,流经我们村庄汇入朋晶河。全长近20公里,经过我们村庄约一公里左右。以前,河面最宽处达20多米,最深处达四五米。如今,因在河的上游建了多座拦河坝,河水拦了一级又一级,而且河水经水渠改道而流,以致河里的水少之又少,昔日宽畅的河流,现在却成了小溪似的,两边长满了杂草和树木,显得甚为荒凉。

我读小学到初中,每天上学都要通过这条河。可那时整条河都没有一座桥梁,只有乡亲们用石头堆砌的一个个石墩子,冬天过河时就一步一步地跨着石墩子过去而不用湿脚受冻。

从小学到初中,我几乎没有穿过鞋,只在晚上睡觉前洗干净脚后穿一双木屐。那时即使寒冷天气,乡亲们白天也沒有穿木屐外出劳作的。在我们家乡既没有人做鞋,也沒有鞋买,大家白天就光着脚丫子走来走去,脚底皮磨得厚厚的,踩沙踏石、挨寒受冻都不怕。直到我去当兵之后,才有幸有鞋袜穿。

昔日,我们家乡村庄前面这条河,遇到雨季,河水经常漫过石墩子,我们上学时只好小心翼翼地跨过去。如在上学时突降暴雨,河水上涨,过不了河,我们只好到学校附近投亲靠友找饭吃,找地方住,或等待家里人划竹排过河来把我们接回家。洪水把石墩子冲走之后,乡亲们很快又会把石墩子垒起来,让人们过河时尽量不湿脚。

小时候,我们家乡村庄前面这条河,也是乡亲们每天早晚挑水、洗菜、洗衣服、洗被褥的汇聚点。妇女们拿着菜、端着衣服、被褥来到河边,一面清洗,一面聊着各种各样的趣事乐事,常常令挑水的人们也放下水桶细心聍听,让河边上的男女老少笑的前仰后合。

改革开放给予了乡亲们诸多发家致富的好政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了乡亲们勤劳致富的好门路。乡亲们学会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建灌溉农田的抽水站,修建碾谷、磨面的加工厂,根据水位落差,在相应位置建起拦河坝,修渠改道,建设发电站,为民所用,发展经济效益。

因河水被一道道河坝拦截蓄水,建渠改道,造成河床河水减少,河面缩小,原来清澈见底、水流湍急的河流变了细水慢流的小溪。加之乡亲们家家户户引用了山泉水,洗菜、洗衣足不出户,昔日那种汇聚一起洗衣、洗菜、聊天、闲谈的情景不见了。孩童们也少了到河里游泳、抓鱼、捞虾、拣螺丝的乐趣。

家乡村庄前面这河,昔日最为热闹的就是“打大渡”或“放鱼炮”的时候。这两种都是抓鱼的土方法。“打大渡”,是将一段河水较浅的河面,夜里将土制农药混合于河水之中,鱼喝水后便被药晕,浮出水面,人们在通明的汽灯照射下,即刻用捞鱼的网兜去捞那些东游西跑的河鱼。捞回来后放到大箩筐里,最后按参加人数,每人一份平均分派。“放鱼炮”则是将土制炸药置于河的深处,爆炸后,被炸晕的鱼浮出水面后,人们就用网兜去捞。每当进行这两种抓鱼活动的时候,河里总是人头涌动,甚为热闹,让人高兴不已。

如今,家乡村庄前面这条河,已看不到昔日宽阔敞亮、清澈见底的景象了。河床两边不是乡村公路就是发电站的引水渠。往日河床里抓鱼捞虾的热闹场面,已经被乡村公路上的来往不息的行人和车辆所代替。

我返回家乡时,时常还到河边走走,寻找儿时难忘的记忆。偶尔间,也会看到窄小的河沟里,仍有些许小鱼在河里游动,鹅鸭在河面上漫游。虽然场面没有昔日那么热闹,但河里的鹅鸭和鱼儿却不失往日的休闲自在。村中一幢幢楼房和乡村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车辆,也增添了我们村庄富裕的,繁荣的景色。

我怀念昔日家乡村庄前面那条河,因为它曾给予我童年无限的乐趣和难忘的记忆。然而,我更为家乡如今的富裕和繁荣倍感自豪。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

(0)

相关推荐

  • 刘文清|看家印象

    我的老家,在大巴山腹地的一个小镇上.只有一条独街,长不过千米,分上街.中街.下街:一条河从远古走来,环绕小镇一圈,浩浩汤汤向远方奔去.小镇四周皆山,绵延巴蜀.山上各种林木葳蕤,野生动物麂子.野猪.麝香 ...

  • 【我的乡情37】张礼军:故乡的小河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故乡的小河 张礼军 在外漂泊久了,我开始想念家乡.我常常想起家乡那条小河.闭上眼睛,思绪从南方飘到了那魂牵梦萦的故乡--乡间那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零散错落的水田,葱绿茂盛的竹林 ...

  • 家乡的小河(散文)

    家乡的小河 作者:黄雪琪 我是在江南水乡的小河边出生和长大的,多少年来,朝夕相处,自然对小河非常的熟悉.家乡的小河是从北面的长漾荡逶迤着流向南边的公式塘运河的.由于南北之间的水位落差,所以小河水一年四 ...

  • 常振华:家乡的桥,承载着几多记忆与变迁|散文

    三木君:生活抒思|随笔 文/常振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一条人工河贯穿朱河镇农村腹地,南起阮堤村,北至永红村,绵延数十公里,硬生生将我们村庄与责任田一分为二,它便是中心河,河岸宽约三四十米. ...

  • 【总第1265期】【山东】鲁西丨徒骇河的倾诉

    徒骇河的倾诉   作者/鲁西     春夏是缠绵的,豁达的,也是酷热的,更是唯美的. 比如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谢灵运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 村前那条弯弯的河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留给我的记忆挥之不去,尤其是村前那条弯弯的河. 我的家乡上东峪,位于大山深处,一条大河从村前流过. 这条河属于大沙河的上游,上下几十里有几道支脉汇入,下游距村子不远处汇入的是路罗川和 ...

  • 梁郁茂——由两张旧照片勾起的记忆

    永远的铁道兵 由两张旧照片勾起的记忆 文/铁四师 梁郁茂 闲暇之时,翻阅相册,回味往日时光.不意间,发现了在当铁道兵时与团电影组战友们拍摄的两张黑白合影照.仔细端详两张照片,勾起了我对往日在电影组里的 ...

  • 铁四师梁郁茂——又联系到一位当年一起写稿的老战友

    又联系到一位当年一起写稿的老战友 文/铁四师 梁郁茂 联系上阔别多年的老战友,总是那样的激动无比,相遇久别重逢的老战友,总是那样的兴奋不已.战友,战友,真是亲如兄弟!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我在铁道兵89 ...

  • 铁四师 梁郁茂——两广战友情意浓,你来我往勤走动

    永远的铁道兵 [投稿](原创 首投) 两广战友情意浓,你来我往勤走动 文/铁四师 梁郁茂 初夏的五月,粤西大地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白天气温已达三十余度,尽显火辣辣的热情.而这时段,正是茂名高州新岀荔枝 ...

  • 徐茂|| 记忆中的老物件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梁郁茂——春节临近话春运

    春节临近话春运 文/铁四师 梁郁茂 作为一个曾经走南闯北的铁道兵战士,身为一名在铁路单位工作了数十年的铁路退休人员,我对春运并不陌生,春运时期的点点滴滴令人难忘. (广州开往肇庆的城际列车) &quo ...

  • 唐凤华:记忆中的村庄(诵读:李彦平)

    [总第106902期] 记忆中的村庄 作者:唐凤华 诵读:李彦平 一口大井 就是小村的坐标 东西四条街 大井在当腰 胡同连着旮旯 村民共饮一井水 井南老李家 瘫痪多年的五老太太 高一声低一声 喊着二丫 ...

  • 梁郁茂——铁道兵战友喜爱“铁道兵”酒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战友喜爱"铁道兵"酒 文/铁四师 梁郁茂 2015年7月18日,我与几位战友一起前往广西南宁参加铁道兵战友大聚会.走进聚会酒店大厅,特别吸引眼球的是餐桌上摆放的 ...

  • 梁郁茂——公寓里有位热心的铁兵猪倌

    永远的铁道兵 公寓里有位热心的铁兵猪倌 文/铁四师 梁郁茂 在原铁道部广州铁路局肇庆生活段春湾公寓,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身系围裙,卷着裤腿,挽着袖子,整天在公寓的八九个猪圈里忙来忙去的中年男子.他, ...

  • 铁四师 梁郁茂——“八一”军旗,烈士们血染的风采 :革命历史剧《大决战》观后感

    庆祝八一建军节 "八一"军旗,烈士们血染的风采 --革命历史剧<大决战>观后感 文/铁四师 梁郁茂 前段时间,我观看了革命历史剧<大决战>.该剧用大量的史实 ...